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與決策

《拖延心理學》:明明知道替未來存錢很重要,但為什麼還是只做眼前的事?

明明知道替未來儲蓄很重要,但為什麼還是只看眼前的事?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對這個問題有了解答。

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對時間觀感做了廣泛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個人對時間的看法不同,是根據過去、現在和未來來定位。

如果你只偏重其中一個時間觀點,對生命的看法會產生偏差,受到侷限。

在三個觀點間取得平衡的人,比較可能良好運作,享受生活。

忽視未來就是一種時間觀點失衡的例子,可能為現在帶來麻煩。

目標設於遙遠未來時(例如為孩子儲備大學基金,或為自己累積足夠的退休老本),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所以看起來似乎沒有實際上那麼重要。

相反的,比較貼近現在的目標(例如為了週末在家裡觀賞決賽而購買大螢幕電視,或在報稅截止日前完成報稅)則感覺比較鮮明緊迫。

所以,即使當前的目標(買電視)沒有長期目標(存大學基金或退休老本)那麼重要,大家還是比較可能先做眼前的事情,而不是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

這就是「未來折現」心理(future discounting),是一種人性,也是拖延之所以影響力強大的原因。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