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隆公司
安隆公司是在1985年,由休士頓天然氣公司和Internorth能源公司所組成。
2000年安隆(Enron)總收入上千億美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也曾名列美國財富雜誌「美國 500 強」的第七大上市公司。
安隆以電力、天然氣配送起家,隨後擴展到各類資源的批發與零售市場,也是全球第一個推出線上交易系統的公司,銷售超過800種以上的產品,包含:天然氣、木材、金屬、鋼鐵、電力等。
安隆醜聞
這間曾經輝煌的能源公司,卻在經營團隊的貪婪走向歧路。
對金錢有重大偏執的老闆肯尼思·雷(Kenneth Lay)及執行長史基林(Jeff Skilling)利用會計規範上的漏洞美化財報,設立超過3千家子公司建立複雜的事業體與特別目的事業體(SPE,Special purpose entities)、和低劣的會計報告來掩蓋公司合約與專案失敗帶來的數十億美元債務。
所謂的特殊目的實體(SPE),這種合夥組織的成立,就是為了把債務從資產負債表移開。
原本特殊目的實體(SPE)的合法用途是可以讓企業把某些流動性最高、信用最可靠的資產移轉到單獨的事體上,讓該實體可以用較低的利率舉債。
可是安隆卻利用這種制度,把有問題的資產從母公司移出,刻意美化公司資產的盈餘能力,並隱匿這些資產的債務。
1999-2000 年安隆股票的價格暴漲,令人興奮。
1999年8月達到 90 元,隨後以 2:1 的比例拆分,股價在2000年8月再次翻倍達到 90 元,達到市值700 億美元,表現比標準普爾指數高出 200% 以上。
2000 年 8 月安隆的股價來到歷史高峰,每股高達 90 元美金,高層卻在此時出脫持股套現。
2001 年12 月 2 日,安隆宣告破產,股價由 80 美元淪為壁紙,數萬名員工只能靠著失業救濟金過活,在事件背後,安隆員工退休帳戶投資自家公司的比重高達 47%。
2004年2 月 19 日,前安隆公司執行長史基林(Jeff Skilling)被控欺詐。
安隆案對美國401(k)制度的影響
安隆案使得勞工投資自家公司股票比重過高的問題浮出檯面,同時也是401(k)制度的最大敗筆,這些案例都透露出投資過於集中公司本身的股票,將為自己的投資帶來過高的風險。
因此政府要求 401(k)相關的金融機構加以改進。
經過此案的影響, 401(k)中員工投資自家公司股票的比重,由 1996 年的 32.3%降至 2005 年的 22.7%。
除此之外,401(k)參與率低也成為制度本身不足之處,根據統計,401(k)參與率僅有 36.3%。
為了改進此缺失,2006 年 401(k)採用了自動加入機制,只要員工不提出申請,公司也會主動將員工加入 401(k)制度。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統計,此舉可望將公司內的參與率由 66%提高至 92%,所提撥的退休金資產也將因此增長 10%~15%。
從安隆的案例看目前國內員工福利信託多以持有自家股票為主,同樣出現風險集中的情形。
員工的主要收入以及退休金皆來自於任職公司,倘若自家公司經營不善,除了失去工作外,也可能連退休金都沒了。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