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人物故事所有文章

訪談約翰‧柏格(John Bogle):頻繁交易股票有什麼好處嗎?頻繁交易的原因什麼?

主持人(Tom Gardner):

頻繁交易股票有什麼好處嗎?

約翰‧柏格(John Bogle):

恩,我想市場的確需要某種程度的流動性,我也接受市場需要適當的成交量。

但是,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的流動性?我們真的需要一個250%周轉率的市場嗎?

我從這圈子長大,在以前的周轉率只有25%,也沒有發生過什麼很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打個比方來說,我想你會喜歡這個比喻,大家都知道我曾引用十七世紀英國塞繆爾·詹森博士(Samuel Johnson)說: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

我把這句話稍微改一下:

流動性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Liquidity is the last refuge of the scoundrel。

他認為某些人「扭曲」了愛國主義的本質,不止把愛國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仰,這些行為更無助國家的發展,因為社會的精力都虛耗於愛國的爭論之中。

約翰‧柏格(John Bogle)借用塞繆爾·詹森博士(Samuel Johnson)的話,而說:

「流動性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Liquidity is the last refuge of the scoundrel)。

約翰‧柏格(John Bogle)指出到底多少的流動性是我們需要的?

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有些人盲目追求流動性,對市場可能反而是有害的,想一想,一家公司股票的流動性需要很高嗎?

如果是一間你完全想持有一輩子的企業,那麼流動性應該不是你關心的。

如果你手中有幾隻超級金雞母,你就不太會有需要賣掉你擁有的股票、需要賣掉你擁有的企業的想法。

這種時候,那麼流動性對你來說就不是這麼重要,重要的還是企業能否在市場上保有競爭力、持續獲利,也就是你這隻超級金雞母還有沒有持續生蛋的能力。

主持人(Tom Gardner)問:

這些「愛市場的人」(市場上的無賴)一直在頻繁交易的原因什麼? 什麼激勵他們?

是因為人性導致他們對自己所做之事變得盲目? 還是內部的利益衝突導致專家用散戶的帳戶進行頻繁交易,還是因為他們基金中的原因?

約翰‧柏格(John Bogle):

首先,這個市場上充滿了自負的人。

即使你認識一個自負的人,他也不會四處說:「我比其他投資者更聰明」。

但說實話,我們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更好的司機,有時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更好的戀人。

然而事實是,我不知道…,也許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知道這一點、必須知道這點、或是將來必須知道,投資這件事情我們不能有「烏爾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高估自己的能力)。

接著,在這龐大的市場機制中,我們有一群聲稱總是「可以打敗指數」的銷售人員。

假如你持有多達500個基金(成為平均),當有人說他們想要某種指數,因為這種指數能做得更好,這時你提出的問題就是「你看著手中的平均基金,而要求我會給你一個高於平均水平的基金。」

超越平均這總是很容易做,非常容易做到。在某些時期,對於某些基金,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

這一台銷售機器,他們堅信他們正在做「正確的」事情,但他們必須深入了解,事實上,他們沒有做正確的事情。

談頻繁交易,約翰‧柏格(John Bogle)認為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只是平凡人,並借用「烏爾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來說明投資應該避免什麼事情。

有些人擊敗指數了,但有另外一群人卻做不到,但這些做不到的人卻「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這些人自負地「認為」自己可以擊敗指數,他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無法認知並正視自身的不足,並進而改進。

「烏爾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又稱「沃博艮湖效應」,意思是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

社會心理學借用這一詞,指人的心理傾向會總覺得自己什麼都高出平均水平,給自己許多方面評分高過實際水平。

用另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另一個相似的效應康奈爾大學的教授杜寧(Dunning)與克魯格(Kruger)的研究─「杜寧-克魯格效應」。

能力不強的人(Incompetent individuals)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無法認知真正的能力、無法認知並正視自身的不足、或是其不足之程度。

如果他們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現實中,市場上有一群人推銷著可以打敗平均的商品,或是推銷一些可以超越平均的方法,從這段談話中,我想約翰‧柏格(John Bogle)認為「自負」可能是造成市場頻繁交易的原因之一。

市場上,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做正確的事,但其實沒有。

很殘忍,但卻是事實。究竟有沒有「指標」能找出適合的進場點與出場點?擇時進出可能嗎?指數化投資是否一無是處?真的是值得思考思考再思好。

原文

Gardner:

Is there anything good about trading, in your opinion?

Bogle:

Well, yes. I think the market needs a certain amount of liquidity, and I accept that. But how much liquidity do we need? Do we really need the market to turn over 250% a year? I grew up in this business. There wasn’t a liquidity problem, and the turnover was 25% a year.I’ve been known to say — you’ll like this expression — copying Samuel Johnson on what he said about patriotism, “Liquidity is the last refuge of the scoundrel.”

Gardner:

And the scoundrel is transacting that frequently because …? What’s motivating them?

It’s human nature, and they’re blind to what they’re doing? Or there’s a built-in conflict of interest that’s causing a professional to transact either in their retail clients accounts, or for reasons inside their fund?

Bogle:

Well, first, there’s a lot of ego out there. Even someone you know has a pretty big ego, but he doesn’t use it by saying, “I’m smarter than other investors.” But we all think we’re smarter than the other guy. We all think we’re better drivers. Sometimes I think we all think we’re better lovers; I don’t know about that. But we’re all average — we know that — and have to be, and will be. No Lake Wobegon here in the investment business.

Then we have this massive marketing machine of paid salesmen who can always beat the index.

Because if you’ve got a universe of 500 funds and someone says that they want the index because it does better, “Your problem is you’re looking at the average fund. I will give you a fund that’s above average.”

It’s always easy to do — very easy to do. For some period, for some fund, it’s the easiest thing in the world to do. It’s a sales machine, and they have conviction they’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but they’ve got to know, deep down, they’re not doing the right thin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