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自我改善」的複利。
現在存錢,仍舊不是百萬富豪;連續上健身房三天,身材還是很糟。
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往往令人沮喪。
變化的緩慢步調也同時讓惡習悄悄生根。
因為它們在當下似乎並不重要,我們輕視改變。
日復一日重複百分之一的錯誤,複製不當決策與細微過錯,並將小藉口合理化,這些小小的選擇就會像以複利計算一樣,變成有害的後果。
習慣改變造成的影響,近似於飛機路線調整區區幾度產生的結果。
假設要從洛杉磯飛到紐約,如果飛行員從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時,將飛機的航向往南調三.五度,飛機就不會抵達紐約,而會降落在華盛頓特區。
如此細微的改變,在起飛時幾乎難以察覺,但經過橫越整個美國的距離放大之後,最終的降落地卻差了好幾百哩。
比起當前擁有的成果,關注現在所處的軌道可以降低沒有立即效果的挫折感。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軌道對了,好結果才會自然發生。
假如你是個百萬富豪,但每個月都入不敷出,那你就處在一條糟糕的軌道上,只要花錢的習慣不改,就不會有好結果;
反過來說,假如你窮困潦倒,但每個月都設法存一點錢,那你就處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即使前進的速度不如你想要的快。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財產是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
重複什麼,就得到什麼。
重要的不是你現在多成功或多不成功,而是你的習慣是否把你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先改善自己的習慣,重複去做,好結果自然來臨。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