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公債殖利率高達15%,投資人為何不搶購?

那一段歷史,高達15%的殖利率

不用選股 ,輕鬆賺15%,是1980年代的債券投資市場。

1981年9月9日,紐約時報報導,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達到15%。

這樣高的利率在現在可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利率,包含畢竟只要放個100萬,一個月的被動收入輕輕鬆鬆就到12,500。

不過當時的環境,並沒有多少人購入。

在《CREDIT MARKETS; 30-YEAR U.S. BONDS HIT 15%》的報導中寫道:

長期國債收益率短暫上升至 15%,但即使是美國政府支持的 30 年期國債的創紀錄收益率也不足以吸引大量投資者購買。


當時的金融市場數據

年度
Year
通膨
Inflation
美股報酬
US Stock Market
長期債券報酬
Long Term Treasury
19789.02%8.45%-1.55%
197913.29%24.25%-2.10%
198012.52%33.15%-4.99%

為什麼大家不在公債殖利率15%時投資呢?

原因如下:

原因一、債券實際上是負報酬

在於在1946年到1980年,通貨膨脹率接近 4.5% ,債券在很長一段時間實際是是負報酬。

在1980年前三年,通膨率分別是9%、13%、12%,在這樣的狀況下,債券的實質報酬率實在不誘人。

原因二、股市可以賺更多

美國股市在這前三年,提供年化報酬超過20%,長期債券年化報酬是負的2%多。

1978年,美國股市就上漲超過8%,長期債券下跌1.55%

1979年,美國股市就上漲超過20%,長期債券下跌2%

1980年,美國股市就上漲超過30%,長期債券接近下跌5%


我的想法

一、多元化的好處,有許多選擇可以滿足自己

投資人有不同屬性,每個人能承擔與要求的回報都不同,這是我們擁有多元工具下,幾乎每個投資者都可以找到能夠滿足自己的工具。

二、相對的選擇,其他投資更容易賺錢

「相對」的概念在金融裡頭帶來「選擇」,對於能夠承擔風險者,15%還沒辦法達到滿足的甜蜜點,因為股市可以賺更多。

三、歷史的包袱,人預期壞還會更壞

在那段時間,債券連跌三年,我們是看照後鏡的動物,這樣的狀況下,人往往會覺得還會繼續下跌,利率還會更高,因此想買入的投資人更收手。


你好,我是蔡至誠PG,《阿爾發證券投顧》教育長,《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