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所有文章

指數化投資推升股價?指數型基金以及ETF是罪魁禍首?

抨擊股票指數化的人很多,批評者認為指數成分股主要是由大型股構成,能提供優越的報酬率完全是因為指數化本身提升了指數成分股的需求,是指數型基金自我實現的報酬率。

約翰‧柏格(John Bogle)認為這種說法毫無事實根據,即使這種說法正確的話,也缺乏關聯性。

因為指數型基金追蹤的指數已經不限於S&P500,現在有許多指數是依據不同的策略來編製,指數型基金再來追蹤這類指數。

試想,把股價推升的原因歸咎於指數型基金是否合理?難道就沒有其他投資人會購買指數成分股了嗎?

主動型基金難道也不會購買指數成分股?主動投資人不會購買指數成分股?

股價上漲是因為被動投資人湧向指數型基金,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似乎也有點牽強,如果占少數的指數投資人、被動投資者都可以推升市場價格的話,也太抬舉指數投資人了。

即使被動投資者越來越多,但也不是能主導整個市場,頂多是影響力漸增,更多的是因為受短期報酬吸引投資者進場,認為只要買了就能賺的投機心態推升了股價。

市場有自己的評分機制,市場也是由所有投資人組成,把價格的推升全部歸咎於被動投資,我想他可能對於被動投資研究不夠透徹。

公司競爭力下滑,喪失前景,市值減少,佔指數比例降低,指數才降低持股,如果競爭力不在,明智的投資人也會轉移資金投資其他公司。

柏格說,如果接受這種假設,也就是把股票需求的推升與指數型基金連結起來,那他建議批評的人乾脆就持有一種持有全市場的指數型基金好了。

柏格更說到,如果把所有股票型基金視為整體,未來要大幅超越指數化策略會越來越困難,未來的結果可能是更少大贏家、大輸家。

不管批評如何,根本原則仍然回歸到投資成本對報酬造成的影響是絕對存在,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隨著時間的流逝,肯定會超越投資目標相同的高成本共同基金。

這項原則不論投資的市場差異,不管是投資美國股市、美國債市、大中小型股、或是國際股票市場、國際債券市場,都一體適用。

成本真的很重要,請認真考慮降低並維持低水平的投資成本。

被動投資人對於上漲的市場就是默默的享受市場帶來的報酬,因為好像什麼都不做就得到了報酬,有時候得無辜地承受著眾人的批評。

對於下跌的市場,被動投資人會依循著再投資、再平衡的理念,賣出過高的資產、買進過便宜的資產,以便維持資產配置的比例,如果說下跌對被動投資人有什麼好處,大概就是超車的機會出現了。

其實去爭論這些並無特別意義,我們總不可能一直成功說服人,也沒有必要堅持說服其他人,反正自從指數型基金推出一來走到ETF,這種爭論從來沒停過,未來也不會,會買的人就是會買,不會買的人就是不會買。

股價上漲不好嗎?被動投資人會覺得很好阿,貴就給他貴,反正早已買進,都賺錢不是嗎?覺得貴就賣出,不是很正常嗎,做好選擇並負責即可。

最怕是那種在場邊一直喊恐慌的,因為覺得太高不敢買,為不買找理由,喊空喊空,手上沒半點持股,也不敢作空指數。

在上漲的市場中,主動投資人早賺翻了,我認識的去年買進,今年翻倍,那些場邊搖旗吶喊說要崩了要崩了的可能都是手中沒持股的人,或是放空被嘎到天上去的。

至於ETF熱潮?肯定是有的,槓桿型、波動型、股息型ETF越來越多,策略越來越豐富,但會買的、能買的還是只有那些。

而就算買了最基本的市場指數型ETF也不一定有用,也不是全部的人都想要長期投資,所以就慢慢看下去囉,Time will tel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