ETF所有文章

投資ETF的風險(Risks of investing ETF)

投資ETF可以保證穩穩獲利嗎?

恐怕不是。

有關投資的黃金三角定律:「風險」、「報酬」、「成本」。

這三項是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決策前需要關注的課題,而投資ETF潛藏也並非萬無一失,其中包含許多的風險。

投資風險

風險,是在投資之後,實際賺到的錢與預期能賺到的錢之間的差距。

衡量風險的高低通常用資產報酬率波動性(標準差)來表示。

價格變動風險(Price Fluctuation)

ETF市價可能會不停的變動,甚至可能在一天之中產生巨大的虧損。即使ETF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但這並不代表穩賺不賠的投資,超越無風險報酬的投資肯定伴隨著更多的風險。

ETF的市價除了會參考基金的淨值而變動外,也會受到市場買賣供需之影響,所以,ETF的交易價格可能出現低於、高於或等於其淨值之現象。

更甚,即使是買下將近整個市場,也可能遇到單一市場持續衰退的情形,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持有標的多麼分散,恐怕都無濟於事。

一般來說,股票型ETF波動性比政府債ETF大,債券ETF也分為長、中短債ETF等,每種類型的ETF波動性也各不相同。

為了平衡價格的風險,有理論建議同時持有負相關之資產,藉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例如以股票型ETF搭配短期債券ETF,然而即使採取此類方法,仍無法完全消彌「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Systemic Risk)與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

系統風險(systemic risk)關注宏觀尺度,強調整個金融體系失去功能的風險,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其後果為區域甚至全球範圍的金融或經濟危機,並會嚴重影響實體經濟。

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systemic risk)是指

部分金融機構的倒閉引發大量其他金融機構倒閉,從而使金融體系的金融服務功能遭受嚴重損害的風險或可能性,它內生於金融體系卻通常被外部事件觸發並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影響。

系統風險一旦爆發,將導致市場流動性緊缺,資產價格暴跌、信用缺失、實體經濟衰退等問題,進而影響國家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等。

「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起源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F .Sharpe對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的研究。

Sharpe將Harry Markowitz的組合理論中的資產風險進一步分為資產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兩部分。

系統性風險又稱市場風險、不可分散風險(undiversifiable risk),是指

因某種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的影響或是事實的變化,導致市場中整體股票價格同步下跌,進而導致股票持有人手中資產價值的減損。

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則是微觀尺度,係指個體所面對的市場風險,相對於系統風險的危害要小得多,市場風險導致的資產價格下跌的損失僅限於投資者,並且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控制資金投入比例等方式減弱影響,危害通常僅限於資產市場(股票市場)並且不會影響金融體系運行。

依據投資組合理論,

投資股票的風險可分為系統性風險與個別企業風險,投資組合隨著投資標的增加可以降低個別企業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萬無一失,系統性風險則是無法降低的,參與市場,無論何時都必須承擔系統性的風險。

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不管是多麼優質的公司,都面臨被錯殺的命運。

使用ETF投資股票市場是好方法,仍無法全面免除系統性風險,近年之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整體股市下跌42.2%,2011年全球整體股市下跌7.6%,2015年全球整體股市下跌1.7%,此為全球整體股市之平均報酬。

追蹤誤差風險(Tracking Error)

如果是ETF追蹤的指數(Benchmark),指數編制之成本不在於投資人,而在於指數編製公司。ETF追蹤之指數報酬並不會有任何的成本,資產管理公司卻需盡力使ETF貼近所追蹤之指數,這個過程中投資人便必須付給資產管理公司相關之行政費用。

會產生誤差的因素包括:基金的管理費用、基金調整部位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或其他費用、短期內基金無法取得流動性較為不足的成分證券、成分證券替換時基金進行部位調整的時間落差等。

ETF致力於貼近所追蹤之指數,其含義代表ETF永遠無法完全與指數符合,因此,ETF偶爾會勝過指數,偶爾會落後指數,追蹤誤差風險便成為投資人必須承擔之風險。

當指數成分股變動時,發行公司可能因為市場因素會使得無法第一時間取得變動的成分股,這些因素會使得指數報酬與ETF報酬有所差距,這之間的差距稱為「追蹤誤差」。

投資人期待投資一個良好的ETF,能以低成本方式取得指數報酬,同時也能最小化追蹤誤差,但同時也必須承擔ETF追蹤指數的風險。

匯率風險(Currency Risk)

投資海外ETF,通常需先兌換為美金,如果投資週期不夠長,投資人面臨匯率風險變較大。

如果投資人買進賣出的週期過短,除了考量報酬率風險外,還需考量「賺了報酬卻賠了匯差」的匯率風險。

若是將買進賣出的週期、頻率拉長,便可以買賣在不同的時間點,取得不同時間點的匯率,從而獲取一個平均值,以減低匯率對於報酬率之影響。

證券信託投資契約終止的風險(Termination of Contract)

當ETF的標的指數停止編製或指數授權協議被終止而受益人會議不同意其他替代指數,或證券投資信託契約所規定的其他終止情事發生,以及基金經理公司或保管機構發生解散、停業、歇業或其他依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第79條規定的法定終止事由等,證券投資信託契約將被終止並進行基金清算程序,而ETF也會終止交易。

如果資產管理公司認為ETF規模不足,投資人可能面臨ETF遭清算之風險,投資流動性不足的ETF也可能面臨有價無市的局面。

最後,投資人的自身風險(Personal Risk)

投資過程中,投資人自身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

追高殺低的想法、動作,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也包括我在內。

看著不停上升的股價,或是前景看好的市場,賺錢是多麼容易。

輕易地賺錢後,偶爾會思考,利用低利率的環境,借點資金放大本金部位,賺取利差,開槓桿賺錢,好像有利可圖,但別忘了景氣不好的時期,公司停發股息、債券停止、減少配息等等情形都發生過,殷鑑不遠

自身的風險還包括健康因素、失業、家庭變故等等。

  1. 萬一身體發生突然的病故,導致急需醫療費,該怎麼辦?
  2. 萬一中年失業、公司裁員,未來的日子該怎麼辦?
  3. 萬一家庭發生重大事件,急需大額金錢,該怎麼辦?

結語

風險伴隨著報酬,報酬伴隨著風險,兩者相輔相成,投資前務必考量清楚。

但即使ETF存在許多風險,仍然是一項優質的投資工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