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從古自今,欠錢不還就會受到懲罰。例如羅馬不管多小的債務,如果債務不履行,所有財產就會被沒收,這機制被稱為「無限責任制」,這樣的慣例一直延續到19世紀。
也因為這個關係,創業在以前並不是一般人願意去嘗試的,即使有再好的點子也會考量風險而放棄。
如果沒有相對應的利潤,很難有人願意去完成這件事情。
大約在16、17世紀,因為極高的利潤,歐洲的貿易公司開始派船前往印度和亞洲貿易。
這是一門風險極高的生意:船隻經常消失在海上,很多人因此血本無歸。
在1595年到1601年這6年中,荷蘭商人總共派出了65艘船,但十分之一的人沒有回來,而有回來的人中,平均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船員。
這讓想做這件事的人更很難找到人願意掏出大筆現金,用來支付船長、購置船隻、裝備與支付船員薪水。
後來,船隊經營者為了取得資金、分散風險,利用販售股份證明書的方式,也就是販售股票來取得大筆營運資金。
簡單說就是印股票、換鈔票。
只要有成功,就能一起賺錢,即使失敗了大家也一起承擔風險,不會損失太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荷蘭上出現了許多貿易公司,不過這些都是為了單程航行建立的公司,良莠不齊,也出競爭激烈的現象。
怎麼說呢?
由於過去有一些航行經驗,關於航行、貿易網路的知識跟經驗,只會在一些商人間口耳相傳,彼此既需要合作,但又是競爭對手,因此整體並沒有組織,也無法對抗當時國際上的競爭。
出現
為了解決混亂的弊端,1602年荷蘭政府出手整合市場上的公司,用國家的力量整合商業,合併統稱聯合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並賦予公司東方貿易的獨佔權,以及有權利能夠組建軍隊、任命文官、甚至修築要塞。
貿易經營權東起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西至麥哲倫海峽(Estrecho de Magallance)。
在這個時代,公司更像一個領主,可以組建軍隊、對外宣戰。
說白一點,是一個超霸道的國營企業,公司可以去外面替政府搶錢、搶地盤。
為什麼股票會出現在荷蘭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荷蘭由於較沒有中世紀歐洲的「莊園制度」束縛。
莊園制度是領主統治封地中農民的方式,但是荷蘭由於以填海、開墾沼澤地為主,並沒有發達的莊園制度,這樣讓教會、貴族都不容易主張土地所有權。
以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的荷蘭省為例,貴族所有的土地只佔不過5%。
這一點讓荷蘭出現了最早的股份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影響
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僅改變了世界,還改變了金融市場。
影響一、第一家上市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營概念在當時的歐洲來說,是相當新穎的。
VOC本身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家上市公司,VOC首次公開募股,募集了超過600萬荷蘭盾,相當於當今的1.1億美元。
補充一下,這是一個來自被西班牙戰領一半的國家,經濟已經陷入困頓十年,已經相當不容易。
影響二、股票市場出現
他們首創股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移的概念,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VOC也建立了一個貿易公司,每個荷蘭市民,都可以去那邊購買公司股份,以換取對未來利潤的索取權。
VOC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荷蘭幾乎每一個富人都有投資,彼此也可以交易買到的股票。
當然!如果他們想的話,也可以把這些股份賣給別人。
在此之前,歐洲的合資商業組織主要是暫時的,且股份不可公開、自由轉移。
《世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2014 年)的作者 Lodewijk Petram寫道:
1602 年,1143 名投資者認購阿姆斯特丹登記的東印度公司。
1679年到1695年,股東人數增加到1770 人。
很多投資者都在交易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以至於在阿姆斯特丹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證券市場。
影響三、公司制出現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創業跳脫單次的挑戰,變成需要數年甚至長達數十年的企業經營。
依照「有限責任」制度為基礎而產生的「股份有限公司」逐漸成為主流。
貿易商身為股東,只負擔投資風險,公司制度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文明史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價與報酬
的作者.jpeg)
在這兩個世紀中,荷蘭東印度公司發送了幾乎100 萬人前往亞洲,超過歐洲其他地區的總和。
指揮著近 5,000 艘船,並從香料貿易中獲得了巨額利潤。
根據2013年Brian Taylor在Global Financial Data 的報告:
在公司 200 年的存在過程中,股息平均約為資本的 18%,但在 1782 年之後沒有支付股息……資本的 20-30% 的平均股息很高,但由於股票交易價格在公司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大約為 400 ……實際股息收益率約為 5-7%,優於荷蘭債券。

隨著時間過去,東印度公司經歷幾次危機,但都沒有停止支付股息,隨著股價上升,很多股東都成為富翁。

興衰
原本東印度公司只預訂21年,時間到了就要註銷,考量有些人會有投資疑慮,公司設計成立十週年會有進行核算並報告營運狀況,最後東印度公司卻存在了近 200 年(1602-1799)。
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僅改變了世界,還改變了金融市場,阿姆斯特丹也成為資本主義的金融中心,時間長達兩個世紀。
然而歷史就像是鄉土劇,劇本重演,主角換人。
掠奪者,終將被剝奪。
荷蘭與英國兩國在1780年-1784年間爆發戰爭。
1784年,荷蘭在與英國的一場災難性戰爭中戰敗,這也摧毀了VOC在亞洲的經營網絡。
僅僅十年後,1795年,新成立的法蘭西共和國入侵荷蘭,由於國內對於亞洲貨品的需求量大減,導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濟出現危機,最終在1799年12月31日破產,宣布解散。
稱霸兩個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後也消失於歷史的塵埃之中,道盡了企業競爭與興衰。
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金融的發展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前進,任何一種創新都不可能永久延續,必定被另一種創新所取代,這個過程也正是文明前進滾輪往前進的日常。
作為一個股票投資人,投資股票可以帶來巨大利潤報酬,但也蘊含著無數危險。
是好是壞,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參考資料
- 《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歷史》
- The First and the Greates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United East India Company
- First Modern Economy: Myths on tulips & most valuable firm in history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我們團隊已經協助超過3萬人進行投資規劃,如果你想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市場當中持續獲利,打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並在未來擁有穩定的理財收入,趕快點擊以下按鈕。
諮詢內容涵蓋收支管、資產負債管、投資管理、信託、稅務、勞保、公保、退休等財務相關議題,並不提供個股短期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