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我的視野所有文章

反思寫文、反思投資、反思生活

楊斯棓分享的文章─職位愈高,愈要寫日誌文章大致說明「寫日誌的利弊」,結論是利大於弊,因為日誌的形式有助於結構式反思。

看到著篇文章,能對於自己寫文張這事有更深刻的理解,寫文章是對自己的反思,看到好想法並有條理地寫下來,能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而寫下來,日後也可以很有效率的複習。

從讀書到現在,我覺得我蠻喜歡寫筆記的,追求一本精美的筆記也是我的小小嗜好之一。

寫過紙本筆記都知道,筆記費時、費工,每學習到新概念後,就必須對原版重塑,沒有事先規畫容易造成造成版面混亂,電子化改變了這情況,速度、整潔、圖文並茂,只要有時間都可以達到,但在寫文架構時更依賴腦中的思考,因此更顯得文字的重要。

讀一本書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讀一本好書,要一次將所有的概念融入腦海需要過人的記憶、理解。透過整理,每看一次之前的筆記,就是快速轉化一次,重新再將遺忘的概念輸入腦裡。

如果把筆記、文章發到網路上,就是讓大家檢驗你的思考是否有誤,邏輯是否通順。

先前我寫「Vanguard的瑞士策略」一文中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把一次大戰的時間搞錯,二是把新天鵝堡的地理位置搞錯,幸好有網友提醒,才讓我發現盲點錯誤,得承認,地理、歷史這兩方面我閱讀的實在是太少,所以才犯了這錯,不過從錯誤中成長、學習,至少下次不會再犯了。

對我來說,透過說服一群陌生人,也是向自己解釋的過程,並釐清模糊的概念。

在過去的年代,投資常被視為不務正業,所以要怎麼樣說服我爸媽指數化投資這概念,我現在還在思考,如何抽取最純粹的概念,並將之淺白地說出來?

例如,為什麼採取指數化投資?

從成本來想,低成本能在長時間產生很大優勢。

從風險來想,大範圍、分散投資能減低集中投資的風險。

兩者結合,我選擇投資追蹤市場指數的ETF

從報酬來想,長期持有股票能參與企業的成長,債券能產生穩定的金流。

從分散投資延伸到資產配置,股(VT)債(BND)、現金、房地產、保險、區塊鏈,透過分散不同的資產類型,平衡彼此的波動。

透過工作,幫助自己社會化,累積社會經驗,產生現金流,並找尋自己一輩子想做的事。

回到投資目標,讓金錢為自己工作,享受資本主義的好處,用時間換錢,但逐漸讓錢換回時間,再用這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金錢無法辦到的事。

我發現,指數化投資能讓金錢自動化工作,極簡化投資的這件事,就是參與金融市場,只要經濟持續成長,我就能從中獲利,如果景氣不好,至少也有幾個破破的保護傘。

一年過去了,當初為什麼想寫文的原因我也忘了,原本似乎只是記錄自己達成財務目標的過程,我想可能等我達到一些目標後,就會考慮是否繼續寫文,畢竟如文章所說,寫文曠日廢時。

最近,隨著臉書追蹤的人數增長,著實感到壓力,原因是所寫的東西得受到更多檢驗,如果沒有仔細驗證,很容易產生前後矛盾。

慶幸自一開始都沒有說謊,現在網友蒐證能力都是頂天的棒,前後矛盾更是不攻自破。

再者,也收到闕先生的訊息鼓勵,一則欣喜、一則倍感壓力,自知非專業人士,只是一股腦的看東看西,像一隻狗追著蝴蝶跑。

「不要去刻意追馬,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提醒自己,追求均衡的財富人生,不要刻意追求金錢的財富,要用財富追求更好的事。

Jimmy Fallon寫給President Obama的感謝信:

「Thank you, President Obama, for serving our nation with dignity, class, patience, eloquence, optimism,and integrity.」

回顧一年前到現在,盡量紀錄自認好的、值得分享的概念,我媽說:「凡事同理心、正道,要正直、誠信」,以前不曉得,現在才有點感覺做正確的事益處很大。

做好的事能聚集一群人,而聚集一群好的人,又能做好的事,是創指數投資的社團之後漸漸感覺的,而現在也有地方讓大家腦力激盪,就是要檢驗投資方法到底經不經得起考驗,口說無憑,要真金白銀做試煉。

約翰‧柏格(John Bogle)Vanguard先鋒集團學到:指數化投資這件事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品格」─認真、務實、不誇大。

回顧過去,ETF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Vanguard先鋒集團約翰‧柏格(John Bogle)成本區塊鏈、儲蓄、目標,這些東西塑造了過去一年的我,也讓我看到我一年間留下什麼,為這投資環境貢獻了什麼。

肉體會衰老、會消失,但意識不會,願我「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