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時,我會先了解客戶的需求,如果客戶認為顧問的理念以及希望得到建議,可以在簽約後開始財務資料的蒐集,蒐集的內容包括:
- 個人或家庭的短期、中期、長期財務目標;
- 現有資產與負債;
- 收入穩定度;
- 投資淨值;
- 現有的保險。
資料蒐集完之後便開始進行財務分析,根據所得資料找出客戶潛在的問題點,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小資族、月光族的重點可能在收支管理,而高薪族或是存下一桶金的人可能是儲蓄投資,另外還有保險、遺囑、遺產管理。
在分析完成後,便是針對短中長期的目標擬定財務規劃,訂出能夠幫助個人過家庭達成財務目標的周詳計畫。
詳細來看,理財規劃的步驟會包含:
- 收集資料:收集相關財務資訊或背景資訊;
- 設定目標:依照理想制定目標與時程;
- 模擬試算:試算各種可行的理財方案組合,在模擬試算中,試算不是一切,但透過軟體可以模擬未來大致藍圖;
- 確認計畫:確認這是最適合的理財計畫內容;
- 理財執行:包含收支、投資、節稅等資產配置與獲利模式;
- 修正計畫:依照執行現況,持續修正並改進計畫細節;
製作財務規劃報告書
到這裡,客戶會拿到一份「財務規劃報告書」,內容包含:
- 報告書目錄
- 基本資料(保密)
- 摘要
- 理財目標
- 財務現況指標
- 風險與保障
- 儲蓄、投資規劃試算
- 目標與儲蓄
- 資產負債
- 投資分配
- 風險與保障
- 總結與建議
財務規劃報告書中會有行動方案建議,包含投資調整方案、保險調整方案、解決客戶特殊需求的行動方案,以及依據客戶的投資、保險、信託等需求尋找適合的金融工具。
檢驗達成目標的可行性
財務分析時,需要幫忙找出目標(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明確目標)或是釐清目標,檢驗目標達成的可能性。
哪件事情比較重要?
最重要的理財目標可以優先使用資金,再按照客戶的價值觀排定每個理財規劃的優先順序。
若沒有特定喜好,就以時間比較接近的為優先,按照發生先後順序決定;另外也可以採用目標並進法,把所有理財目標一視同仁,一起分享所有理財資金(我的方式比較接近這一種)。
現有資源上,購屋規劃通常以通常以月儲蓄規劃,例如每月存錢當自備款,購屋後每月還房貸本息攤還。
雖然現在沒有迫切需求,但如果越早規畫很久以後的目標(存退休金),複利會幫上很大的忙。
依照風險承受度(心理)決定投資標的,另外還要考量一個隱藏指標是風險承受力(實體),承受力是指發生危機時有多少資金、可以調度多少資金解決缺口的能力。
當所有目標無法同時達成,該如何調整?解決順序是:
- 提升儲蓄額;
- 調整目標額;
- 調整目標達成年限;
- 提高報酬率(最後手段,我認為應該審慎考慮,否則容易承擔過多的風險)
所有目標都達成了,而且還有多餘的錢,如何調整?
- 提高到更好的生活水準,可以住更大的房子、提早退休、採用更保守的投資組合;
- 有多餘的財富可以考量遺產稅規劃。
財務現況指標評估
一、製作資產負債表進行財務結構分析
- 負債比率分析:用這個指標觀察負債狀況,負債比率 = 總負債 ÷ 總資產
- 生息資產比率分析:保本、保值、收益、成長型
- 融資比率分析:觀察資金來源狀況,融資比率 = 投資負債 ÷ 生息資產
- 短期消費貸款分析:觀察短期負債狀況,短期消費 = 短期消費貸款 ÷ 年收入
負債比率可以衡量還債能力,負債比越高,財務負擔越單,收入不穩定時無法還本付息的風險也越大。
由於總負債是由自用資產負債、投資資產負債及消費負債幾大部分組成,因此還要考量總負債中各種負債組合的比重以及市場趨勢才能較為準確地去判斷家庭的財務風險。
建議家庭的負債比要 ≦ 50%,是比較健全的家庭財務管理。
越接近零越健康,越大越危險,但適度負債也是好事。
另外還有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 = 流動性資產 ÷ 每月支出
一般建議至少3~6倍
流動資產是指未發生資產本金損失條件下,能迅速變現的資產,主要有現金、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這部分的資產要能滿足家庭3~6個月的日常開支。
二、現金流量表的收支結構分析
- 收入分為:工作收入、理財收入
- 支出分為:生活支出(消費支出)、理財支出
三、生活保障分析
生活保障需求 = 年生活費 × 生活保障年數 × 保險事故發生後的費用修正率
應有壽險保額 = 生活保障需求 + 房貸本金餘額+ 子女高等教育學費 + 喪葬最終支出 - 生息資產
如何評估財務結構是否健全
項目 | 比率 |
---|---|
短期消費貸款比率 | <25% |
融資比率 | <70% |
整體負債比率 | <80% |
資產負債表財務結構分析
項目 | 結果 |
---|---|
保本型比重過大 | 報酬過低 |
保值型比重最大 | 可對抗通貨膨脹,但流動性低 |
收益型比重最大 | 應注意利率變動風險 |
成長型比最最大 | 應注意市場價格變動 |
收支結構分析
項目 | 結果 |
---|---|
消費率 | <80% |
財務負擔率 | <40% |
淨儲蓄率 | >20% |
緊急預備金 | 銀行存款最少可支應固定支出6個月 |
生息資產 | 最少可支應三年 |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