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搬過幾次家,在每一個租屋處、老家中遷移的過程中,我經歷了整理、分類以及捨去的歷程。
我們會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間放進重要、需要的物品?
這時「整理」則變成一門需要鑽研的課題。
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是這樣一本將「整理」做到極致的工具書。
作者是日本的近藤麻理惠,是一個五歲就開始閱讀專業主婦雜誌的整理專家,目前是日本知名整理諮詢顧問,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整理房間的書,而是一本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整理觀念,並且給出實際操作原則的手冊。
在我自己的經驗中,我媽買了許多廚具、衣服,家中堆積著很多不知該如何整理的物品,有的是以前國高中的書籍、文件等等,丟掉可惜,不丟又佔空間。
這種情形,作者在書中是這樣形容:
年長的人不一定比年輕的人懂得整理,因為習慣留下自己認為「可能」、「之後」、「或許」會用到的東西。
但偏偏這只是讓家裡越堆越多,充滿許多用不到的東西。
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做好整理和收納,成為提高生活品質的關鍵詞。
誠如作者說:
「我寫下這本書,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靠整理魔法,在最喜歡物品的圍繞下,度過怦然心動、光輝閃亮的每一天。」
比起整理的工法,「怦然心動」才是這本書的精髓,這也是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命名恰到好處。
整理環境,同時也是整理內心。
只留下讓我們怦然心動的東西,讓我們怦然心動的人相處,才能過上信心滿滿、能量滿格的人生,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達的觀點。
通過整理術,不斷聚焦、思考和選擇想留下的東西,該放棄的東西,重新建立對於時代、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才能真正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家裡會凌亂的原因,一是方法不對,二是東西太多
為什麼大多數整理沒有很好的效果?
一是方法不對,難以持續。
二是東西太多,不知放哪。
整理的理念和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一直遵循之前的整理方法,生活只會有著諸多負荷。
就算現在整理乾淨了,過幾天又會一團糟。
大多數人的「整理」,只是把東西藏起來,把東西換個地方而已。
而且「整理」的念頭只在一瞬間,整理了一次之後,這個念頭就消失了,做不到持續的維持,房間當然很快就變回原樣。
看不到整理的成果,就讓人感受不到整理的效果,習慣便難以維繫下去。
該怎麼做?「怦然心動」是標準
以前在整理我們是以「以後會用到」、這可能有用為標準。
作者認為,正確的收納流程如下:
首先,是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其他通通丟掉。
不論丟東西,還是擁有東西,都是為了讓自己幸福。
每樣物品都有生命,不光在你得到時光彩奪目,被丟掉時也會閃閃發光。
把壞掉、過時的丟掉,如果難以決定,只留下會心動的物品。
以衣服為例,穿起來開心、舒服、有自信的可以留,其餘物品當他們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就可以將它捐出去、送給別人。
想丟卻捨不得,怎麼辦?
對於「不覺得心動,但就是沒辦法丟掉」的東西,要一一思考它們的用途和使命,以及無法丟棄的原因。
有些東西你覺得好像應該留著,其實它們早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時候就應該果斷丟掉。
至於帶有紀念屬性的東西,因為承載著獨一無二的時光,所以留下許多回憶。
回憶當然可貴,但銘記過往的最好方式,絕不是簡單地留下一個物品。
整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在各處發現照片,先把它們都集中在一起,最後再一張張的檢查。
只要留下最能象徵那天、那件事、那個景色的幾張照片,便能串聯起那段充滿回憶的故事。
丟棄似乎很浪費?
擁有物品這個行為,是極為私人的行為。
不丟棄不代表不浪費,留著各種東西不丟,與其說是珍惜,不如說是懶得打理。
浪費的是自己掌握物品的能力,減少的是你對物品的判斷力和物品對你的價值。
整理魔法帶來的啟發
空間的使用不應該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將來的自己。
整理除了是跟物品的對話,也是和自己內心的對話,是思考和找到答案的過程。
音樂家十分愛惜自己的樂器,名滿天下的古代俠客也格外珍視自己的兵器,是因為他們知道,被人愛惜的物品,能和人之間建立起最好的聯繫,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人會因為沒有歸屬感而不安,物品也一樣。
每天能夠回到相同的地方,找到回家的安全感,對物品來說非常重要,收納就是決定物品居所,讓它們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的神聖行為。
謝謝你的時間
感謝你閱讀這篇文章,我是一個28歲離開警察職務,現在在金融投顧業工作的投資顧問。
目前經營「PG財經筆記」與「PG讀書會」,分享關於理財規劃、金融市場以及投資者心理、100本精品好書音頻等內容。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點擊下方連結,加入PG讀書會,跟其他人一起聽我為你解讀這本書。
PG讀書會= 一年100本經典好書 + 15-20分鐘解說音頻 + 全書重點心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