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爾發

為什麼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會成立?

這篇文章我引用我們公司董事長陳志彥所撰寫的文章,透過這篇文章,我想大家會了解為什麼我們想要在台灣做機器人理財?如何推廣指數投資與被動投資、長期投資的概念。


20多年前我加入了花旗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當時台灣花旗銀行才剛開始從事財富管理的業務,所以我也算是全台灣第一批做財富管理的人員之一,之後一路看著財富管理業務在台灣蓬勃的發展起來,20多年下來,財富管理業務幾乎是所有金融機構的主力業務,俗話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十分的重要。

雖然各家金融機構都有財富管理業務,但是民眾卻對財富管理的印象越來越差。

原因很簡單,民眾的財富是被金融機構越理越少。


財富為什麼越理越少?

金融機構強力推薦給客戶的產品通常都是對金融機構有利(高佣金),而不是民眾真正需要的產品,再加上金融機構的業務制度是賺取民眾購買產品的手續費,獎勵與考核制度的影響之下,金融機構的人員就會勸誘客戶不斷地轉換金融投資產品,客戶也不斷地支付買賣的手續費用,最後金融機構賺飽了客戶的手續費用,民眾卻都賺不到錢!

相信上述的情況很多人都能夠感同身受,我身為財富管理領域中的一員自然更是理解這個亂象,過程中也一直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現象,但是一個個人在大機構中能做的改變與影響是很有限的,即使我當時已經是銀行的副總經理職務了,能夠做的影響還是很有限。


改變財富管理的三個模式

多年前我看到美國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業務的快速興起,感到很好奇,經過仔細研究之下發現,這種財富管理模式才是對民眾最好的模式,主要的改變有三個:

  1. 管理費收費模式

    機器人理財不收客戶買賣手續費,而是收取根據客戶的資產規模收取一定比例的資產管理費,這樣的收費模式有效的降低民眾短進短出的現象,進而讓客戶能夠長期投資,讓民眾真正賺到投資所產生「複利」的效果,美國目前財富管理的模式中有2/3都是採用管理費的方式收費,且數量還在上升,只有1/3是仍然採用手續費收費的模式,但台灣絕大多數的金融機構依然是採用手續費收費的模式。

  2. 採用內含管理費極低的ETF產品

    目前國際上的財富管理趨勢,主動式基金的資金大量的流出,而被動式的ETF資金卻是大量的流入(特別是那些內含管理費極低的ETF),原因很簡單,主動式基金的管理費用太高了,對民眾極為不利。

    一般海外基金的內含管理費大約是2%-2.5%(每年),而國外很多同類型ETF的內含管理費卻只有0.1%(每年)以下,採用這種ETF投資,每年自動幫你增加至少2%的獲利,長期下來獲利就會很可觀。

  3. 科學且規律的投資

    我常說投資獲利的方法並不難,只要做到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組合並且長期持有就可以,但是做起來卻十分的困難,因為人性會受到外界的許多干擾,機器人理財卻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機器不會有人性的貪婪或恐懼,會按照規則自動去執行,進而幫助投資人更理性的獲利。

基於上述的三大特點,機器人理財在美國大為風行,短短10年就已經有550家公司推出這種服務。

在瞭解了機器人理財的好處之後,我就一直在想,如果能夠在台灣提供這種平台給民眾投資,應該是很棒的事情,於是三年前(2017年4月1日)我決定出來創業,目標是讓台灣的民眾也能夠享受到與國際技術同步的機器人理財平台服務,這樣一個想法與理念就開啟了我的金融科技新創之路。

想法雖然簡單,但實際執行下去才知道創業之路真的很困難。

首先,我一開始就鎖定要採用ETF產品當成機器人理財的投資產品,因為這是美國機器人理財公司標準會使用的產品,而且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是採用先鋒(Vanguard)的產品,因為先鋒(Vanguard)的ETF產品的內含管理費是出名的低,那我當然也是希望能夠讓台灣的民眾能夠使用如此好的投資產品。

在台灣要投資在美國掛牌的ETF產品就需要透過券商的複委託業務,於是我很自然地就開始找各家券商洽談合作的事情,過程中拜訪過許多家的券商,但得到的回應都很冷淡,因為台灣的券商多數主力業務都是在台股業務,複委託業務並不是主流,相關的系統資訊設備也比較不完善,如果要配合我們的機器人理財業務,券商就需要花錢去調整升級資訊系統設備。

機器人理財在幾年前還是很新的概念,業者也不確定下單量會有多少,在商言商,如果量不大,何必花錢去升級系統呢?

多數券商因此都是抱持觀望的態度,我也一直沒有找到願意配合下單的券商。

曾經也有很多人勸我,你就先用國內的主動式基金當產品不是就好了?

就沒有這些問題,馬上就可以下單?

