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通過飛行評鑑,僅僅是一位飛行員生涯的開端,若飛行員的甄選能考量更長遠的發展,例如未來行為、表現的預估,則評鑑人員就可以預估鑑測的有效性以及未來可能產生的成本浪費。
對於飛行員,通過評鑑僅僅是基本要求,另外理論上應該可以透過完訓後的其他行為效標來預測其往後的表現。
也就是說:
甄選飛行員不僅僅是為了找出一個能夠完成初訓的人,更重要的是找出、預測完訓後,個體在部隊或是民航公司內的工作表現
例如,能否在未來的生涯中成為主官、或是正機師。
甄選的制度也會、也必須隨著環境、時代、科技的改變而演變,甄選機制必須能夠跟隨著飛行員工作性質、環境變遷而適當修正,如此一來才能確保甄選機制的有效性。
未來甄選系統面臨的衝擊
一、飛行員工作的變遷
隨著飛行器自動化的發展,飛行員可能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必須改變工作的任務要求。
自動化的操作增加,可能無法經常練習某些的操作,而在操作的機會減少下,個體是否能夠保持操作的手感、能力,這些保存能力可能也是會來甄選必須考量的因素。
二、新技能、新思維的引進
隨著CRM所引入的座艙管理與再任能力,相較於較傳統的一桿兩舵的技能對飛行員之甄選系統產生更多的衝擊,目前未有明確的評鑑系統因應例如認知能力、人際關係與互動,或相關之飛行員特性的改變,而在甄選系統上做相應的評估與調整。
三、與時俱進
現在民航機師多為兩人一組,如果在未來隨著產業的發展,引進單員機師的飛機,那麼在甄選上,所要求機師的性向、特質、能力的要求也必須隨之改變,進而改變甄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