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市場觀察所有文章

《公司的品格》閱讀筆記:判斷值得投資人信任的公司

書名很特別─《公司的品格》,此書教你用財務指標挑選公司,而是闡述公司治理的準則。

不同的指標篩選出不同的公司,單純使用財務分析指標有其缺憾,選擇經營良好、具誠信的公司能彌補,可進而篩選出更為優質的企業。

如果投資一家經營管理層時常爆發誠信問題的公司,投資人如何睡得安穩?如何長期持有股票呢?如此的投資理財,必將淪為短線炒作,與賭博無異。

公司治理的腳色是建立適當的法律環境與市場機制,透過管理與監度來解決投資人與經營團隊之間的利益衝突,確保投資人得到合理的對待。

上至董事會議題,下至股東會,從經營權之爭至併購案,本書共有22個案例,相當之豐富。

本書透過台灣在地且現存的案例讓我們了解上市櫃公司可能隱藏的陷阱,增強對公司治理的認知,藉以判斷「公司的品格」。

如同作者鄭佳綾所述:

「一家具備誠信態度,充分展現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之正派格局的公司,才值得投資人信任。」

不同於教我們如何挑選好股票,這本書教我們如何避開壞公司,把公司當作人來對待,選擇作風正派的企業,選擇正當經營的公司,並且透過案例了解公司治理的意涵。

閱讀本書,讀者也能成為地雷公司的拆彈專家。

生活中,肯定有致力於公司治理、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地耕耘著,也需要我們好好呵護。

接班人

作者從台積電、亞洲化學的交棒難題中,探討接班人的影響。

企業領導人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美國的巴菲特、貝佐斯,台灣的張忠謀、郭台銘等等,企業以及投資人會面臨,萬一領導人退位後,是否會對企業產生影響?

企業接班人是一家公司未來的掌舵者,如果公司沒有事前做好完善規劃,等發生內鬥、接班人威望不夠,都可能對企業造成傷害。

由風險控管的角度來看,建立接班人制度能降低公司領導人突然因故無法領導企業時的影響。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講,建立核心的決策小組(如台塑),也能降低接班人的風險。

另外提出不僅是公司領導人,甚至可以建立全方位的接班人才計畫,避免因為重要幹部離職而發生意外。

如未妥善處理接班人議題,公司恐遭致掏空之結果,在亞洲化學(原萬洲化學)的案例中,因理念不合,老董事長衣復恩原先將公司的棒子交給兒子衣治凡,但第二代新任接班人治理的方針與原先老董的治理不盡相同,老董便在女兒衣淑凡的幫助下強行移轉公司的治理權,埋下家族內鬨的因子。

隨後亞化公司經營權經歷了劇烈的變動,公司管理階層內鬨,造成企業空轉,影響競爭力,而衣家對公司的掌控權逐漸被取代,小股東也只能摸摸鼻子認栽。

股利政策

公司藉由不同的股利政策來回饋股東,常見發放現金股利,另外還有股票股利、股票回購等。

公定會依未來的發展考量採取不同的股利政策,作者以TPK-宸鴻為例,談到高獲利低配股的情形,企業處於產業快速發展,保留盈餘做最有效運用,能幫助企業加強產業的競爭力。

在台灣,投資人以高價購入股票,投資人會期盼伴隨著一定比例的股利,也就是說,多數人傾向先入袋為安。

投資人偏好高殖利率股票,這是Gordon(1963)提出「一鳥在手理論」(bird-in-the-hand theory),認為經由保留盈餘再投資而來的資本利得的不確定性比立即收到現金股利還高,因此投資人會比較偏好提高股利發放。

談到庫藏股,許多人直覺是利多消息,認為股價會上漲,庫藏股面面觀中,以宏達電的案例,公司面臨淺在利空前宣布實施庫藏股,期盼消彌股價下跌的風險,然而市場並非如此容易操控,仍必須面臨股價下跌的結果。

理論上,為免對股東權益造成影響,實施庫藏股應該要越接近淨值越好。

巴菲特在2012年給股東的一封信談到對於庫藏股的看法,他提到回購時應至少有兩個要件:

