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The Motley Fool網站有位網友分享他帶學生訪問巴菲特的問答,其中一題是有人問到:「與十年前相比,今日的投資者是否知識更淵博?」
在數十年後的今天回看這回答,我想也是能有所啟發。
巴菲特回答:
毫無疑問,現在的投資領域有更多的「投資專家」和更多的投資數據,投資領域也一如往常給人光鮮亮麗的表象(戰勝市場的投資人給人遠見、明智的印象)。
如今的投資人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取得投資數據,儘管如此,投資者的行為其實並沒有比過去更明智。
人們對市場的反應還是沒什麼改變,人們的心理也沒什麼改變。
在投資的時候有時你需要與眾不同,因為從眾心理會讓你的聰明才智派不上用場。
我不認為投資人知道更多能採取更明智的行為。
聰明並不總是等於理性。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必須擺脫周圍人們的恐懼和貪婪,儘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以為只有龐氏騙局瘋了嗎?
不,僅僅在六年前(2000年)股市就存在的科技和通訊的狂熱,這是曾經發生過最瘋狂的事情之一。
瘋狂會讓即使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無濟於事。
可以看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縮寫LTCM)。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曾管理數億的資產,擁有最有經驗的專家,名單中甚至包含諾貝爾獎獲得者。
LTCM是由所羅門兄弟的前副董事長暨債券交易部主管約翰·梅韋瑟於1994年成立,董事會成員包括了因制定期權定價公式,而在199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麥倫·休斯和羅伯特·C·默頓。
LTCM在成立第一年就獲得了年化報酬率超過40%的巨大成功,然而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後,卻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造成了46億美元的巨大虧損,不得不請求美國聯準會的財政介入。
不久之後,該基金在2000年初倒閉。
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工作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一群人,不過這公司還是爆炸了,市場發生了最聰明的人也無法預料的事情。
你說那些富有到不再需要更多錢的人,又怎麼做這些愚蠢的事情呢?
現在,我們有許多指標去衡量經濟、股市,也有各式各樣的指數去衡量資產的走勢,甚至有指數衡量投資人的恐慌。
但這不代表說我們能夠讓自己免於情緒。
我們還是會貪心,想要多賺一些,想買得更多一些,想對投資掌握得更多,想比別人知道的更多。
在2005年巴菲特回答與十年前相比,今日的投資者是否知識更淵博?
在2021年也是,投資人能知道的的確比以前更多,但是這代表說投資報酬率會比以前更好嗎?
未必。
有時候知道的越多,反而陷得越深。
就我自己來說,我寧可不要知道那麼多,當一個傻傻存錢的懶人就好。
在市場上,知道的太多,反而是種負擔。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