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推薦書單所有文章

《用心於不交易》閱讀筆記:投資就像鑿隧道,熬過黑暗,才見光明

關於作者─林茂昌

用心於不交易》的作者林茂昌是臺大經濟系學士,美國西北大學管理科學碩士,現在從事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興趣為植物組織培養及水墨創作,他的另一本著作為《我的職業是股東》。

不要短線操作股票

林茂昌建議不要選擇「短線操作」的兩個原因分別是:

  1. 「零和遊戲」
  2. 馬太效應。

他用麻將是否抽頭來比喻如何區分「零和遊戲」、「輸家遊戲」(註:我不會打麻將)。

在「零和遊戲」中,贏家會拿走輸家口袋中的錢,在這種遊戲中,如果我們賺了錢,一定有個人產生相等的虧損,比如說期貨以及選擇權交易,這兩種投資工具在考慮交易成本之前,就是零和遊戲。

可惜的是,期貨以及選擇權交易在考慮成本之後,就是「輸家遊戲」。

買進股票,短進短出,則是一種負和遊戲。因為投資人買的股票都是另一個人賣出的,比的就是誰的決策更精準,是一種對賭。短線操作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賠錢、少數人賺大錢。

從事期貨,如果找到一種「穩賺」的投資策略,試想你會公開教學嗎?常人是幾乎不會公開的,你絕對會想靠這個發一筆大財,因此千萬要謹慎挑選投資工具與投資策略。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另一個不要選擇「短線操作」的原因。

這個效應簡單來講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在金融市場中,大戶手中握有絕大多數的優勢,而散戶常常因為資訊不對等、訊息的落後,變成被鯨魚吃掉的小蝦米,時常產生虧損,最後落得洗出場的下場。

作者寫到這種現象的成因有很多種,有人認為是「風險承受能力的差異」造成馬太效應,也有人認為是因為「投資經驗上的差距」,或是「資金風險控管的差異」造成這種現象。

解決辦法:選擇正和遊戲

選擇正和遊戲是解決辦法之一,《投資終極戰》(Winning the loser’s game)這本書也在類似的觀點著墨甚多,想擺脫永遠的輸家,就要參與「正和遊戲」。

買進股票,長期持有,就是一種正和遊戲。

因為投資人是用資本買進某家公司,從事生產或服務,收取公司賺取的利潤,透過社會上的分工,公司與客戶互蒙其利,大家都得到好處。

在心態上,如果真的想投資股票,關心的是這間企業的獲利、業績、競爭優勢等等,而不是只注意在價格、線圖、融資融券的數據上,這也是辨別我們或是周遭的人參與「什麼遊戲」的好方法。

在資金分配上,風險與報酬兩個因子都與時間相關聯,如果利用短期資金來投資,我們很容易就會落入從事短線的零和遊戲。「正和遊戲」,就要有長期持有的打算。

尋找競爭優勢

作者的核心投資方法是

利用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來參與一場正和遊戲。

因為不管市場如何,有優勢的公司就是能賺錢,用發放的股利再投資,繼續複利。

找到具有「壟斷力量」的公司,壟斷的能力就是競爭優勢,這種公司有決定售價的絕對能力,能夠避開殺成血海的「完全競爭市場」,也很容易讓企業產生獲利,股東也能受益。

作者是找到這種公司然後「用心於不交易」,這概念就類似於被動投資,同樣都是買進持有的投資策略,透過保持最低的交易頻率,來最大化長期回報。

複利的過程很枯燥,結果卻出人意料

蠻多人在開始投資的一開始會覺得似乎沒什麼效果,在本金小的情況下,即使報酬率亮眼,但獲利總額仍不大,在這種效果很差的時期,很容易進而採取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策略。

在我的經驗,頭幾年慢是很正常的。

在累積資產期間,依據每個人「勞動資產轉換程度」的差異,會有「不同的金錢資產累積速度」。

舉例來說,剛工作的時候,雖然身無分文,但卻有未來好幾十年的時間,我們的專業以及勞動力在這時候發展潛力也最好,這時候是「有力、有時間、沒有錢」。

隨著工作幾年後,我們付出的勞力與時間會逐漸透過薪水轉換成金錢,當薪水越高、經過的時間越久,轉換的成果就會越來越多。

把累積的金錢資產拿去進修、培養技能是投資自己的勞動力,把金錢資產投入股債、定存等等也是投資。

就像是挖礦,一開始只有自己在徒手挖礦,又累又辛苦,挖的還不多,但撐過這段黑暗時期,把挖到的礦石拿去買新的工具,讓自己挖得更有效率,或是學習如何判斷點位開採成功率,都是投資自己生產力的方式。

當礦石越挖越多,這些礦石放在手上不會平白無故變多,甚至還要付錢租倉庫放,非常沒效率。

這時候聰明的礦工會想到可以拿出一部分多餘的礦石雇用別的礦工,或是把礦石拿去購買自動化的挖礦設備,都能夠幫助自己挖出更多的礦石。

挖礦也是有專業的,隨著科技進步,要懂得使用更好的工具,讓生產更有效率,例如ETF就是一個提升資產生產率非常有效率的工具。

善用ETF,挖礦就像:

如果方法不對,就會變成:

圖片來源

從一人挖到兩人挖、三人挖、最後到一百個人挖,從一台機器到一百台機器,人多就是力量大,一百個菁英礦工加上一百台自動開採機器,挖到的絕對比一個人徒手還來得多,這種「礦石再利用」就是複利的過程。

只要挖得到礦,複利就能礦滾礦、錢滾錢。

當然,礦石不可能隨便敲一下就發現,而是要經過一段黑暗的歲月。

書中也寫到:

就像鑿隧道,熬過黑暗,才見光明。

投資與挖礦都「不是」馬上可以見到效果的,礦坑會崩塌、工人會受傷、機器要維修,所有東西都是有成本與風險的,但方向正確,持續等待,終究會挖到礦石。

投資股票的複利沒有五年十年的累積是看不到效果的,如果撐不到那時候,很多人都是希望轉為失望,放棄原本的投資策略。

複利要有感,先得熬過「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

「穿隧效應」是指開鑿隧道的一開始進度非常緩慢,到後來還會因為越挖越黑產生心理障礙,以致於心志不堅定的人會半途而廢。

只有那些心志堅定、持之以恆的人才能把隧道打通,迎接光明歲月。

柯林‧庫瑪(Colin Kumar)把這個現象比喻到投資人從事複利投資時,一開始效果越不明顯、投資人會越沒有信心,導致大多數人半途而廢。

但那些持之以恆、願意付出心力熬過這段歲月的人,終能享受到光明的未來與甜美的果實。

這讓我想到買進大盤的指數化投資,報酬率完全不吸引人、複利的年化報酬絕對不亮眼,過程很枯燥,結果卻出人意料。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