  1. 公司有充足的資金。
  2. 公司股價低於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

下次看到庫藏股時,不要太興奮,因為實施庫藏股後可能降低公司的財務健全度,在立意良善的制度下,可能潛藏著公司治理的問題。

猶如我們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身心靈健康,對於公司來說,保持財務健全是最重要的。

回頭來看自身資金控管,持有充沛的現金,能給予投資人堅實的後盾,也就是說,無論處於何種時期,最好都保有資金加碼的實力。

公司決策

唐代魏徵曾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按」,勸諫君王決策前應傾聽各方之言。在現代,公司領導人、決策團隊應通盤考量,避免因不成熟的討論就進行公司決策。

專攻衛浴市場的老品牌莊頭北工業因企圖發展大陸市場,在大陸建廠,並關閉位於台灣的工廠,然而卻因大陸市場反應不如預期,適逢本地政府政策的關係,未開放大陸工廠進口的商品,造成公司只能委由其他廠商代為製造,又逢國內需求下滑,導致高額呆帳。

發展市場不力,又逢本土市場萎靡不振,雙重打擊下,公司品牌只能拱手讓人。

高階主管獎酬、以及董監酬勞該如何發放亦值得探討,企業藉由專業經理人的幫助,制定公司決策方針,公司獲利提高後,獎勵員工應該當之無愧。

在宏碁的案例中,可能會有經理人追求短期績效,犧牲公司長期發展的策略,不利企業長期發展。若因治理不力,企業競爭力下降時,這些人是否應該一肩承擔起責任?還是拍拍屁股走人,徒留傷心的小股東?

企業分割有三種模式,水平分割成兩個以上規模類似的公司、合併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獨立部門成為100%持股子公司,作者舉出爭議最多的第三種分割的例子,例如圓剛科技與圓展科技,原本將有成長潛力、獲利能力的部門獨立上市,理論上母公司股東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但常見的是子公司仍掌握在大股東手上,以各種理由陸續將股權轉移或稀釋到特定人手中。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在追求獲利的同時,應同時兼顧企業公民責任,也就是經營的同時,要兼顧法令規範和道德誠信,甚至是對社會付出、有所貢獻。

這點其實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見解,投資公司,期望的是公司能夠持續成長、持續獲利,而非投注過多資源從事公益活動,而是只要在不違法即可。

但經過時代的變遷,投資人也發覺企業應把財務透明度、經營者誠信、長期經營能力皆納入考量,企業的社會責任逐漸成為長期競爭力的指標。

社會責任並非一昧的提高企業的道德標準,而是應考量企業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所處的產業端,選擇適合大、中、小企業的標準,而非一體適用相同標準。

作者說道:

「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建立,也是彙整公司整體發展策略的好機會。」

藉由建立制度的過程中,企業調整未來發展的腳步與方向。

追求利潤的過程中,也能兼顧員工福利、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的意涵

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此原則是希望金融業在投資時,除了追求財務指標、企業發展性外,也能一併將企業ESG指標,另外還有許多相類似的參考指標。

從基金績效來看,採用此類公司治理的基金績效都高於同濟基金,亦即增加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增加成本,也有助於企業形象、銷售。

有趣的是,台灣四大基金中只有勞退基金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投資考量,其餘公務員退撫、勞保、郵儲則沒有。

作者還談及台灣低薪議題,認為企業主往往將員工視為經營成本而非資產,在追求短期利益下,人事費用就成了削減的項目。

為了追求競爭力,薪資凍漲、聘用約僱人員等等,引發年輕人長期薪資偏低,貧富差距拉大。

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營運。

員工對企業來說,是成本,也是資產,待他(她)好,他(她)也會待你好。

最後,作者舉例,企業可以致力的責任有哪些?

  1. 遵守品質承諾,不添加違法、有害的成分。
  2. 不破壞生態。
  3. 善待員工。
  4. 行有餘力,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深入閱讀《公司的品格》22個案例,了解公司治理和上市櫃公司的財務陷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