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Twitter上看到一個關於棒球打擊名人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的名言,這一句話是:
「棒球是唯一一個10次裡面成功3次就算成功的運動。」
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生涯繳出.344打擊率、2654支安打、521轟、1639分打點的成績,累積19次入選全明星賽、2次美聯MVP、2度打擊三冠王、6度美聯打擊王、4度美聯全壘打王等等的成就。
棒球會用「3/4/5」來形容一名好打者,意思是打擊率0.3、上壘率0.4、長打率0.5。
這三個數據也稱為打擊三圍,指的是棒球選手的打擊率、上壘率與長打率三項打擊數據。
一般來講,打擊率在三成以上、上壘率在四成以上、長打率在五成以上就是很優秀的打者。
假設「345」的打者是好打者的象徵,那代表什麼意思呢?
這代表打出去的球每三次就有兩次會被接走,每上來兩個打席就會出局一次,所以泰德·威廉斯才會說「棒球是唯一一個10次裡面成功3次就算成功的運動。」
我會注意到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是因為下面這部影片:
在影片中,巴菲特引用泰德·威廉斯在《擊球的科學》一書中的擊球技巧:
將擊球區畫分成七十七塊小格子,每塊格子只有棒球那麼大。
只有當球落在最佳方格時,才會揮棒擊球。
泰德·威廉斯並不會去追打壞球,擁有非常嚴格的紀律性,專注保護他的本壘板。
每個賽季,他寧可犧牲一些可能的安打,去換取更多的上壘。
很多時候,並非人們認識不到「好球」的來臨,而是控制不住自己要頻繁「揮棒」。
投資也是一樣,我看到許多人追逐明星的投資方式,或是酷炫的投資方式,甚至頻繁作轉換,這就像是想頻繁的揮棒一樣。
現在社群媒體的刺激,投資社群的興起,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不投資好像就是投資小白,會被笑傻傻存錢。
沒有做「交易」,就不落伍。
甚至有些人崇尚「交易員」這個頭銜。
真的是這樣才是上道嗎?
並不是。
在投資上花費太多時間,反而會錯過了自己職場的「好球」。
投資上沒用的揮棒會讓自己看似很努力,其實只是白努力。
我相信大多數人光是專精自己的本業就需要投入很多時間,更何況是投資。
即使是在投資領域,投資人也很難全盤掌握市場脈動。
即使掌握市場脈動,也很難做好投資。
我越來越敬佩那種很少做投資決策,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出手的人。
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難的都是做決策。
對我來說,選擇大盤的ETF,就像是讓自己有本錢等待機會,同時又不會輸。
可以跟上大盤的收益,死死咬緊比分,專注在本業上,蓄積能量,等待機會。
正如影片中巴菲特分享的觀念,如果人的一生中只能做出20個投資決策,那麼這個人一定會很認真、很謹慎地做選擇。
如果我要做的投資決策,我目前會有兩個:一是ETF,二是找一個自己認為有前景的公司。
對我來說,低成本、追蹤大盤的指數型ETF是這20個中的其中一個,我也非常建議任何人將這個建議納入這20個選擇之一。
ETF可以一次投資到市場上百、上千家的企業,參與這些優秀企業獲利的果實,即使自己在睡覺、在工作,都能賺取收益,而且也不用花太多時間。
這並不會讓人馬上財富自由(除非你有繼承上千萬),但隨著時間經過,這絕對是會讓人財富自由的方式。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