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市場觀察所有文章

《錢的歷史》閱讀筆記:金錢是價值的表徵

書名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Coined: The Rich Life of Money and How Its History Has Shaped Us)。

作者卡比爾‧賽加爾(Kabir Sehgal)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目前任職於紐約市J.P.摩根公司,擔任新興市場證券部副總裁。

問題與動機

透過金錢發展的歷史,思考金錢背後的意義,除了生活的花費外,還蘊藏著什麼意義。

摘要

1、分工合作增加生存機會,金錢的演變讓合作交易更方便有效。

2、錢是邏輯和理性的產出,也充滿情感意義。

3、債務是首要的通貨,不是是每一筆交易都立即完成。

4、錢的軟硬即是金屬本位學派(metallism)和紙鈔學派(chartalism)這兩派經濟理論的分界線。

「金屬本位學派」:認為錢的價值來自它的實質內在價值。黃金、白銀和其他商品如大麥、穀類等作為通貨,是因為他們具有由市場決定的固有價值,只要它們由金屬或具有實質內在價值的其他物品支持就行。

「紙鈔學派」:認為錢本身沒有實質內在價值,錢是「軟」的,是一種非商品或一種象徵物。一元美鈔它只是一張紙,沒有實質內在價值,是國家創造出金錢及其使用價值,例如美元是由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這個權威所創。

5、貨幣供給數百年來大幅上升,犧牲了貨幣的價值,今天很少銀行家主張恢復硬體貨幣,因為它會侷限發出貸款、抑制商業。

6、貨幣供給數百年來大幅上升,已經犧牲了貨幣的價值。軟體貨幣的流通數量極其可觀,部分原因是它太容易製造。或許我們可以說,國家長年以來一直在玩弄另一類型的煉金術。

7、貨幣市場已成為全世界最深、最大、最流動的市場。

8、1929大蕭條切斷了貴金屬與紙鈔之間的關係,金本位基本上是參與國家,把國內貨幣的價位固定在特定數量黃金上的一種承諾。各國藉由願意以這個價格,向任何人買或賣黃金而維持這些固定價位。

9、科技如何重新界定金錢,有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數位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出現。

10、政府乃是廣泛採行比特幣的最大障礙,數千年來的貨幣史都顯示,發行者希望能掌控貨幣供給,而不是降低控制權力。傳統貨幣體制可能只會在緊急危難時才會失敗,唯有在熊市狀況下,比特幣才可能不受障礙散布開來。

11、美元也是一種不必轉換為實體貨幣就能交易的數位貨幣,雖然美元的電子交易仍需經由銀行體系清算。

12、假如金錢象徵強大和權力,那麼缺乏金錢代表的就是反面能。

為什麼有人要這些東西?的確,精神邏輯是反直覺的,可是它是追求不同目標的手段,追求的不是金錢財富、而是精神的富足。

在經歷弱勢之下,人創造出信仰的空間和需要。如果金錢是外在成就的跡象,疏遠金錢即是求取內心平和。

13、接納少即是多的精神邏輯,其實是相當大的內部精神作戰,學習如何用金錢過生活,抵擋世界的金錢洪流,另外從許多宗教傳統的角度來看,心繫金錢財富,人們可能會失去生活、失去個人滿足。

14、透過研究自己國家過去和今天的鈔幣,都可以豐富他們的公民和文化了解,這本書也正在這麼做。

15、個人在累積金錢的時候可能迷失自己,但是在研究金錢時卻會記住自己。如果製作及了解符號表徵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類的一部分,那麼我們放到錢幣上的符號表徵幫著我們訴說集體的故事。

16、錢幣上的符號表徵,敘說著我們一部分的庶民和文化史,它們成為我們國家價值的表徵。

心得

金錢是價值的表徵。

這本書一開始介紹交易是生物生存的根本,例如食物,慢慢地當人們能夠進行象徵性思考後,大家開始交易可以保存很久的商品,也就是以物易物。

漸漸地,金錢發展成商品的表徵形式,不用拿出商品也可以跟別人換東西,這過程中,交易開始不需要馬上完成,但雙方都會記得還有未完成的手續,如此一來便產生了債務,因此作者說債務是首要通貨,而且比硬幣發展還早數千年。

很多時候,即使人們交易的是不實質價值的東西,但這東西仍是價值的表徵,因此不管金錢如何改變它的形式,它都是一種價值的表徵。

金錢價值的象徵是由發行者決定,而發行金錢者通常是政府。

軟硬貨幣部分是談貨幣的型態,從一開始的有形貨幣、到硬體貨幣,再發展成紙鈔,逐漸轉為軟體貨幣,甚至到近年來因為科技發展出新的數位貨幣。

舉例來說,目前尚稱成功的比特幣就是一種新型態的數位貨幣,但作者認為,即使比特幣是一種貨幣,短期內也很難看到它可以威脅法定貨幣,因為政府可以頒令規定在境內承認某通貨具有法償能力,就好像當年小羅斯福總統禁止美國人民囤藏和使用黃金一樣。

不過即使如此,比特幣作為新的貨幣型、新科技、新的通訊協定、更是一種轉移權狀、價值的技術型態,它的確重新定義的金錢。

錢幣對於我們的心靈,通常金錢象徵著強大和權力,另一方面缺乏金錢便具有反面意義,但我們要違反邏輯來想,金錢可以是手段,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非單純金錢上的富足,這也是許多宗教倡導的「少即是多」。

如果金錢是外在成就的跡象,疏遠金錢即是求取內心平和。

錢幣上面的藝術可以告訴我們共有的歷史故事,打印在錢幣上的符號表徵不僅反映價值,還反映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整個人類現代文明所珍惜的東西。

博客來買書:《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