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散步,走了一個小時,回到家後睡前看《CFA》網課,推進Quantitative Methods定量分析方法 → M4 概率決策數&條件期望。
課中看到一個概念我覺得把自己的概念梳理得更清楚。
頻率是站在當下的時間點往回看,統計某個事件,總結某一個我約定好的事件,占我總發生的頻率是多少,是一個百分比。
從頻率可以上升到機率。
當實驗次數趨向無窮大時,頻率會趨向一個穩定的值,這個值從理論上來講就是這個事件的機率。
舉骰子為例。
假設現在扔20次骰子,出現1點的次數是2次,這時出現1點的頻率是2/20。
再丟20次骰子,1點出現總共15次(累積),頻率是15/40;
其實目前為止的次數還算少,可能會有偏差。
例如某個數值會很常出現。
但再扔200次骰子,再丟1,000次,甚至丟10,000次,此時出現1點的頻率會變成多少?
我們都知道,骰子有6個面,理論上如果骰子是正常的,當扔骰子的次數越多,出現1點的頻率會越來越接近1/6。
這個1/6就是我們的機率。
當實驗次數越來越多次的時候,頻率就不僅僅是統計過去,而更像是預測未來。
頻率是看過去,當次數接近無窮多時,頻率就是預測未來。
機器人理財在進行規劃時,會用上蒙地卡羅模擬(Monte Carlo Analysis),利用上百甚至上千種不同的市場現象來測試某項策略或是規劃的成功率,背後的概念便是如此。
機率是基於數學,對未來的一種猜測,為什麼金融要談機率呢?因為金融是在跟未來打交道。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