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入門所有文章

為什麼多數人不該花時間擇時選股?

長期來看,選股擇時進出能贏嗎?從生理學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大家都蜂擁採行主動選股的策略?然後以實際的狀況分析一個投資人的處境,去反思打敗大盤的勝算。讓我們一起思考選股、分析財報值得嗎?能夠打敗市場平均報酬嗎?

投資人生幾點鐘

如果把你的一生濃縮成一天,用24小時的時鐘比喻你的一輩子,你現在處於你的人生幾點鐘?

在人生時鐘裡面,假如你能有80年的歲月,現實生活的一年相當於人生時鐘的18分鐘,現實生活的10年相當於人生時鐘的3個小時。你的出生時間是零點零分,而你的死亡則是在24點整。

如果你是一個25歲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現在是你人生時鐘的早上7點30分;如果你是30歲的,現在則是人生時鐘的早上9點鐘,你可以大略算算你處於你的人生幾點鐘?

這一則小故事的寓意對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一方面提醒我們珍惜光陰,另一面則是提醒我們人生之路仍尚早,一切才剛開始,不要把「來不及了」作為放棄、逃避的藉口,一切才剛開始,一切都還有機會,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在這短短的人生時間裡面,你願意隨意使用自己寶貴的時間嗎?一個上班作息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通常他能自行研究投資理財的時間為下班後至睡眠前,扣除洗澡吃飯一小時,一天頂多只有六至七小時的時間來研究,這種模式我們姑且稱之為「業餘投資人」;

而另一種「全職投資人」則是身處投資領域的工作人士,每天至少能花費八至十二小時來研究,更擁有許多專業、快速的分析軟體以及紮實的行業知識。

至此,值得思考的是身為業餘投資人的上班族,如何能贏過專業投資經理人呢?業餘的六至七小時能勝過專業全職投資人嗎?

如果要在這場不平等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要馬是天資聰穎、要不就是天真無比,看到這裡,你覺得自己研究投資的時間值得嗎?

注意力珍貴無比

注意力是一項容量有限的資源,我們可以同時注意的事物數量有一定的限制。

「下午要決定要讀書」,結果從兩點坐到五點整整三小時內真的認真念書的時間也許不到兩小時,中途會被許多事情打擾,也許是走神、裝水、甚至是電話、訊息等等。

時間有限,再加上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業餘投資人的處境更加艱難,整個晚上也許100%專注的時間只剩下三、四個小時,他得用這些時間從一大堆訊息中篩選出有用的資訊並以之作出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非專業投資人真的是困難重重,艱困無比。

以台灣共同基金業的環境來講,專業共同基金經理人贏過大盤的指數的情形並不明顯,長期來講的報酬率更是趨於平均。

評比國內股票共同基金2013年至2017年的表現,國內156支投資國內股票的共同基金累積報酬率為76.43%,台灣五十報酬指數是75.71%,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則是65.02%,三者年化報酬分別為12.02%、11.93%、10.54%。

雖然共同基金經理人依據某些投資策略所得的名目報酬每年贏過被動追蹤台灣市值前五十大的指數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TF)0.09%,但考量投資成本後,值得報酬會落後,因為扣除經理人費、申購手續費,投資主動式共同基金的投資人實得報酬平均會落後投資低成本、被動指數的指數型基金、ETF的投資人1%至2%。

簡單來講,表現上投資人應該可以獲得贏過大盤的報酬,但實際上獲得的報酬並非如此美好。

投資主動式共同基金雖然不用自己付出時間研究,但交由經理人來打理似乎也未必有效,既然專業經理人所展現出的效用都未必能長期戰勝大盤,那麼業餘投資人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機率更是渺茫。

獲利的刺激

為什麼在種種不利因素的情況下,人們還是前仆後繼地踏入夢想成為成功投資人呢?

這跟人腦對金錢做出的反應有關,預期會獲利時,錢會影響腦內的獎賞中心─依伏神經核(nucleus accumbens)。

一想到金錢,我們的皮膚導電係數就增加。我們大腦把金錢視為刺激,所以大腦掃描到某人即將吸入古柯鹼,其實和即將拿到錢的人的反應,幾乎無法分辨。

金錢之於我們,就和巴伐洛夫(Pavlov)和他的狗一樣:期待有所收穫,會刺激和制約大腦,這使得投資人蜂擁而入,希望從中獲得一杯羹,希望能扭轉人生,希望能透過投資理財達到財富自由。

學了一點選股技巧就想得到長期超越大盤指數的報酬,這種想法就跟學會運球後就想進入NBA打球一樣的天真,稍有不甚便會被市場狠狠地修理,落得落後大盤平均甚至是虧損的結果。

買指數參與市場

既然專業經理人依據特定的投資策略的表現未必較好,那麼還有什麼投資策略是適合一般業餘投資人的呢?

答案是持有追蹤大盤指數的商品。

這類型的商品有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或是追蹤市值價權指數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直接參與市場這是最有效率的投資方式,節省時間、節省注意力,更能長期獲得貼近大盤的報酬。

買進股票資產然後長期持有,便能獲得股票市場的報酬,而長期來講,股票市場的報酬又是由企業的盈餘增長以及股利發放以及極少部分的本益比變動所組成。

經過統計,1926年到2013年美國大型股平均年化報酬為10.1%;小型股為12.3%;長期公司債為6.0%;長期公債為5.5%;中期公債為5.3%;美國國庫券為3.5%。

不過以上數據都得再減去代表這段時間的通貨膨脹率(3%),但只要買進追蹤這些市場指數的基金、ETF,便能不費吹灰之力獲得這些稅前的名目報酬。

如果某一投資人選擇投資大型股市,這段時間獲得7%的實質報酬,經過八十四年後一開始的十萬元會變為原本的293倍,最終價值為2930萬元。

獲得這種豐碩成果的前提是要克服許許多多的心魔以及誘惑,畢竟誰能抱住一項資產這麼長時間卻什麼都不做呢?

