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外的人生
很單純地因為個性不符,作者原本不想進入銀行業工作,這點可以從他電腦資料夾的名稱略窺一二─SGO「狗屎進行中」(Shit Going On),不過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地就一直待到現在。
「金錢究竟有哪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握的?金錢有些部分讓我們產生怪異、不理性的行為?」
試著思考金錢的傳統定義
金錢的傳統定義是,它是交易的媒介、計價的單位,以及價值的保存,這個定義很貼切描述金錢的經濟功用。
作者推測可能源自於經濟學家威廉.史丹利.紀旺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75年的專書《金錢與交易的機制》(Money and the Mechanism of Exchange)。
透過思考金錢的定義,我們會進而思考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一般生活交易中,錢只是交易工具,從一雙手換到另一雙手,但從更寬廣的視角看,錢在交易中扮演一種社會、心理、自然,甚至藝術的角色。
作者用更大的角度來界定金錢代表的意義─金錢儲存著「價值」。
一項東西值不值得可以用金錢來表現出來,數字化就是最簡單的表示方法,價值高就是貴,價值低就是便宜。用金錢衡量價值,是最簡單粗暴的評量方法之一。
思考錢對大腦的影響
預期會獲利時,錢會影響腦內的獎賞中心─依伏神經核(nucleus accumbens)。
一想到金錢,我們的皮膚導電係數就增加。我們大腦把金錢視為刺激,所以大腦掃描到某人即將吸入古柯鹼,其實和即將拿到錢的人的反應,幾乎無法分辨。
金錢之於我們,就和巴伐洛夫(Pavlov)和他的狗一樣:期待有所收穫,會刺激和制約大腦
預期可能會虧損時,則會啟動大腦的恐懼中心─杏仁核(amygdala)。
打破框架,用不同的維度來思考
作者想透過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金錢」對於這個世界、社會以及我們的影響,錢除了是用來日常生活使用、投資外,它會影響我們?如何影響?為什麼?
如何影響頭腦的部分,作者透過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的角度來切入,檢視財務決定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
身體部分,從探討金錢實體形式、以及未來可能形式的角度來思考。
利用人文科學來思考我們如何運用金錢,我們的價值觀是如何影響我們使用它,甚至從藝術的角度來探討金錢如何應證了一個國家的認同與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