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讓宮崎駿念念不忘,製作可能是最後一部電影的書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創作於1937年的小說。
這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讓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Hayao Miyazaki)在2016年再度復出,近乎執念地要將它製作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部電影。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日益猖狂,吉野源三郎或許已經感知到社會的異常與瘋狂,預感到戰爭很可能就要爆發,作為教授的他無法阻止戰爭,只能用這本書做最後的抵抗。
這本書透過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的生活和成長的故事,藉由少年和法律專業畢業的舅舅一起探討了友誼、貧富、歧視、霸凌、社會、勇氣等等話題。
其實,這也是作者吉野源三郎也試圖用這樣的故事和年輕的讀者們交流,一起思考:
「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值得過的人生?」
這本書環繞著主角對世界的困惑開始
年輕的我們是不太懂人生這種沈重的話題。
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十四歲的少年小哥白尼在校園中遇到了許多他不能理解的事情:
- 家境不好的同學受到同學欺負;
- 高年級學生制定下無理的規則,要求低年級服從;
- 同學們在交朋友的時候,比起人品、性格,更看重的是成績、出身……
主角的舅舅就針對困惑與主角寫信交流,探討關於貧富、欺凌、勇氣的問題,引導小哥白尼樹立人生觀,開始思考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即使過得貧窮,也依然是值得尊敬的人
主角小哥白尼,有個叫做浦川的朋友。
有一回,家裡開豆腐店的浦川連續幾天沒有來上課,「小哥白尼」有點擔心地去探望他,卻發現浦川身體很健康,只是因為父親有事,家裡的員工又病倒了,不得已在自家豆腐店幫工。
那一次,作為富家子弟的小哥白尼第一次用機器磨了豆子,也真正見識了什麼叫做「貧窮」。
從朋友家回來,「小哥白尼」就和舅舅討論起「貧窮」的問題。
舅舅問「小哥白尼」覺得自己和浦川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小哥白尼」覺得「最大的區別可能是自己家很富裕,而浦川家卻很窮」。
舅舅否定了小哥白尼的答案,接著告訴小哥白尼,雖然浦川年紀還小,但已經靠自己的勞動生活,而家庭富裕的「小哥白尼」僅僅只是一個生活優渥的消費者。
所以,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區別,這一點才是「小哥白尼」和浦川最大的差異。
舅舅告訴小哥白尼:
「人真正的價值並不取決於他的穿著、住所或食物。
如果有高尚的心靈、卓越的見識,即使過得貧窮,也依然是值得尊敬的人。」
對比書中先前提到「炸豆皮」事件,浦川就算被山口羞辱,他也要奮力勸阻北見不要去傷害羞辱自己的山口,足以見得浦川是一個擁有著高尚心靈的人,所以即便是衣服參有炸豆皮的味道,他也根本不用感到羞愧。
換個角度來看,正是作為勞動者的他們,才真正扛起了這個世界。
從自卑邁向自謙
這讓我想到先前讀到的文章,我們所經歷的事物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即使當下看似不完美,但隨著年紀增長,這些不完美反而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完整。
靠自己整合資源,打拼出來的事業更令人有成就感。
少年不窮,很好,因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邁進。
少年窮,未必不好,因為歷經窮困,方能知資產累積之難,更懂資產之珍貴。
蒲葦《客座隨筆:千金難買少年窮》一文前段,《增廣賢文》中有一句寫話: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從惡的角度概括金錢的威力,有其警世作用,從教育的角度看,另一句俗語更值一談,那是「千金難買少年窮」。
或者說,富貴得來不易,竟寧願花千金去買窮困,怎可能是常人所為?
孟子說:
「富歲子弟多懶,凶歲子弟多暴」。
少年窮困,經歷辛酸,更能學懂怎樣去面對和克服困難,來日若富貴,跨過苦困幽谷的人自當更有氣質和智慧,而深明金錢在眾多人生問題中的不足恃。
因此,從「知道自己的不足」,再到「相信自己的改進」,能讓我們從「自卑」邁向「自謙」,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圓融豁達。
作者吉野源三郎在後記中寫道,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
「盡可能保護少年、少女免受殘酷時局的惡劣影響,想方設法傳播自由豐富的文化,盡早樹立有關人類進步的信念。」
我想,舅舅就是吉野源三郎,而我們在閱讀當下,都化成了作者想傾訴的少年、少女。
這本書以故事出發,有種看著小說故事的感覺,其中蘊含著深刻哲理,是一本遇到難關或面臨挑戰時,讓人振作起來的書,也是長大後再次閱讀,並仍然能夠獲益匪淺的書。
謝謝你的時間
感謝你閱讀這篇文章,我是一個28歲離開警察職務,現在在金融投顧業工作的投資顧問。
目前經營「PG財經筆記」與「PG讀書會」,分享關於理財規劃、金融市場以及投資者心理、100本精品好書音頻等內容。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點擊下方連結,加入PG讀書會,跟其他人一起聽我為你解讀這本書。
PG讀書會= 一年100本經典好書 + 15-20分鐘解說音頻 + 全書重點心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