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入門所有文章

波克夏B股未發放股利,所以投資波克夏B股完全沒有複利,只是賺價差嗎?

問、關於波克夏B股,因為波克夏B股沒有股利,所以買賣波克夏B股完全沒有複利的功能,只算是賺股價的價差,對嗎?

個股問題其實已經超出我的守備範圍,我盡量回答。

結論,不是那麼對,隱含更多東西。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巴菲特2013年致股東公開信有說明他們的股利政策,寫道:

多位波克夏的股東,其中包括一些我的好朋友都希望波克夏支付現金股息。

讓他們感到不解的是,我們喜歡收取波克夏擁有的多數股票所產生的股息,但卻不給自己股東任何股息。

因此,讓我們審視何時派息對股東有意義,何時又是無益的。

接著在信中的回答:

一家盈利的公式可將利潤通過多種方式設定(這些方式並不相互排斥)。

一家公司的管理層首先應探尋當前業務能提供的再投資可能性,諸如:

  • 使公司變得更有效率的項目
  • 擴大經營地域
  • 增加和改善產品線
  • 其他能加深公司與競爭對手之間經濟護城河的措施等。

總的來說,股息政策應該是清晰、連貫和理性的,反復的政策將困惑股東,同時趕走可能的投資者。

54年前,費雪(phil fisher)就驚人地將這一表述寫在他所著《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的第7章。

對嚴肅投資者來說,這本書在歷史最佳書單上僅排名於《聰明的投資者》和1940年版的《證券分析》之后。

費雪解釋了你可以成功經營一家提供漢堡的餐館,或者也能成功經營一家中國食品餐館,但你不能在這兩者之間變來變去又保住兩方面的饕客粉絲。

多數公司持續支付股息,通常它們試圖每年增加股息,非常不願減少股息。

我們投資組合中的『四大』公司奉行這一明智和可理解的方式,在某些情況下還積極回購股票。我們贊同它們的行動,希望它們繼續保持現在的路線。

我們喜歡派息增加,我們深愛企業以合適價格回購股票。

但是,在波克夏方面,我們一直奉行一種不同的而我們一直認為明智的方式。

只要我們認為我們所設定的增加賬面價值和市場價格溢價的前提是合理的,我們將堅持這一政策。

假如這兩個因素中任何一個前景惡化,我們將重新評估我們的行動。」關於,小宇宙看天下有篇文章整理得蠻不錯的,他寫道:

那麼巴菲特覺得何時分配股利、何時保留盈餘,最有利於股東利益呢?

  1. 公司管理層首先需要檢視對現有業務再投資的可能性,如提高效率,開拓市場,延伸或改造產品線,再或者拓寬使公司領先於競爭對手的護城河。但如果將波克夏盈餘轉發放股利後,波克夏就無法將盈餘再投資,而創造更多的獲利。
  2. 公司應保留盈餘以尋找與現有業務無關的併購機會,也就是找機會獵大象。
  3. 保留盈餘可以在必要時回購並註銷庫藏股,這在股價遠低於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時很有意義,因為可以用便宜價來買回自己的股票。
  4. 投資波克夏的股東都是有錢人,對股利的需求不高。
  5. 發放的股利會被課稅,反而不利股東。
  6. 與其發放股利,若股東自行拆股賣出,股東將因而獲利更多,巴菲特以自己為例,雖然他自己每年賣股提領,他持有波克夏的股份下降,但實際上,他持有波克夏更少股份的市值反而隨時間超過之前他持有更多波克夏股份的市值.這是因為沒發放的股利會在波克夏以年複合20%的利率成長,若是波克夏真正配出股息,這些被配出股息會因為沒有年複合20%,而導致巴菲特股份淨值增加的速度下降。

巴菲特覺得,一家好的公司,其紅利政策應該總是清晰、連貫和理性的。

簡單來說,巴菲特認為股息放在公司能有更好的運用,而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所以就繼續延續下去,如果這個方法效果不好、不理性,才會調整。

不發股利的原因:

  1. 盈餘再投資
  2. 併購
  3. 回購自家股票
  4. 股東不需要
  5. 會被課稅
  6. 公司能做更好的運用

巴菲特認為股息留在公司內部,能讓股息繼續以年化報酬20%的速度繼續增長,公司成長的同時股價也上漲,股東自然能獲利。如果投資人需要花錢,就自行賣股即可,就巴菲特的經驗,即使他賣掉一點股票,剩下仍然繼續增長,甚至比以前更多。

波克夏的複利效應就反映在他的企業價值、藏在他的股價之中,甚至遠超過指數的報酬,對於波克夏的股東,他們根本不需要股息,就像巴菲特所說,早期買波克夏的股東都已達到財富自由。

如果股息再投資,Firstrade、TD ameritrade等等海外券商都有提供股息再投資的功能,使用這個功能也有類似的效果,但一般來說扣稅後僅有70%,每次配息再投資後就相當於配股,持有股數增加,而從投資的這筆錢來說,就暫時不會用到這筆錢,是否發放股利、保留盈餘,其實都沒關係,能持續做最好的運用即可,能持續參與市場是最好的。

羅伯特‧海格斯壯(Robert G. Hagstrom)在《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提到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經營行為就是資金配置。

而公司的生命週期大致可分為:

  1. 發展期:要花錢。
  2. 快速成長期:賺錢的同時也在快速成長,公司通常無法保留盈餘,甚至要借錢或發行股權資助新一波的增長。
  3. 成熟期:成長速度趨緩,產生比開發與營運所需更多的現金。
  4. 衰退期:銷售、盈餘都減少,但仍會產生現金。

把公司盈餘分配在哪裡與公司所處的生命週期有關,不同周期就有不同的成長率、銷售額、盈餘以及現金流量。

如果是在成熟期、衰退期,就會出現盈餘該如何分配的問題。公司保留盈餘再投資,可以產生高於平均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投資報酬率就會比資金成本高。

但保留盈餘再投資的收益有時後報酬率也低於平均投資報酬率。如果公司不斷產生現金,但卻不能高於平均投資報酬率再投資時,公司負責任的方法便是把錢還給股東,方法有二:

  1. 發放或提高股利。
  2. 回購股票。

股東領到股利,就可以在市場上尋找投報率更高的標的,但巴菲特認為只有在投資人能創造比公司保留盈餘再投資所創造的現金更多時,才正確。

在巴菲特心中,決定公司盈餘要如何處理,不管是再投資,或是把錢還給股東,都是一種有邏輯和理性的行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