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推薦書單指數化投資所有文章

《一本書學識投資》閱讀筆記(3):指數化投資的精隨

指數化投資的精隨

指數化的精隨在於確保投資者會分得他們股市中應得合理報酬,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傳統的指數為市值加權(Cap weighted),這種指數組合內每隻股票或是債券的比重取決於本身的市值,以目前美股總市值11兆美元來說,這金額代表美股所有股東的集體投資,而所有投資者整體所賺取的不多不少等於市場回報,如果市場上漲10%,所有投資者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便賺10%。

要保證完全取得市場的報酬,利用指數型基金是非常巧妙的方法,這只是依靠簡單的算術,市場報酬減去投資所涉及的成本,指數投資人的淨報酬肯定比其他持股者整體還要高。

要跑贏指數很簡單,就是挑選市場中這些股票,但我們可以從先前的數據看到,36年來,355個基金中只有3個辦到,這其中成功的機率只有0.8%這麼低。

即便如此,現在這些金融企業家轉而相信自己可以建立會跑贏市場的指數,他們發展出一套新的加權組合方法,並認為這些新型指數能跑贏傳統代表整體投資者持股的組合的市值加權,事實上這種新型指數編製者也不是編制指數,而是另一種形式的主動式策略大師。

從這種行為模式來看,我們永遠無從得知回歸平均值會於何時何日、在股市哪個行業產生,但我們知道領導風格的改變在過去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出現,多年來新的選股模式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能持久的。

我們找不出完美的計畫,只能堅持好的計畫,傳統的市值加權全市場指數會確保投資人分得在股市回報的合理部分,這也確保了投資人能夠在長線跑贏市場內90%甚至以上的投資者。

一如軍事理論家、十九世紀早期普魯士將軍Carl von Clausewitz的言論:

一個大好計畫的最大敵人是老想著要有一個完美計畫。

我們應該把幻想先擱在一旁,多用常識作分析,堅持由經典指數型基金做為投資的大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金融學教授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也說:

居然有人會考量以市值以外的因素作為指數比重的設計,並相信這方法會跑贏市值加權的指數,新的模式來了又去,與市場對賭(並因此傾家蕩產投注)確實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除了指數型基金,近年來新的商品是ETF,這類型資產的吸金能力也十分可觀,自1999年以來,ETF吸引2,800億美元的新資金流入,多於流入經典指數型基金的1,900億美元。

而想要投資ETFs,唯一一種可以投資的就是全市場ETF,但也只有在買入他們並且長期持有才成立,長線投資者用ETF的少之又少,許多人利用這種交易方便的工具進行短線操作,John Bogle忍不住將ETF比喻為馳名的Purdy短槍,據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帶它到非洲捕獵大型動物固然好,但用它來自殺也極為方便。

ETF雖然看似多元化,但這只是在狹窄範圍內的多元化,例如只持有半導體產業怎麼算是多元化?只持有一個國家的股市也看不出來是多元化,雖然特定產業的ETF總開支比率比較低,但比起最低成本的全市場指數型基金,這類型ETF仍可能高出三至六倍。

不管是使用指數型基金或是ETF,重點仍是如同常識一般的基礎概念,如同班傑明‧葛拉漢的結論:

整體而言,獲得資金投資的基金其管理能力免強只能吸收開支負擔和未投入資金的拖累。

簡單來說,對於主動式選股的共同基金來說,最大的拖累就是成本以及閒置資金。投資要賺錢,葛拉漢說:

要透過投資賺來真金白銀,就像絕大部分在過去賺來的並非靠買進賣出,而是擁有並持有證券,收取利息和股息,還有價值的增長。

買入持有證券,等於買入整個股市後永遠持有,耐心收取利息及股息,同時等待價值提升,葛拉漢建議投資者要強調多元化而非個別選擇。

巴菲特說:

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低成本指數型基金是最明智的股票投資,我的良師益友班傑明‧葛拉漢多年前已身體力行,此後我所看見的已使我確信它的真理。

經典的指數型基金是投資人唯一可以永遠持有的共同基金,這種策略可以帶來優越報酬的原因有二:

  1. 一是盡可能廣闊的多元化策略,消除個別股票的風險、投資風格上的風險和基金經理的風險。
  2. 二是盡可能微乎其微的成本及最低稅收。

兩者加起來使指數化投資在股市中提供的總回報只需要扣除一點點的成本。只要維持低成本,指數型基金的優勢就會像日出日落一般持續下去,再加上各種指數型基金之間的競爭關係又會令這些低成本基金收取的費用處於極低水平。

總體來說,柏格對於透過經典指數型基金,穩妥地投資企業所帶來的長久成功,以及投資於這個策略的人充滿信心,這完全是基於「低級算數的無情規則」。

這些規則都是投資常識,包括:

  1. 長遠而言,股市回報是由企業所賺取的真實利潤,由上市企業的全年股息加上往後的利潤增長所組成。
  2. 短線而言,投資者願意為每一分美元的企業利潤而投資的金額變化,會形成帶有錯覺的投機性回報,從而可增加、也可能減少投資回報;但長久下來投機回報會消失。
  3. 散戶面對個股所帶來的風險最好利用最廣泛的多元化策略,透過全市場指數型基金去持有企業,但無可避免的企業利潤以及股息的風險。
  4. 整體而言,所有投資者賺取市場總回報,當市場提供8%報酬,投資者便分攤這8%回報。但實際到手的報酬還要再扣除手續費、管理費、傭金等等金融仲介成本。
  5. 投資者可能會被情緒所出賣,在市場時機以及基金選擇上犯下錯誤,因此市場的總回報減去成本、再減去時機、選擇錯誤的懲罰,才是共同基金投資者整體所賺取的回報。

越來越多投資者認識到低成本算數的無情規則,只要維持低成本,指數型基金的優勢就會像日出日落一般持續下去,這個不起眼的簡單常識真相,被動式追蹤全市場指數的基金註定會變成一個令主動式對手感到恐懼的競爭者。

除了投資常識,這本書的最後柏格整理了一些普通常識,包括:

  1. 盡早開始投資,並且要繼續定時儲蓄。
  2. 投資伴隨風險,但也不一定會把我們推向滅亡。
  3. 知道股市和債市報酬的來源,這是智慧的開始。
  4. 指數型基金可以消除選股以及基金經理人、投資策略的風險,但市場風險依然存在。
  5. 降低成本很重要。
  6. 跑贏市場或成功預測時機對少數人可能有用,但不一定對多數人有用。
  7. 我們永遠不肯定是藉明天會怎麼樣,所以我們更不知道十年後又是如何。

在未來的日子裡,從企業的慷慨回報中賺取我們應得的合理份額,這正是成功投資的定義,而利用指數型基金是保證能達到這目標的方法,別把自己當失敗者,按照常識去做的便是勝利者。

取得本書:《一本書學識投資》(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