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所有文章

不要高估成功的機率,哪怕已經在成功的路上

假定一期基金有1億美元可以用來進行風險投資,怎樣投資效果最好?

在吳君信息論40講中提到利用霍夫曼編碼的原理,意思是通過每一次雙倍砸錢(double down),把最多的錢投入到最容易成功的項目上。

有三個做法:

  • 平均地投入到100個新創公司。
  • 利用我們的眼光投入到一家最可能的公司中。
  • 利用霍夫曼編碼原理投資。

報酬假設

假設如果投資的公司最後能上市,將獲得50倍的回報;

如果上不了市,只是在下一輪融資被收購,將獲得3~5倍的回報。

光看報酬可能很好,就像我們買股票一樣,會覺得只要我撐得過就會賺錢。

但要知道,即使在矽谷地區,獲得投資的公司最終能上市的概率大約是1%,大家不要覺得這個比例低,它已經比世界其他地區,包括美國硅谷以外的地區,高很多了。

至於被收購的概率,在矽谷地區大約是20%。

反過來解釋,風投買的公司有99%的公司無法上市出場。

所以說,不要高估成功的機率,哪怕已經在成功的路上

即使如此,還有什麼方法投資呢?


方法一

如果使用第一種方法,基本上是拿到一個市場的平均回報,也就是一輪基金下來大約是31%到71%的回報,如果扣除管理費和基金本身拿走的分紅,出資人大約能得到20%~50%左右的回報。

通常一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時間是2~5年(持續的時間可以長達7~10年),這樣年化回報大約是5%~20%之間。

這正是矽谷風險投資的平均水平,有些人會覺得做主動投資很好賺,但是其實沒想像中容易。

不要覺得風險投資一定能掙錢,大部分風險投資基金是賠錢的,而在矽谷賠錢的基金的比例也高達40%。


方法二

覺得平均報酬不夠的人,會採用第二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只投一家,如果碰上這家公司上市,有50倍的回報,碰上被收購的有2~5倍的回報,但是絕大多數情況則血本無歸。

吳君認為這其實是賭博,如果所有的基金都玩這樣的賭博,雖然平均回報率和第一種情況相似,但是投資風險高達500%。

根據投資領域普遍採用的夏普比率(《硅谷來信》查看第145—148封信)來衡量,這是極為糟糕的投資方式。


方法三

第三種方法是按照霍夫曼編碼的原理,可以先把錢分成幾部分逐步投入下去,每一次投資的公司呈指數減少,而金額倍增。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輪,選擇100家公司,每家投入25萬美元,這樣用掉2500萬美元。

第二輪,假定有1/3的公司即33家表現較好,每家再投入75萬美元左右,也用掉2500萬美元。

至於剩下了的2/3已經死掉或者不死不活的公司,千萬不要救它們,更不要覺得便宜去抄底。

第三輪,假定1/10的公司,即10家表現較好,每家投入250萬美元,再用掉2500萬美元。

第四輪,假定3%的公司,即3家表現較好,每家投入800萬美元左右,用掉最後的2500萬美元。

這樣通常不會錯失上市的那一家,而且還能投中很多被收購的企業。

由於大部分資金集中到了最後能夠被收購和上市的企業中,佔股份的比例較高,這種投資的回報要遠遠高於前兩種,大家可以估算一下,大約有3~10倍的回報。


總結

方法三過程跟市值加權的指數有點類似,市值越大的公司代表越有價值,就給予越多的分配金額。

同樣的道理應用到生活中,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把最多的資源投入到擅長的,有興趣的,可能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事情上。

例如先多方嘗試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再針對效果似乎不錯的項目投入更多資源。

在工作項目上,可以發起多個專案,針對效果好的投注更多資源。

至於為何標題是「不要高估成功的機率,哪怕已經在成功的路上」?

這讓我想到很多人以為只要開始投資,自己就會變有錢。

或是只要買了ETF,就萬事大全一樣,但往往沒有想過自己投資的錢不夠。

我遇到60%~70%的人,投入在ETF上面的錢都不夠他們退休使用,但還是抱著這樣做好像就妥當的心情。

在財務規劃上,On Track,確保自己在軌道上,要憑科學,少憑感覺。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讀者優惠:

  • 我使用的筆記軟體為Heptabase,使用我的專屬連結註冊,你我都可以獲得$5美元的折扣。
  • 本站使用Sugarhost架設,限時特賣購買三年贈送兩年,最低159/ 月,並提供30天退款保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