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我手中的單筆金額,我把它用定期定額投入會怎麼樣?
我實際試算,把100萬分等份,分攤在接下來的16年定期定額內,每個月會增加的金額是5200左右。
換句話說,原本定期定額的金額會從15,000增加到20,500,採用蒙地卡羅試算一萬種市場走勢,再投入接近的本金420萬下,最終兩種投入方式累積的資金會差距120萬元。
方案 | 單筆 | 定期定額 | 總投入本金 | 60歲 累積資產 | 達成每月 五萬的 成功率 |
一、有單筆 | 100萬 | 15,000 | 約420萬 | 828萬 | 57% |
二、不單筆 | 0 | 20,500 | 約424萬 | 701萬 | 37% |
為什麼兩個有差距呢?
原因就在於兩者實際上採取的是不同的資產配置。
把手中原本可以投資的錢分多筆投入,感覺上心裡會舒坦許多,但實際上是採行較保守的資產配置。
以上述比較的兩個方案為例,方案二實際上是採用股票債比很低的投資組合,然後逐月提升股票比例:
方案 | 第一個月 | 第二個月 | 第三個月 |
---|---|---|---|
一、有單筆 | 投資:100萬 現金:0元 | 投資:100萬 現金:0元 | 投資:100萬 現金:0元 |
二、不單筆 | 投資:2萬500 現金:97萬9500 | 投資:4萬1000 現金:95萬9000 | 投資:6萬1500 現金:93萬8500 |
晨星的Maciej Kowara以及Paul Kaplan在《Dollar-Cost Averaging: Truth and Fiction》這篇文章分享針對分批投入進行研究結果。(延伸閱讀:單筆投入還是分批進場哪個好?)
不管從投入的資金與參與市場的時間來看,分批投入實際投資的會比一次投入的人來得少。
就實現投資目標而言,分批投入因為報酬不確定性較高,意味著更大的風險,較不利於規劃。
定期定額是個好的投資方式,但是從某些角度來看,定期定額可能會淪為一種讓人擇時進出的策略,變成「延遲投資」的另一種形式。
延遲投資,是一種想掌握市場時機的形式,不過卻很少有投資者能持續做到這一點。
我們也常發現到這些手上有筆資金的人,往往會認為之後市場有可能下跌而採取分批進場的策略,而不是單筆投資。
在投資之前,我們要記住有三個重點:
- 釐清自己的投資目標
- 找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
- 謹慎評估,大膽佈局,長期持有
只要能把握以上三個原則,我相信在投資的旅程上都能順利。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