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投資理財入門投資理財統計數據所有文章

資產配置的效果

CRSP與財經繪圖公司Investments Illustrated提供一系列有關長期風險和回報表現的資產配置效果圖表。

資料來源為Chicago Booth的Jim Lorie和Larry Fisher兩位教授的研究論文─Rates of Return on Investments in Common Stock,歷史統計從1926年開始。

2018年的the Big Picture

2018資產配置big chart

1926年到2017年各類資產的報酬,美國股市表現最佳,依序是成長型投資組合、平衡型投資組合、國際股市、收益型投資組合、債券、國庫券、通貨膨脹。

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圖有加入一個成長型(紅線)、平衡型的資產組合(綠線)以及加入收息型投資組合(黃線),可以做為資產配置者衡量自身時間架構以及投資組合的參考。

成長型的投資組合(紅線):由55%的美國大型股加上25%的債券、15%國際股票、5%的美股小型股組成。

平衡型的投資組合(綠線):為55%的美國大型股加上35%的債券、10%的國庫券。

收息型投資組合(黃線):由55%債券加上25%美國大型股以及20%的國庫券。

再平衡降低風險,附帶買低賣高

這張圖比較1990年到2017年兩個投資組合有無經過再平衡的差別,在平衡是為了將投資組合的風險能力維持在原先設定的範圍,如果沒有再平衡的話,原本股債各半的投資組合會變成57%:43%,投組的波動性會隨著股票比例上升而增加。

再平衡附帶的效果是「買低賣高」,進而有可能增加報酬。

投資組合假設將所有投資收益再投資(沒有任何交易費用以及交易稅)。

資產類別的贏家與輸家:2003年到2017年

這張圖展示2003年到2017年每年最優的各個資產配別,大致來上,股市最優,固定收益的跟通貨膨脹不相上下,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則居中,偶有幾年能變成第二名。

市場下跌與復原所需月數

這張圖展示了歷史上市場表現不佳所持續的月數以及後續復原要花多久時間,最長的是大蕭條後,花了155個月,將近13年才回復。

分散投資的重要性

我很喜歡這張圖,展示了1926到2017年資產配置的比較效果,同時展示分散投資的功用,平衡型投資組合可以拿到不俗的報酬,但下跌幅度都比股市還來的小。

長期投資的觀點

這張圖左邊解釋了不同時間架構下,投資人採取的策略會不一樣。如果你看的是一年後,那麼投資策略會變得很保守,採取四比六的股債比。如果你看的是三十年後,你大可放手進攻,用九比一的股債比。

右邊這張圖解釋基於不同的時間架構策略不同,時間越久越不容易虧錢。1929年以來,如果你只投資或是持有資產一年,你有25.4%機率會賠錢,但只要投資八年以上,投資虧錢機率就降到5.6%以下。

這張圖展示1926-2017年各類資產的報酬正負比率,即使最低的小型股也有68.5%的時間能帶來正報酬,大型股市稍微低,為73.9%。

政府公債則有八成時間能帶來正報酬,國庫券最高,為98.9%。

複利的力量展現

這張圖展現不同不同的資產對於要累積到同樣目標金額所需的本金有何差異,同樣要達到一百萬,1926年只要在美國股市投入156元就能達到,這是因為過去這段時間美股提供年化10%的報酬。

投入在國際股市準備要多點,需要823元;接下來依序是債券要準備9,842元;國庫券要準備35,487元;通膨則是會讓72,188元成長到一百萬。

小結

這篇文章的數據從大蕭條時期左右開始持續到現在,提供我們非常長期的視野,我想對於資產配置會有相當幫助。

參考資料:Investments Illustrated Charts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8 Comments

  1. “1929年以來,如果你只投資或是持有資產一年,你有四成機率會賠錢,但只要投資八年以上,投資虧錢機率就降到5.6%以下。”
    40 -> 25.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