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建蔽率與容積率是什麼?從定義到計算,帶你搞懂台灣建築法規!

如果你正在考慮買地蓋房、投資房地產,或單純對建築法規好奇,應該都聽過「建蔽率」和「容積率」這兩個詞。這兩個名詞聽起來很專業,但其實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這篇文章將從頭到尾帶你搞懂:它們是什麼?為什麼要規定?怎麼算?還有怎麼查?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老手,看完保證收穫滿滿!


建蔽率是什麼?

簡單來說,建蔽率(Building Coverage Ratio, BCR)就是建築物一樓的水平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舉個例子:你有100坪的土地,建蔽率是50%,那麼你最多能蓋50坪的一樓面積,剩下的50坪就得留著當院子、停車場或其他空地。

建蔽率就像是告訴你:「你的土地有多大比例可以用來蓋房子。」在台灣,這是由《建築技術規則》規定的,目的是確保房子不會蓋得太密集,影響環境和安全。


為何要規定建蔽率?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限制,大家都把土地蓋滿會怎樣?房子之間沒有空隙,採光差、通風不好,甚至連消防車都進不去!所以政府規定建蔽率有幾個重要原因:

  1. 居住品質:留空地給採光、通風、日照,讓住起來更舒服。
  2. 安全考量:確保建築之間有通道,方便消防和救災。
  3. 環境平衡:避免過度開發,讓社區有綠地或公共空間。

例如,住宅區的建蔽率通常是50%-60%,商業區可能更高一點,因為用途不同,需求也不同。


放寬建蔽率是什麼?

有時候,政府會「放寬建蔽率」,意思是讓你蓋的範圍比原本規定多一點。這通常是政策誘因,例如:

  • 參與都市更新計畫。
  • 蓋符合綠建築標準的房子。
  • 提供公共設施(如公園或人行道)。

比如原本建蔽率是60%,放寬後可能變成65%,多出來的面積就是額外福利,但通常有條件限制,不是想蓋就能蓋。


容積率是什麼?

容積率(Floor Area Ratio, FAR)是指建築物所有樓層的總面積(總樓地板面積)占土地面積的比例。簡單說,就是你的土地上可以蓋多少坪的房子,包括一樓、二樓到頂樓加起來的總數。

舉例:100坪的土地,容積率200%,那你最多能蓋200坪的總樓地板面積。如果建蔽率是50%,一樓最多50坪,那你可以蓋4層樓(200 ÷ 50 = 4)。


為何要規定容積率?

容積率管的是「高度和總量」,目的是控制建築密度,避免城市過度擁擠。原因包括:

  1. 人口密度:房子蓋太多,人口過多,交通和公共設施會崩潰。
  2. 生活品質:避免高樓林立,讓城市有喘息空間。
  3. 基礎設施:確保水電、垃圾處理等負荷得下。

例如,台北市住宅區的容積率可能在225%-300%,商業區更高,反映不同區域的發展需求。


容積率獎勵是什麼?

容積率獎勵是政府給的「紅利」。如果你做了對社會有益的事,比如蓋耐震建築、參與危老重建,或增加綠地,政府可能多給你一些容積率,讓你蓋更多面積。

例如:原本容積率200%,因為你加裝了節能設備,政府給10%獎勵,變成210%,你就多出10坪可以蓋。這是鼓勵民眾配合政策的方式。


建蔽率與容積率的比較

這兩個名詞常常一起出現,但管的事情不一樣:

  • 建蔽率:管平面,決定一樓能蓋多大。
  • 容積率:管立體,決定總樓地板面積有多少。
  • 關係:建蔽率影響單層大小,容積率決定總量。兩者搭配起來,決定房子是「矮胖型」還是「高瘦型」。

舉例:100坪土地,建蔽率50%、容積率150%,一樓最多50坪,總面積150坪,可以蓋3層樓。


建蔽率跟容積率怎麼算?

計算很簡單,公式如下:

  • 建蔽率 = 建築面積 ÷ 基地面積 × 100%
  • 例:100坪土地,建蔽率60%,建築面積 = 100 × 60% = 60坪。
  • 容積率 = 總樓地板面積 ÷ 基地面積 × 100%
  • 例:100坪土地,容積率200%,總面積 = 100 × 200% = 200坪。

實際蓋幾層樓,就看總面積除以一樓面積。例如上面例子,200 ÷ 60 ≈ 3.33層,通常取整數3層,剩下的面積可能調整設計。


建蔽率法規在哪找?

在台灣,建蔽率和容積率由《建築技術規則》和《都市計畫法》規範,具體數值因土地類別和縣市而異。例如:

  • 住宅區:建蔽率50%-60%,容積率200%-300%。
  • 商業區:建蔽率70%-80%,容積率更高。

想知道確切數字,得查土地所在地的規定。


建蔽率及容積率怎麼查?

查詢分為都市土地和非都市土地:

  • 都市土地
  1. 上「全國土地使用分區查詢系統」(內政部網站)。
  2. 輸入地址或地號,查土地分區(住宅區、商業區等)。
  3. 對照縣市政府網站的規定,例如台北市有詳細表格。
  • 非都市土地
  1. 查土地謄本上的使用分區(甲種、乙種建築用地等)。
  2. 參考《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或問當地鄉鎮公所。

建蔽率愈小愈好嗎?

不一定。建蔽率小意味著蓋的範圍少,留更多空地,採光和通風更好,住起來舒服,但房子面積小,房價可能貴。對建商來說,建蔽率大才能蓋更多,賺更多錢。所以要看你的需求:

  • 追求舒適:選小的。
  • 追求經濟效益:選大的。

容積率愈小愈好嗎?

同樣不一定。容積率小代表樓層少、人口密度低,生活品質高,但房子面積少,成本可能高。容積率大能蓋高樓,空間多,但可能人口密集、交通堵塞。選擇時看你想要安靜還是更多空間。


土地類別與建蔽率、容積率的關係

土地類別決定建蔽率和容積率的限制。例如:

  • 都市住宅區:建蔽率50%、容積率225%。
  • 都市商業區:建蔽率80%、容積率400%。
  • 非都市甲種建築用地:建蔽率60%、容積率240%。

不同類別反映用途,住宅區偏生活品質,商業區偏經濟效益。


50坪的建地可以蓋幾坪?

假設建蔽率60%、容積率240%:

  • 一樓面積 = 50 × 60% = 30坪。
  • 總面積 = 50 × 240% = 120坪。
  • 樓層 = 120 ÷ 30 = 4層。
    總共蓋120坪,4層樓。

30坪建地可以蓋幾坪?

同樣假設建蔽率60%、容積率240%:

  • 一樓面積 = 30 × 60% = 18坪。
  • 總面積 = 30 × 240% = 72坪。
  • 樓層 = 72 ÷ 18 = 4層。
    總共蓋72坪,4層樓。

具體數字要查當地規定,這只是範例。


結語

建蔽率和容積率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它們影響你的房子能蓋多大、住得多舒服,甚至決定社區的樣貌。希望這篇解析讓你對台灣的建築法規有更深的了解!如果你有特定土地想算,留言告訴我地址或條件,我可以幫你更精準分析哦!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法人金融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