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毛額GDP是什麼?
國內生產毛額,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是 GDP 。
GDP是一個國家(區域)長住的居民在一段時間內生產的總成果,當一個國家的GDP上升,代表該國的總支出上升,也等於「總所得上升」。
GDP的定義
GDP 的定義為:
一國「境內人民」,在「一定期間」所「生產」的所有供「最終使用」的財貨、勞務,以「市場價值」計算的總產值。
總成果可以由供給(生產)、分配(所得)以及需求(支出)面來統計,統計的結果以收支平衡帳式陳氏所得的來源以及去向。
GDP定義的 5 個關鍵面向
以下是從GDP的定義中解析 5 個關鍵:
關鍵字 | 內容 |
---|---|
境內人民 | GDP採用「屬地主義」:只要在本國境內,不論本國或外國人所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或是騎生產要素參與生產所得到的報酬,都應該算入本國的GDP。 反之,如果不屬於本國境內的生產貢獻,均應排除在GDP之外。 |
一定期間 | GDP是流量的概念,只計算當期生產的最終財貨與勞務。 期間:一季 or 一年。 |
生產 | 當期生產出來的產品、提供的勞務,不管有沒有賣掉,都算GDP。 但是以下情況較為特殊,不會計算到GDP裡面: 1、當期交易,但不在當期生產,不計入當期GDP。例如:古董交易、土地、二手物品買賣。 不過,如果是交易當下所產生的「手續費收入、佣金、勞務價值」,因為屬於當期產生的勞務價值,則又需要計算到當期的GDP當中。 2、當期交易但不具備生產性的活動,由於對當期生產沒有貢獻,不計入當期GDP,例如: ・移轉性支出:退休金、救濟金、公債利息、保險金、獎助學金。 ・金融證券交易:非新上市證券交易的金額與利潤 |
最終使用 | 由於 GDP 估算是以「最終」來計算,半成品、中間投入、中間產品、零組件、廠商原物料,不包含在 GDP 內。 因為最終的概念,本就包含了中間投入、中間產品的價值,為了不重複計算,所以 GDP 只計算用於消費、投資、出口的結果、不再用於其他生產的項目。 |
市場價值 | GDP因為是以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對為對向,不考慮非市場性的生產活動,所以「日常家務」、「地下經濟」不會算入GDP當中。 不過有兩項非市場性的活動,仍會算入GDP當中: 1、自有房屋設算租金 2、農民留供自用的農產品價值。 |
GDP定義中常混淆的項目
關鍵字 | 容易混淆的 |
---|---|
境內人民 | 駐外使館人員的薪水會算入GDP當中,原因是因為駐外使館算是領土的延伸。 不算GDP:國人在海外所賺取的薪資 |
一定期間 | 不算GDP:去年存貨,但今年才賣出去 |
生產 | 不計入GDP:二手商品交易、補助、未首次發行的股票買賣交易、中古屋的交易額 計入GDP:當年存貨、二手商品的「增值部分」(古董漲價的價差)、股票IPO、未首次發行的股票買賣交易「手續費」 |
最終使用 | 不計入GDP:中間產品賣到國內 計入GDP:中間產品賣到國外 |
市場價值 | 不計入GDP:家務活動、地下經濟、擺地攤、家教、自己種的東西自己吃 |
台灣股市下跌,對國民所得GDP的影響是?
沒有影響。
在GDP計算中,只有「首次發行」的股票價值會計算到GDP當中,由於絕大多數人投資的股票都是「非首次發行」的股票,因此這些股票價格的變動不計入在GDP當中。
所以,股市下跌,對於國民所得沒有影響,不影響GDP。

我國國民所得的統計編算,是參考哪裡所擬定的國民經濟會計制度?
聯合國。
我國開始編制國民所得的藍本是「聯合國」是在 1953 年所推行的SNA (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GDP如何計算?GDP的 3 種計算方式
不過 GDP 的計算方式有 3 種:
- 1、支出面法:
- 附加價值法(或稱為最終產出法):
- 2、生產面法
- 3、所得面法(或稱為要素所得法)

方式 | GDP計算公式 |
---|---|
支出面法 | GDP = 民間消費支出 C+ 投資I + 政府消費支出G + 淨出口(出口X – 進口M) |
生產面法 | GDP = 附加價值 = 所有最終產品的市價 – 中間投入 |
所得面法 | GDP = 附加價值 = 工資 + 地租 + 利息 + 利潤 + 間接稅淨額 + 折舊 |
無論從「生產面」、「所得面」、「支出面」去計GDP,所求得的結果必定都相等。
方式 1 :支出面法(Expenditure Approach)
支出面法是 GDP 最常見的計算方式:
GDP = 民間消費支出 + 投資 + 政府消費支出 + 淨出口(出口 – 進口)
GDP = C + I + G + ( X - M )
X-M=NX:淨出口(Net Export)
GDP支出面法 | 細項的重點 |
---|---|
民間消費支出 | 「民間消費支出」:是指家戶單位與民間非營利機構的消費性購買支出。 消費項目主要包含: ・耐久性消費財( > 3 年) ・半耐久性消費財( 1 – 3 年):如輪胎 ・非耐久性消費財:使用年限在「 1 年以內」的財貨 ・服務:例如房租 |
投資 | 在計算 GDP 中的投資支出時,是指「投資淨額」,不包含折舊,可以用下面這個算式表達: 投資淨額 = 投資毛額 – 折舊 = 固定資本形成 + 存貨增量 – 折舊 |
為什麼計算用支出面法計算GDP,折舊不算在投資淨額中呢?
因為在固定資本中,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耗損視為投資成本,必須從投資毛額中扣除。
方法 2 :生產面法
用生產面法計算的 GDP = 附加價值 = 最終產品的市價 – 中間產品 。
方法 3 :所得面法(要素所得法)
這個方法是從收入的角度出發,將各種生產要素的所得加總起來計算GDP。
我們常聽到的國民所得(NI)即為經濟學四大要素的報酬:
國民所得(NI)=工資(w)+ 地租(r)+ 利息(i)+利 潤(π)
工資,是勞動的附加價值。
地租,是土地的附加價值。
利息,是資本的附加價值。
利潤,是企業家的附加價值。
另外再加上,「間接稅淨額」與「折舊」,就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生產者的附加價值。
GDP = 工資(w)+ 地租(r)+ 利息(i)+ 利潤(π)+ 間接稅淨額 + 折舊
實質GDP與名目GDP
實質GDP = 名目GDP ÷ 平減指數 x 100
名目GDP = 實質GDP x 平減指數 ÷ 100
如果需要財務規劃,歡迎填寫表單預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