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認為只要心裡能承受風險,是不是全股票就比較好呢?
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探究。
全球股市搭配全球總體債券長期來看報酬率會有甚麼變化呢?更高?更低?差不多?
標準差、波動性會如何變化?
根據Morningstar的資料,以指數替代ETF進行測試,我選擇經典資產配置90/10的全球股債組合來與100/0的組合進行比較,資料日期可以回溯至1990年,發現其實在過去這段時間,並不是單純投資股票的組合比較好。
歷史報酬風險
從1990年以來至2020年12月17日止,以股債比90/10對比純股票100/0來比較,加入10%全球債券,年化報酬率由8.2%提升到8.34%。
從風險來看,年化波動度由15.72%降低至14.53%,最大跌幅由-58.57%提升為-50.81%。
百元增長圖
淺綠色為90/10組合成長為1,183.7;
深藍色為100/0組合成長為1,135.1。
每日報酬分布
從每日報酬分布來看,90/10組合的每日報酬更集中、穩定,100/0組合的單日報酬皆落在圖表左右兩邊為極端值。
滾動報酬率
如果單看增長圖,報酬率可能失真,以推滾報酬率觀察可以報酬穩定程度,淺藍色線條為90/10組合,深藍色為100/0組合。
看三年滾動報酬,深藍色為100/0組合66.86%的時間優於淺藍色線條為90/10組合。
看五年滾動報酬,深藍色為100/0組合62.05%的時間優於淺藍色線條為90/10組合。
下圖為持有十年以及持有二十年的滾動報酬。
以十年滾動報酬來看,淺藍色線條為90/10組合在50.59%半數時間優於深藍色為100/0組合。
以二十年滾動報酬來看,淺藍色線條為90/10組合在72.51%多數時間優於深藍色為100/0組合。
從滾動報酬看到,隨著持有時間逐漸增長,股債分配的滾動報酬逐漸優於純股票配置。
最大跌幅
加入債券能夠提升組合的穩定程度,在市場下跌時,也可以減低組合減損的程度。
除了數字上的表現以外,我們從心理層面來看,較低的跌幅有助於投資紀律的維持。
資產擴張與收縮
有部分債券,資產收縮期會變短,也就是身價減少的期間少,難受的感覺會比較短。
實際情景可能是當別人全股票的組合下跌時,打開介面看一下發現自己沒什麼事,組合還沒下跌,能夠安心睡好覺。
思考小結
單純以報酬來評估組合,我發現在過去的數據發現投資一點債券,帶來更好的報酬、較低的波動,此現象也符合資產配置的特性。
債券除了收益以及避險股票的投資風險,還有何用?
《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這本書寫到債券投資組合依舊存在於耶魯大學投組的唯一理由:
是要讓捐贈基金規避經濟長期處於通貨緊縮期的風險,收益與本金的穩定性反成為次要目標。
普通政府債券,具有預防通貨緊縮的屬性。
在經濟出現衰退的時候,投資組合面對受益人的固定支出,必須要保留一部分固定收益產品,負的通貨膨脹率會讓債券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更高,給與投資者自然保護。
相比在景氣不佳時股票資產可能會停止發放或是減低股息,債券則更於穩定。
信用債和國債、資產抵押債券(ABS,Asset-backed security)等都可以起到在經濟出現衰退和通貨緊縮的時候保持固定支付能力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投資者總是需要在資產配置中包括國債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財務規劃的角度出發,除了考量報酬風險外,也會需要考慮對於風險的承受意願以及承擔能力,再依據人生的短、中、長期目標來調整資產配置,也就是進行目標導向投資(Goal-Based Investing)的一環,考慮目標達成進度來調整組合。
在進行目標導向投資時,不是專注於產生最高的投資組合收益或擊敗市場,而是衡量如何實現特定的人生目標,例如幫子女儲蓄的教育金或建立退休金。
在個人理財上,是用合理報酬實現人生的目標,而不是用最高報酬實現投資的目標,最高的報酬必須承擔最高的不確定性,市場上中就只有極有少數人能夠達到,是捐贈基金管理者、大型基金管理者需要琢磨的領域。
我們是那一群人?還是只是一般人?值得思考。
投資沒有絕對,只有取捨的智慧。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