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過程中存有兩大風險
投資的過程中存有兩大風險:
- 無法逃避的通貨膨脹風險。
- 本金和收益的風險。
為了說明通貨膨脹風險的概念,約翰‧柏格(John Bogle)在《柏格談共同基金》一書統計1872年-1992年各個金融資產的名目報酬率,然後搭配通貨膨脹去估計,計算出實質報酬率。
可以看出通貨膨脹對每種資產都有作用,沒有一種資產能夠逃得過其影響。
金融市場報酬率比較 (1871/12/31~1992/12/31) |
||
年度報酬率 | 最初1美元終值 | |
普通股 標準普爾500 |
8.80% | 27710 |
債券 (20年期美國公債) |
4.60% | 240 |
現金 (90天期國庫券) |
4.20% | 140 |
過去一百年來,平均年度通膨是2.3%,但1872年-1925年則是1.2%,為了把通貨膨脹高低階段做區分,因此進而把統計時間分成兩段:
金融市場報酬率比較 (1871/12/31~1992/12/31) |
|||
名目報酬率 | 通貨膨脹率 | 實質 | |
1872-1925 | |||
普通股 標準普爾500 |
7.00% | 1.20% | 5.80% |
債券 (20年期美國公債) |
4.40% | 1.20% | 3.20% |
現金 (90天期國庫券) |
4.70% | 1.20% | 3.50% |
1926-1992 | |||
普通股 標準普爾500 |
10.30% | 3.10% | 7.20% |
債券 (20年期美國公債) |
4.80% | 3.10% | 1.70% |
現金 (90天期國庫券) |
3.70% | 3.10% | 0.60% |
普通股在每個時期都產生大致的實質報酬,能夠在通膨下持續成長,實質成長率約5.8%、7.2%。
但美國政府長期公債、短期國庫券則不像股票一樣能更保有增值的效果,兩者在1925年後完全不是股票的對手,債券在兩個時期分別落後股票2.6%以及5.5%。
通貨膨脹對實質購買力的影響
考量通貨膨脹的購買力 (1871/12/31~1992/12/31) |
||
期初投資1萬 | 名目 | 實質 |
普通股 標準普爾500 |
7,273,800 | 918,900 |
債券 (20年期美國公債) |
237,100 | 30,000 |
現金 (90天期國庫券) |
114,000 | 14,400 |
如果只看名目報酬,投資人很容易會覺得自己很富有,但考量通貨膨漲後,投資最後的實質金額便會讓人馬上了解到現實有多麼殘酷。
一般認為,股票比債券更能對抗通膨的原因是因為企業價值、盈餘、股利能隨著物價水準同時上升,但不管是如何,即使拉長來看,股票總報酬率與通貨膨脹率的相關性很小。
會有股票能夠抵抗通貨膨脹這種認知,主是因為股票長期名目報酬率超過公債,然而在在一些統計年度裡面,公債與國庫券的長期名目報酬率超過股票,因此也具有能夠對抗通貨膨脹的效果。
根據上述的結論,我們應該適當運用不同資產尋求保障,對抗通貨膨脹。
考慮能夠容忍風險的程度和名目報酬後,決定哪一種組合的金融資產最可能對抗通貨膨脹,把我們的投資放在主要資產類別中,做最適合自己的適當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