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

在投資公債就能獲得近乎無風險5%的收益時,為什麼還要股票?

原因是股權溢價(Equity risk premium)。

用金融的語言來講是投資組合或具有市場平均風險的股票報酬率與無風險報酬率的差額。

股票因為比債券有更多的不確定性,自然要「要求有更多的報酬」。

那為什麼還那麼多人想去買債券呢?

明明股票報酬比較好,卻沒有大多數人買股票

這被稱為「股票非參與之謎」。

可能是因為一次性成本高,這些成本包括財富、時間、學習、市場的波動等。

這就像是有一個機會,因為一部分人一直看不到,不參與,這就讓這個機會,也就是「股權溢價之謎」始終存在。

這也是觀念、教育的重要。

回過來,用數據來佐證高利率時,股票仍然是值得考慮的資產。

新加坡數位財管公司Endowus的CEO在The Business Times發表一篇文章,內容提到

過去高利率狀況下,股票表現如何?

整理數據如下:

1973-1991: 利率5-15%,國債+326%,股市+579%

1995-2000:利率5-6%, 國債+36%, 股市+114%

2006-2007:利率5%, 國債+10%, 股市+31%

2023-  :利率5%, 國債+2%, 股市+18%

這邊的國債是US Treasury Bills,通常被市場視為無風險(risk free)

可以看到,從報酬的觀點,股市優於國債。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今年全球股票上漲18%。

不過,要賺到這18%並不容易。

從終點看,賺錢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就像是跑了半程馬拉松一樣,中途令人想放棄。

你得經歷前一季的股票場回檔,堅持不賣出,才能在過去一個月狂升的市場中賺回接近10%的報酬。

這並不容易,這就是股票,這就是投資的過程,歡迎來到金融市場。

在投資公債就能獲得近乎無風險5%的收益時,為什麼還要股票?

當然要,因為這正是資產配置的核心-讓我們面對多變的市場,並從中獲利。

並不是股票不好,要All in買債券。

並不是債券不值得投資,要All in全股票。

而是資產配置,依據自己的目標決定風險資產與保守資產的比例,這是面對持續不確定的市場,是最確定的方向。


你好,我是蔡至誠PG,《阿爾發證券投顧》教育長,《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