這種買進追蹤指數的投資方式多數都是沉默的投資者,像是投資世界的旁觀者,靜靜地待在場上看著多數投資人選擇績優股、試圖買在起漲點並賣在大跌前,這種投資的過程一點都不有趣。

相反地,這是一段無聊又漫長的旅程,然而這卻是長期投資的本質,也是獲得長遠投資勝利的根本,如果要問投資正確的姿勢是什麼?答案會是「躺著」。

不要看盤,以免心理受到市場上無謂資訊的影響,以免受到別的誘惑而三心二意。

持續買進指數然後長期持有,把每年的配息再投資進去,幾十年下來真的是獲得長遠投資勝利的不二法門。

時間寶貴,快速上手是必備的

「猶豫」是開始指數化投資前的心魔之一,更何況在這個以主動操作的風氣下,起頭更難。

既然打算開始投資,何不現在開始?投資是一場長期遊戲,越早開始勝率越高,當投資人只決定持有股票短短幾年,虧損得很能性仍非常高,唯有將持有時間拉長到二十年、三十年才能降低負報酬的可能。只要了解投資的報酬是市場本身就擁有的,不需要主動選擇股票,只要盡可能地把所有股票買下來,就可以獲得投資人「本來就應該有」的報酬。

舉例來說,2017年全球市場指數(All World)報酬(Total Return)為24.60%,這是全世界股票市場的平均值,投資人不需要特別挑出績優股、成長股、價值股等等的企業,只要買進市場上現存的公司股票就可以得到這個成績。

不需要刻意篩除表現較差的股票,因為每年調整指數成分股時,指數編製公司自然會依據公司的份額降低該公司的比例,換言之,一切的持股都交由市場來決定。

特殊的選股方式就沒用了嗎?未必沒用,但也未必值得。

從時間成本來看,現在時薪為新臺幣140元,如果每天研究4小時,一個月研究20天,每個月的時間成本就是140×4×20=1萬1200元,如果是一整年的話,研究投資理財的時間成本便是13萬4400元,光用基本工資計算每年的時間成本便是如此,倘若是實薪更高的人、更專業的工作人員,時間成本更高,甚至會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每年、每月所得到的獲利沒有超過時間成本,何不直接去兼職打工?在投資之前,值得好好思考目前自己所選擇的投資方式搭配投資資本能夠每年賺取超過13萬的時間成本嗎?花大把時間研究選股值得嗎?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值得的,尤其是年輕人、或者是投資本金在300萬台幣以下的投資人。

試著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在獲利之前這些付出的時間成本該怎麼辦?如果在虧損的過程中還虧損投資本金又該怎麼辦?更何況付出的時間已過去,再也回不來。

因此,你該知道時間非常寶貴,要思考自己選股有沒有機會長期贏過大盤?贏過大盤的效益有沒有贏過直接買進大盤指數長期持有的指數化投資?

Vanguard在2016年研究美國709檔共同基金自1990年1月至2015年9月間的月報酬,結果顯示:

長期下來在分散式投資配置中選擇標的(Security selection)以及擇時進出(market timing)對總報酬率的影響只占8.9%,而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對總報酬率的影響占了91.1%

簡單來講,投資人選擇買哪一類型的資產就決定了大多數的長期報酬,至於投入時間點的影響則隨著持有時間的拉長漸漸降低。

許多人研究挑出績優股,期盼能最大化地增進總報酬達到打敗大盤指數的目標,但我們可以看到研究技術分析的指標找出高低入場點,這些行為經過研究都只佔了總報酬一小部分,但卻需要投資人花大把時間來執行,況且又未必有效,最根本的方式反而是決定自己各類資產的比例,決定該買多少的股票、該留多少的現金、該買多少的債券,不同種類型的資產反而才是決定長期報酬的關鍵因素,但許多人卻是倒果為因,甚至視而不見。

Vanguard創辦人約翰‧柏格(John C. Bogle)在《一本書學識投資》(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寫到:

「要跑贏大盤是一場輸家遊戲,長期持股才是贏家遊戲。

Owning the stock market over the long term is a winner’s game, beating the stock market is a loser’s game.

我們可以看到周遭許多人窮盡畢生精力找出方法買在波段低點、專注在抄底、專注在短期的低買高賣,這種行為長期來看是非常沒有效率、非常浪費注意力的事情。

對於絕大多數人要跑贏大盤是一場輸家遊戲,長期持股才是贏家遊戲,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主動選股的投資人會產生許多的交易成本,而這些成本都是拖累實質投資報酬的原因,投資的致勝守則非常簡單,透過低成本指數型基金持有全部的股票,接著什麼都不要做,堅持到底。

把在茫茫股海中選出飆股比喻成在茫茫乾草堆中尋找一根針,投資人就是汲汲營營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找出這一根針,花費的大把金錢、大把時間注意力學習交易系統,期盼自己能複製勝利者的經驗,孰不知如果這麼容易,那為何許多人還是輸給大盤,默默地暗自流淚?

因為他們學的只是一場長期的輸家遊戲,是投資人自己把一個穩贏的遊戲弄到落敗的下場。

要避免落得輸家遊戲的方法是利用指數型基金,追蹤指標指數的ETF或是指數型基金能讓投資人一次買進市場中幾乎全部的股票,在這同時投資人自然能買下股市中的常勝將軍,也省去在茫茫乾草堆中尋找一根針的麻煩,省去找尋常勝將軍的時間。

別再期盼找出股市中的常勝將軍,別再找針了,買下代表市場的整堆乾草吧!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