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時該賣出?
投資是個無限遊戲
第一,你要知道,個人投資是一個無限遊戲。
所謂的無限遊戲,就是除非你這個錢真的要拿出來消費掉,否則你的投資總是要繼續回到市場,不斷循環滾動、生生不息的,像一個沒有終點的遊戲。
比如你賣出了基金,掙了15%,然後呢?就把錢存到銀行麼?其實也不會。你會拿著這筆錢,再去投資到新的地方。
那這個新的投資標的,就一定比之前那個好麼?如果真這麼好,當初你為什麼沒有投它呢?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去誠實思考的。
所以很多偉大的投資者說過,一個比較合理正當的賣出理由是,你發現了更好的錢的去處,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標的。
有時候這種事情的確會發生——比如你一直看好的一個股票,突然受短期情緒影響跌了好多,進入了你的射程範圍,那麼你去更換一下持倉,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的能判斷這些資產的價值,而不只是看上了那一點蠅頭小利,才選擇賣出的。
第二點更加重要:如果你因為賬面盈利選擇賣出,實際上相當於你下了一個判斷:就是這個資產接下來會下跌,而且不會再上漲回來了。
因為很簡單,如果它之後還會繼續上漲,你肯定就不願意賣了。
那麼這裡問題就來了:它下跌之後又漲回來了——那麼這時候你要不要買回來呢?想象一下,你看著你賣出的股票或者基金,價格一路走高,你難受不難受呢?
實際上,這種想著「我先賣出,之後跌了再買回來」的人,往往就是那些錯過了騰訊、茅台甚至是比特幣的那些人。
他們看著自己賣出之後資產價格一路狂奔,心裡總是不平衡,結果再也沒能買回去,錯過了巨大的機會。
而如果你賣出之後價格下跌,而且再也沒漲回來。那麼恭喜你,你可能作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但這裡隱藏著一個問題:這是不是意味著你當初的買入決定有一些問題呢?那麼下一次你怎麼防範類似的錯誤呢?
而且最關鍵的是,當你決定賣出的時候,你實際上在做一個判斷和決策,如果你的認知能力或者情緒管理能力不足,這種決策出錯的概率是很大的。久而久之老是這樣操作,你很容易在反復折騰中把錢都虧出去。
講到這裡,我就想到了巴菲特和芒格總說的那個道理: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寧願去買那種永遠不需要賣出的企業。
再進一步講,他們喜歡做那種只需要做一次決策就足夠了的投資,因為每增加一次決策,你其實就提高了自己失敗的概率。
所以一個好的賣出理由是什麼呢?
一個好的賣出理由就是:
你的買入理由不再成立了。
有時候這是因為公司的基本面變化了,有時候是因為你覺得一個資產原來被低估,但是現在高估了,有時候是因為一開始就買錯了。
總之從本質上來說,
你買入的成本,不應該成為你是否賣出的理由。
二:碰到「負面的閃電」怎麼辦?
我們之前的課程講過一個「閃電理論」,說的是,如果我們錯過了20年里上漲幅度最大的1%個交易日,那麼回報率就會變成慘不忍睹的負數。
所以如果說市場大漲是一道幸福的閃電,重要的是保證我們在場。
市場某一天大漲,可能是個正面的閃電,那麼市場也有大跌的時候啊,那麼如果我們避開了下跌幅度最大的1%的交易日,結果會怎麼樣呢?是不是回報率會提高呢?
感谢雪球的“@坚信价值”老师的数据。
他统计了全球十几个主要市场里,如果你同时错过1%表现最好的交易日,也错过了1%最差的交易日,那么整体回报如何。
在下图里你会发现,如果能同时错过它们,比全程在场,回报的的确确是要高一些的。也就是说很多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
那麼這裡問題就來了:
我們有沒有能力,在20年里的四千多個交易日中,精准地預測到哪80個交易日會大漲或者大跌呢?
如果你真能建立這樣的模型和能力,我覺得是完全可以去這樣操作的。
但是我認為我沒有這樣的能力,而絕大多數同學可能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我寧願告訴你不要輕易地擇時。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三:投資小白怎麼辦?
有一些同學說,我是一個完全的投資小白,沒什麼基礎,也沒什麼資金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不管在任何方面——投資、創業、工作、生活,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品質之一,就是把自身看起來是劣勢的地方,轉化成某種優勢。
比如你如果是個沒有任何經驗和基礎的小白投資者,那麼你至少會有這麼兩個優勢:
- 你的觀念還沒有被很多錯誤的東西污染,所以有機會從頭來建立正知正見;
- 本金不多意味著你的風險不大,因為即使你犯了最嚴重的錯誤,虧損的絕對額度也沒有那麼大,你總能通過之後的努力把錢賺回來。而當你以後操控更多資金的時候,你就會少交很多學費。
所以,從現在開始學習投資,讓自己犯一些錯誤,累積一些經驗和教訓,是件再好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