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旁聽董事長到「公勝保險經紀人」台北行政業務中心進行財務顧問的內訓,課程內容串接起之前讀過的內容,重新整合了一些觀念。

希望未來跟公勝能夠有進一步的合作關係,共同發展台灣的財富管理,而我下週也將負責公勝半小時的內訓,負責介紹Vanguard以及ETF、投資組合。

這篇文章是想記錄課程以及我的靈感,讓大家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大腦,進而學會如何從小地方著手,具體改善投資績效。
上午,董事長分享的主題是《你的大腦與投資》(Your Brain and Your Investment)、下午則是《如何衡量投資顧問的價值》(Advisor’s Alpha)。
以人為本,從了解自己出發
以往我是直接從ETF實務操作面切入,再帶到行為的偏誤以及如何改善,這次講座的角度是從人的行為出發。
聽過之後,我更了解到為何之前董事長跟我說,要我多研究行為財務學的相關知識。
以往讀過一些書籍,但知識相對零散,這些知識散落在《漫步華爾街》、《不當行為》、《用心於不交易》、《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錢的歷史》等等的書籍當中,這堂課讓我串接起許多點滴,重新複習一次。
其實許多經典書籍大多會帶到行為財務的觀念,甚至說是非常重要。
利用特意篩選的方式,讓我用新的角度來看以前唸過的書,從「行為財務」的角度切入,而不是侷限在「方法學」裡頭。
以學武功來比喻,大家一開始都注意到的是「外功」,也就是招式該如何打?學會之後,就換該關注「內功」、「心法」。
到最後,是產生「信念」,「道」是什麼?
人類的大腦很古老、很耗能、沒耐心
大腦很古老
從了解人腦出發,我們這具機體,是15萬年前就設計好的,是一具古老的機體,擁有很老的處理器(人腦),又很耗能(大腦只佔體重的2-3%,但是會消耗25%的能量)。
1997年古人類學家在伊索比亞發現一個15萬年前的智人頭蓋骨,它的腦容量跟現代人的平均腦容量差不多。
早期智人(英語:Archaic Homo sapiens)大約在距今25萬年到40萬年間演變出來,體質特徵上介於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間。早期智人腦容量已達到現代人的水平,用獸皮做衣服,能人工取火,有埋葬死人的習俗。
這就像一台電腦15萬年前出廠,但後來基本上沒什麼升級,效能、耗能其實沒有明顯改善,但需要跑的軟體程式一直在更新。
但我們現在是在玩很新的遊戲,金融市場存在只有400年,所以我們是用很舊的電腦來跑很新的程式,用很舊的機體來打很新的環境、很新的對手。
用「英雄聯盟」(英语:League of Legends,簡稱LoL)這款遊戲來比喻:
每個時代會有不同的主流打法,而這個主流打法在當前版本是最強勢、最能夠贏得勝利的套路。
主流打法、趨勢,就稱為META。
(參考:【攻略】何謂META? META分析篇)
英雄聯盟》是由Riot Games開發及發行的一款多人線上戰術擂台遊戲,遊戲為免費模式進行並提供付費道具服務。該遊戲是受到《魔獸爭霸III:寒冰霸權》中一個名為DotA第三方自定義地圖啟發而誕生,且至今仍不斷定期更新。
這邊董事長用一張圖片,來舉例人腦為何很古老。

看到蛇,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痾~然後稍微後退。
這種退後、保護的動作就是人腦對於風險的反應,要躲避危險、保護自己的生命。
但仔細一看,其實這隻蛇跟我們之間是隔著一層玻璃的。
這種情形是,看似危險,其實不危險。
人腦很耗能,所以會自動進入節能模式
大腦只佔體重的2%到3%,但是會消耗25%的能量。
小體積,大消耗。
為了節省能量,人的腦會優先最節能的模式─不動腦、不思考。
人一天平均要做出上萬次的決策,但很多都是經過不深度思考就處理掉,這樣生活起來才會比較輕鬆。
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寫到,人腦有兩種系統:
系統1,是直覺系統,運行起來速度快,消耗腦力較少,不用意識控制,又稱為快思考。
系統2,是非直覺系統,有意識進行,需要保持足夠的專注,主動控制,又稱為慢思考。
用口訣來記則是:
1輕鬆,2很累。
作者Daniel Kahneman通過各種心理學實驗的成果證明一件事:
那就是我們在主觀上,往往覺得自己是理性的,是理性在掌控著自己的決策。
但實際上,直覺才是行動的依據,大多數行為都是在直覺的指引下,在無意識之間完成的。
白話來講:
人就是懶。
去上班的路總是那幾條,想吃的東西總是那幾樣。
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思考就幫我們處理掉雜事,比如說要走哪條路?買哪些早餐?
因為,有意識決定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很燒腦,燒腦就會累,但人類大腦又是天生有惰性的,不願意多付出這些注意力。
在需要集中的情況下,就會用到系統2,但人腦會很謹慎地去使用。
非到不得已,不去深入思考。
在這種惰性之下,系統2往往會對系統1的直觀判斷無條件接受。
系統1的直覺式快思考,也就成為了人們決策和行為的真正主宰。
尤其是在人精力不足的情況下,系統2會更加弱勢。
除了大環境的系統風險、個別資產的非系統風險,還有一個行為風險
人腦的天性,引出了另一種投資風險─「行為風險」。
本質上,人類是不適合投資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績效不好、很難長期投資、會追高殺低。
因為這很正常,你的腦就會讓你這樣。
那該怎麼做?
知道了人腦的劣勢後,該如何改善?
其實,知道就是很好的開始,只要知道之後,就可以有意識的去識別我們落入了哪種偏誤當中,進而去跳脫。
這邊先簡單說明幾個可以馬上做的方法:
- 刪除看盤APP
- 少看盤
刪除看盤APP,馬上改善績效
馬上移除,不要看,但建議寫下帳號密碼,因為怕忘記。
少看、少記錄,馬上有益於長期投資
關於投資記錄這件事情,美國百年歷史研究顯示,至少是一年以上記一次、看一次會比較好。
越不頻繁看,對於改善投資績效是好事,所以每日、每月、每季、每半年等等都可能有害於長期投資。
建議:配置好之後,定期定額投入,專心工作,好好享受人生,盡量不要看、不能看,五年後再看。
這很難,但必須刻意去練習。
遠離那些會炫耀、吹噓績效的人,讓你不分心
人本身就是會隱惡揚善,對於賺錢會興奮,虧錢會難過。
你看到別人賺錢,會羨慕、嫉妒,但其實還沒那個能力,過度追求會你想要快點追上,進而冒更大的風險。
想賺快錢,是很恐怖的一個念頭。
很急,會讓人容易誤入歧途,加入詐騙集團、想去販毒,從事違法但是暴利的舉動。
很急的人,會運用超出他能力的槓桿,失敗了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遊戲進度倒退五年甚至十年。
巴菲特說:「沒人想要慢慢變有錢」 。
古諺有云:「欲速則不達」。
講得是類似的道理,累積財富需要時間以及很大的努力。
如果沒時間,那必須負很大的努力。
如果有時間,卻沒付出努力,那麼效果打折扣。
時間、努力,缺一不可。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法人金融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