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財規劃

當理財目標跟健康做連結後

經過接近三年的規畫經驗,我發現理財顧問本質上是面對人的工作。

我覺得自己在這方便並不是非常有天賦,我喜歡獨處,與過多人接觸,容易消耗我的能量,但我仍在學習著耐心、聆聽、歸納、陪伴等技術。

這是一個科技的時代,我也仰賴文字以及影片跟別人互動。

理財顧問這是一個需要與人討論的工作,比起當一個說服者,我更喜歡在過程中聆聽對方的故事以及想法,對此我感到舒適、自在。

我的紀錄能力以及擁有的技術,能讓我將所有想像具體數字化,這是我的優勢。

討論有時涉及更深入的部分,例如人生的想法、自己的家庭狀況,甚至對未來的期待,我很感謝每個人願意給我機會分享自己私密的一塊。

隨著規畫越深入,能越接近真實的目標,所涉及的層面越廣。

複雜的事情不代表解決起來複雜,有時也可以很簡單,所以並沒有一個完全的方案是可以像是打Word一樣複製貼上。

不過,所有的方案都可以是從「目標」開始。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往往沒有答案,每個有不同解讀。

美國作家、人生規劃之父喬治·金德(George Kinder)有一個改變生活的問題框架,其中有三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思考。

這是在製定財務計劃之前問自己:

1. 【非常理想】:想像一下,當你的財務狀況很安全,並且有足夠的錢用於現在和未來,這將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2. 【所剩不多】:當你的醫生告訴你,還有 5-10 年的生命。您不會感到不適,但也不知道確切的時間。這將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3. 【只剩一天】:現在想像你的醫生告訴你你還有一天的生命。你最大的遺憾是什麼?你希望你有什麼不同的做法?

當理財目標跟健康做連結後,投資理財的目標,也變得不一樣,但更直指問題的核心。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