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這本書寫到:
每一百個人當中,有二十個會拖延。
拖延,是正常現象,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身受其害。
根據《心理科學》期刊:
拖延帶來的只有一時快感,但隨後而來的是身心靈的長期傷害。
《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這本書就是希望三個方法幫助你避免自己長期受害。
方法一:40/70原理
如果手邊有了部份資源,就直接開始,不要浪費時間等待。
我在準備Youtube頻道時才更體會,沒有一個文章或是影片能做到完美,相反的,當作到70分就能先上傳並觀看用戶的反映,之後再修改。
手邊有資源有想做什麼,就馬上開始去做,邊做邊修改。
方法二:誘因綑綁
每完成一個階段就自我獎勵,讓整個過程是充滿快樂的,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痛苦而逃避現狀。
方法三:任務拆解
把工作內容拆解成更多的細項,接著循序漸進完成。
一來心理壓力比較小,二來能夠更掌握自己該做什麼。
比如說我前陣子承辦公司的喬遷酒會,如果我心中只想著要辦酒會,會對這個大項目感到陌生、恐懼,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我如何將運用專案管理工具Trello將待辦事項拆分

我利用專案管理的網站「Trello」協助我自己列出近期的代辦事項:

「Trello」這個軟體是由同事推薦給我使用,經過兩個月的使用後,我覺得能夠幫助我有效掌握自己需要做什麼事情,未來要做什麼,讓我的時間安排更井然有序、也能更視覺化。
上班前,我會習慣先打開「Trello」的面板,看一下自己工作的辦理情形,這個網頁也是我常駐的分頁之一。
善用減法排定工作順序
在工作項目非常多的情況下,必須先釐清「輕重緩急」。
有些事情很重要,但可以晚點做,就把執行順序推到後面。
要先做緊急的事情,完成後工作也能少一項。
利用管理的方式,也能讓自己再完成後把代辦事項「挪」到完成區,我自己是在工作減少時會有種輕鬆一點的成就感。
所以當工作很多時,先把簡單、緊急得先完成,等稍有空閒後再一步一步完成重要卻不急的事項。
甚至,需要用減法來工作,如果有些事情是看似重要,但實際卻不應該由我來做的事情,必須直接拒絕。
進階解說
更專業的解說,可以參考電腦玩物的《為什麼大家愛用 Trello ?最佳整理教學讓事情井然有序》文章,這篇文章很詳細的說明了這個網頁如何使用。
Trello的好處是他可以很彈性的編排,所以可以用成自己喜歡的樣式,可以客製化背景。
我的編排是分成「公司的待辦事項」、「個人的待辦事項」、「已完成」、「想去做的事情」。
透過這樣的編排,我能知道我的進度是如何,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也比較不會疏漏,也更不會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