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所有文章

比特幣的價值源自於設計理念,算力越高,價值越高

把比特幣當成全新技術的試驗品來看,或許壓力不會那麼大,另一方面,可以發現只是一個技術試驗品就能引發各種評論、預測,十分有趣。

文章開始前,先了解重點:

比特幣的價值源自於背後計算力的背書。

只要比特幣網絡中礦工越多,系統就越穩定,比特幣價值就越高

含意

比特幣的含意是:

區塊鏈技術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項目。

首個得到實際檢驗的加密貨幣。

前者大規模應用在世界各地,後者實際檢驗則是遭到各種監管,甚至是國家級的壓制,但這場試驗仍繼續持續著,因此其在金融和資訊技術歷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比特幣是一個完全拋棄既有體系的分散式技術,其價值源自於背後計算力的背書。

這句話引起我的深思:

「價值是通過背後的計算力為背書。」

思考誰為比特幣的網路來背書?這些算力來源是什麼?

算力背後是機器的投放維護、電力的消耗,規模超乎想像,這些大規模的算力維護著比特幣區塊鏈,而機器又是晶片商生產,其實是一環扣一環的產業,是真金白銀的測試。

如何估算比特幣的價值?

試著從設計理念衡量價值:

比特幣區塊鏈為了防止有人惡意破壞,採用「經濟博弈原理」。

這個概念就是願意合作、遵守規定的人可以得到獎勵,反之不願意配合、惡意搞破壞的人會得到懲罰。

「讓合作者得到利益,讓非合作者遭受損失和風險。」

比特幣網絡要所有試圖參與者(礦工)都首先要付出挖礦的代價,進行算力消耗,越想拿到新區塊的決定權,意味著抵押的算力越多,抵押算力越多代表投入的設備、電力要越多。

一旦失敗,這些算力都會被沒收掉,成為沈沒成本。

當網絡中存在眾多參與者時,個體試圖拿到新區塊決定權要付出的算力成本非常巨大。

巨額成本的背後,意味著進行一次惡意舉動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超過可能帶來的好處。

當抵押越來越多時,就會出現正向循環,也就是體現了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的控制論基本原理。

註:特定的條件下,負回饋會使系統趨於穩定,負回饋的研究是控制理論的核心問題。

簡單來說,比特幣網絡中礦工越多,系統就越穩定,比特幣價值就越高,但挖到礦的機率會降低。

反之,網絡中礦工減少,會讓系統更容易導致被攻擊,比特幣價值越低,但挖到礦的概率會提高。

只要越多人參與,比特幣的價值就越高,知名度越高,就越容易被使用,進而推升其價值。

算力價格的圖表中可以看到這個現象:

過去一年以來算力對比價格

 

自創立以來算力對比價格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窩蜂的情況的確很容易推升比特幣的價格,因為礦工的獎勵也跟著更高,進而吸引更多算力進駐。

預期報酬

比特幣的預期報酬說來真的嚇死人,《按過去7年漲勢,比特幣可望在 2020年攀上25萬美元》,從過去的走勢來看,複利是以日來計算。

BitGo 軟體工程師 Jameson Lopp 在其推特上表示,如果比特幣 7 年來的上漲趨勢能夠持續下去,其價值將會在 2020 年達到 25 萬美元。

比特幣日報酬變化

每天價格漲勢採計最差的歷史,以2015年的0.09%來算:

年度報酬=(1+0.09%)^365=138.87%,也就是每年以38%的年化報酬來增長。

嚇死人,趕緊打折來算算看,收益打6折:

年度報酬=(1+((0.09%)×60%)))^365=121.78%,也就是每年以21%的年化報酬來增長。

理論價格

比特幣的價格理論上應該穩定在一個合適的值(網絡穩定性也會穩定在相應的值),這個價格乘以挖到礦的概率,剛好會達到礦工的收益預期。

從長遠角度看,硬體成本是下降的,但每個區塊的比特幣獎勵每隔4年減半,最終將在2140 年達到2100 萬枚,之後將完全依靠交易的服務費來獎勵礦工對網絡的維護。

本文發布時比特幣價格為5,969USD。

打賞作者

BTC:13C9cV6RjBaxekG3wby8AirtXVj8HjnW3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