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光有投資組合、好看的介面只是空殼。
財務規劃結合行為分析(Behavioral Finance),才是機器人理財的靈魂。
恐懼,還是機會?
下跌時會產生何種反應?情緒是恐懼還是看到機會?
你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現在就要放棄?
我們的想法會推動下一步行動,而避開錯誤決定,才能讓我們行走在原定道路。
簡單來說,當我們已經找出了一個想要的股債投資組合,但遇到措手不及的波動,這時除了堅定不搖外,如何增加信心?
該不該加碼?加碼的效果如何?
這時候停止定期定額會怎麼樣?如果持續定期定額,會不會提早達到目標?
一般金融機構都只是關注在表面的機器人理財程式、介面設計、回測「最佳」投資組合,這些其實都只是表面,還沒有觸及到真正的核心,內部設計的邏輯才是關鍵。
沒有行為分析的機器人理財,只是空殼,沒有靈魂
郭台銘曾經說過的,如果我們的工廠讓別人來參觀一次,對方回去就會模仿,那麼我們的工廠也沒有存在的價值。
機器人理財也是,光是提供一個投資組合,那麼這麼機器人理財並無特別之處。
可以說,自行買ETF投資組合就好了,根本不需要額外負擔費用。
沒有做行為分析,幫助投資人的機器人理財,只是行銷噱頭。
只有空殼,沒有靈魂。
機器人理財真正的核心技術在於分析人的行為,透過把行為分析加到程式當中,在特殊狀況發生時提醒投資人避開人性弱點,進而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簡單來講,就是當一頭熱、或是非常挫敗時,機器人會適時幫我們澆冷水、提供鼓勵。
下跌時告訴我們,現在的情形在歷史上處於何種情形,相較以前是非常嚴重嗎?還是只是正常波動而已?
根據《Tech Survey: Advisors’ favorite tech tools》調查獨立理財顧問最喜歡使用的軟體,最新的研究顯示,改變未來財富管理最重要的科技,第一名就是投資行為方面的軟體。
- 行為分析軟體:42%
- 數位平台:38%
- 行動裝置:34%
- 預測分析技術:25%
- 機器人理財:22%
- 即時財務行為研究:21%
- 自動化投資建議:19%
- 人工智能:18%
- 高階風險剖析軟體:16%
- 虛擬實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