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財務所有文章

《非理性效應》閱讀筆記:維持現狀帶來幸福感?還是熟悉的魔鬼?

熟識的魔鬼

我們都知道酗酒很危險,從小見識過飲酒過量而蒙受創傷的人,成年以後應該都會避開酗酒。

可是你知道嗎?

出身酗酒家庭的小孩,成年後卻有50%會跟酗酒者結婚,這是為什麼呢?

這種選擇「熟識魔鬼」的傾向,牽涉到許多心理因素,其中一個原因是「維持不變」讓人比較放心。

熟識,代表結果可預期。

容易預見結果,代表我們就有心理準備會發生什麼事。

研究疼痛的專家發現,就算是痛感刺激的強度完全一樣有所預期的疼痛都不像意外疼痛那麼可怕

因為熟悉,比較能預期發生什麼事情,即使後果令人不滿意。


不願承擔改變帶來的風險

同樣是碰上市場大跌二十%,在大跌前剛好調整過投資組合的人,會比之前無作為的人覺得更糟,但其實兩者的虧損幅度都一樣。

第一種狀況的投資者會覺得更有責任,而這個責任感很難承受。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特維斯基(A.Tversky)說,我們會有這種思考謬誤:是因為「面對同樣不好的結果,新行動造成的遺憾比無作為後果更讓人覺得後悔」。

行動會產生責任感,但要對不確定結果負起責任又是個大難題。


保守與損失厭惡

我們傾向保守以避免後悔,認為自己擁有的事物比較珍貴;

雖然很想賺錢,但是更排斥虧損。

如果是在投資脈絡下,就是死抱著下跌的股票,遲遲不肯認賠重新進行調整,不肯處理掉風險資產,到最後導致整個癱瘓全部失靈。

在跟許多人諮詢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有些人往往並不願意更換自己手中的投資標的,即使手中的基金被評鑑出來內扣費用較高、投資組合波動度可能超過承受範圍。

因為對這些產品、通路既有東西的熟悉,即使知道另一種方法可以帶來較好的結果,但是由於保守以及維持不變的傾向,大多數人還是選擇既有方案。

維持不變也合乎我們的習慣,就像是每天的作息,不用刻意計算每天早上要吃多少飯,只要把碗裝滿就是;

不想比較投資方案的優缺點,五年前申購的基金就繼續用吧;

大腦是身體中代謝率低落的部位,節能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預設系統,不用改變、減少思考。

不動作就不需要付出「能量」,算了吧。

重新調整投資組合好麻煩,所以就放著再看看。

「改變」需要大量投入,包括認知力、適應力,又可能造成虧損、帶來後悔,所以心理上的難度很高。

生活中,重要資訊幾乎都是比較難以消化,所以我們疲憊的心智只會把新資訊擺在一旁,而去依賴過往經常使用的心智捷徑,儘管它的品質堪虞。


你好,我是蔡至誠PG,《阿爾發證券投顧》教育長,《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