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瑞(Yuval Noah Harair)在著作《人類大歷史》(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amnkind)寫到自從人類可以想像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之後,就開始把貝殼、石頭當成貨幣。
隨著人們對於貨幣的需求提升,稀有的貴金屬就逐漸成為貨幣的替代品。
在《金錢決定歷史》一書中,作者寫到貴金屬能成為後補貨幣的三個原因:
- 可以被切成小單位交易
- 易於保存
- 有適用價值
一、可以被切成小單位交易
以黃金來說,是延展性很強的物質,透過鍛造可以做到27萬2000分之一的厚度,或是拉成細條,這樣的特性讓貴金屬能夠被分為很小的單位轉手,也可以做成裝飾品。
反觀貝殼或是其他候補貨幣就很難被分割。
二、易於保存
古代使用的貝殼一但破碎,他的價值就幾乎喪失。
而黃金則可以長時間不生鏽、不變質。
三、有使用價值
貨幣要能夠被日常使用,使用價值也是一環,例如在日本早期是用大米作為貨物、韓國則是棉布。
在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Tutankhamun)陵墓挖掘出許多黃金飾品,也說明了對位階越高的人來說,黃金的使用價值就越高。
這種珍貴性也讓高價值的物品能夠用很輕重量的黃金就進行移轉,不需要靠笨重的日常用品進行交易。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