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的時候,看到副總裁理財日誌的一篇文章《為什麼我們總是關心著錯誤的事情?》,心裡真的蠻有感觸的。
這篇文章引用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說過的話:
我們在一生當中經常會有些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後來看,其實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如同我們當時所想像的那麼重要。
投資人關心的是市場經濟、短期的市場變動、其他人會怎麼做。
時不時就有客戶問我(幸好不多),最近美國要升息啦,你怎麼看?
其實,如果我是新聞記者,我應該會很高興,這代表我又有點閱率了。
這些是媒體喜歡報導的,因為總是新鮮,但這些事情真的重要嗎?
對於投資來講,這些資訊的重要性反而是很低的。
康納曼有本著作《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講的是人會做出判斷,有判斷就會有「雜訊」,在日常生活中,雜訊比你以為的還要多。
丹尼爾.康納曼、奧利維.席波尼、凱斯.桑思汀三位行為科學家發現,在經營管理、醫學、法律、經濟預測、法醫鑑識、保釋、兒童保護、策略、績效評估、個人選擇等領域,都看得到雜訊,但是一般人和組織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結果是付出高昂的代價。
金融領域也是一樣,投資有太多事情不重要,但人們以為他重要。
在投資中真正重要的事我認為是這些:
- 我們處在人生哪個週期階段?
- 投資的時間框架,我們可以持有多久的時間?
- 長期資產配置,在這段期間我們要怎麼佈局投資組合?
- 投資行為,在這段期間,我們會如何因應市場的變動?
- 市場的內涵價值,企業與科技的成長、人們的創新。
- 我們理財的初衷與目標
- 我們滿意我們目前的生活與人生嗎?
我發現越長關注市場的人,對於這些重要議題的把握度就越低,他們在關注短期看似重要的事情,但很好思考對於長期投資重要的事。
站在現在,我們回顧一下過去,我們經歷了:
- COVID-19
- 中美貿易戰
- 美國升息
- 美國降息
- 北韓核武器試射
- 義大利財政危機
- ⋯⋯
我們經歷的事件多到我放都放不完,最多的都在新聞網站。
人的一生中,能接觸的資訊是有限的,我們能處理的資訊也是有限的,很多投資人關心的問題其實事後來看,我們會發現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
在正確的賽道努力,別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我們團隊已經協助超過3萬人進行投資規劃,如果你想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市場當中持續獲利,打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並在未來擁有穩定的理財收入,趕快點擊以下按鈕。
諮詢內容涵蓋收支管、資產負債管、投資管理、信託、稅務、勞保、公保、退休等財務相關議題,並不提供個股短期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