坦白說,在沒有券商願意配合的情況下,我也真的曾經思考過乾脆就用主動式基金算了,等更多券商願意配合ETF下單的時候再調整。

不然公司一直沒有收入,員工就會看不到未來,光是堅持理念但卻無法執行也沒用,不是嗎?

但每當碰到這種挫折無助的時候,我就會去回想,當初為何自己要出來創業?

如果還是要用高費用的主動式基金,那我就留在銀行體系繼續撐到退休就好了,何苦這麼辛苦的出來創業呢?

於是我還是繼續堅持一定要用ETF產品,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在去年,開始有幾家券商主動表達出有意願要配合,大概也是開始有人看到被動式投資產品的趨勢,想要比同業更早的規劃,套用現在流行的術語,就是「提前佈署」,終於我們才真正開始能夠與券商坐下來認真的洽談更明確的合作細節。

短期內雖然因為一些法令限制的原因,雙方可能還無法達到我們理想中的合作下單模式,但至少這條路已經能夠通了,國內的民眾也能夠透過機器人理財平台用合理的金額就能夠下單先鋒(Vanguard)的ETF所組成的投資組合,這已經是非常大的一個突破了,讓我感到很開心也很欣慰,努力終於沒有白費。

再來,創業之初當時因為台灣的主管機關對於機器人理財應該適用何種法令規範還不是很明朗,於是我就先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開始進行準備的工作,但公司成立幾個月之後,台灣的法令規範出來了,從事機器人理財需要具備有投顧的牌照,於是我又要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投顧牌照,申請投顧牌照就需要再募資,但當時公司只有少數幾個員工,沒有牌照也不能夠營運,因此完全沒有收入,公司未來的前景很不明朗,那個情況下願意投資的人是非常少的>

我還記得當年的過年期間我正在為公司的募資傷透腦筋,因為距離還需要的資金尚有一些差距,能找的人幾乎也都找過了,沒有資金就無法申請牌照,沒有牌照就完全沒有未來了,當年的過年可說是完全沒有年節的心情,最後總算出現了幾位天使投資人願意出資(我現在能夠完全體會天使投資人的涵義了,對一個新創公司來說,這個階段願意投資的人真的是一群天使)。

資金雖然有了,但是當時很多人(包括投顧業者)都告訴我,主管機關現在已經很少會核准新的證券投顧牌照申請了,即使同意申請可能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你要有心理準備,等個一、兩年甚至更久都是很正常的。

沒有牌照就不能夠營業,也就沒有收入,等待的時間一長了再多的資本也都是會燒光的,這對於我們這種每天都在燒錢的新創公司真的是一大挑戰。

但是既然法令規定是如此,也只能夠勇敢的往前走,只是在等待的過程真的是很煎熬的,因為主管機關也不會明確的告知牌照是否會核准?何時能夠核准?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準備好資料,然後等待。

坦白說等待的過程中,我心裡是很沒有底的,因為真的不知道會需要等待多久?如果在等待的過程中就把資金都燒光了,我怎麼對股東們交代呢?

很幸運的,等待的時間沒有太久,申請大約半年,去年第四季我們就順利的拿到了投顧籌備的核准函,但拿到核准函只是第一關,之後還要申請正式的營業執照,這個階段需要補足更多的資料與人員資格,這也是一大挑戰,經過一番的努力,今年四月底我們又順利的拿到正式的營業執照。

至此,理論上投顧就可以正式對外營業了,但我們還不行,原因是,我們用的是在美國掛牌的ETF產品,需要再額外申請一個「海外有價證券的顧問資格」,這又是一大挑戰,因為申請的資格條件又更嚴格了。

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五月底我們也順利地拿到這個資格了。

坦白說,當我拿到這個開業前最後的門票時,內心真的是五味雜陳,很想大哭一場,一方面是開心地想哭,因為多年來的堅持終於真正可以開始落實了,不是都還停留在只有理想的階段,這實在是太開心了。

但另一方面,創業的過程實在是非常的煎熬,牌照的申請門檻與難度是非常高的,有時候都會想,如果當年知道這過程是如此的艱難,或許就不會出來創業了!

這就是我過去三年創業之路的心路歷程,不論如何,我們現在終於可以開始正式合法對外營業了,而且是用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模式,使用的也是先鋒(Vanguard)的ETF產品,完整的投資規劃流程,這是我相信對民眾最好的投資模式與產品,如果你對於我們阿爾發證券投顧的機器人理財模式有興趣的話,歡迎來電洽詢,或告訴我您的聯絡方式,我們會有專人為您服務喔,謝謝!

原文:我的「機器人理財」新創之路


在阿爾發,透過機器人理財的系統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協助客戶完成一個客製化的理財規劃,根據每個人的財務目標去制定投資計畫,而且是長期的投資計畫。

透過管理費(0.5%-1%)的方式我們可以跟客戶保持利益一致的方向,協助客戶做長期資金累積,維持投資情緒、節省時間專注在本業上。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