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券市場遭遇了近28年來最糟糕的損失,下圖是美國總體債券指數從1993年以來的回徹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知道,債券市場下跌並不罕見,過去也很常發生下跌,但這一次下跌發生的速度、程度以及殖利率上升的情形算是數一數二。
為什麼債券在下跌?
債券市場下跌的原因可以歸咎於俄烏戰爭、美國通貨膨脹率飆升以及美國聯準會開始一連串升息的措施。
下圖是美國通貨膨脹率(US Inflation Rate),2022年5月的數值來到8.54%的高位,上次達到這個區間已經是50多年前1970、1980年代。
債券被拋售將持續多久?
取決於聯準會和通貨膨脹是否被控制。
如果通貨膨脹率可以回到聯準會想控制的範圍內,那麼聯準會就不必要採取更激進的升息措施,如果通膨最終沒有下降,那麼他們將進一步加快緊縮的腳步。
對債券市場的影響?
當未來前景不確定時,市場多空交戰的情形會更勝以往,因此我們在2022年看到比過去幾年更大的波動程度。
說完了壞消息,來說說好消息。
好消息是?
成本正在緩和
能源方面傳來好消息,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都在下降。
收益率回來了
好消息是,目前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準,例如現在美國 2 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是 2.7%,對於手頭有資金想進場的投資人來說,收益率回來了。
雖然短期內是痛苦的,但從長期來看,這意味著持有債券的收益率變高了。
進場利率Starting Yield,是買進時的市場殖利率水準,可以做為未來年化報酬的良好參考,美國政府債券的起始收益率與遠期回報的相關性為 0.9,未來 10 年的相關性為 0.95。
我的想法
紀律是難得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發現「買低賣高、長期投資」,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是有點點難度的,在市場不佳的時候反而是淬鍊自己投資原則的好時候。
看到自己持有的資產下跌要繼續持有,挺違反直覺的。
在下跌時要有資金持續買入,挺考驗場外賺錢能力的。
樂觀是珍貴的
市場有壞消息就有好消息,如果我們持續關注壞消息,就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好消息,進而有信心在別人拋售時去買入。
就像在2020年、2008年市場下跌之際,如果當時投資人抱著離開市場的想法撤出,多年後則是看著事後的漲幅,懷著後悔的心情怨嘆自己沒有繼續堅持下去,可偏偏從多年後來看,我們總是會覺得早知道那時候就該投資。
投資就該保持樂觀、謹慎以待不是嘛?否則為什麼要把現在就能花掉的錢存起來呢?
正是因為相信未來會更好,有點點耐心可以等待,這才是投資,不是嗎?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