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盤似乎是一種認真對待自己投資的行為,展現的自己負責任、用心的成果。
但這真的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嗎?
根據美國機器人理財公司Betterment行為金融和投資副總裁Dan Egan在2011年的研究中分享關注投資市場究竟是否是有益於投資決策?以及我們要如何管理投資市場的波動風險。
市場的波動是我們管理自我以及面對自我情緒的試金石,當我們更認知到這是必經過程後,就能夠以更平穩的心情度過這段時間。
波動並非不可預期,這是在我們購入風險資產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之後就必須要有的認知。
這個起伏的過程可能是有幾天的起伏、幾個月的起伏,抑或好幾年的起伏,這樣的期間端看我們用哪一種頻率去關注金融市場。
股票市場越常看,投資的風險反而越高
下圖展示了全球股票指數1969年以來,不同查看的頻率,我們會看到哪一種結果。
股票市場弔詭的地方在於,當我們越頻繁地去監看他,看到虧損的可能性就越高。
投資者越頻繁關注金融市場,將越容易增加「風險」,這個風險是由於「壞的投資行為」所產生。
在下跌趨勢中,市場波動趨於集中,當人們緊張時,價格波動會更大,這是為什麼我們傾向於在熊市期間看到歷史上 最大的上漲日 和 最大的下跌日。
例如在2011年8月、2020年3月、2022年1月間股市的回檔,市場在這段時間因為投資者的恐慌、對未來擔憂等因素有著更高的波動。
每個投資人都想在下跌的過程中知道現在是不是底部,但實際上投資人在市場下跌時往往會更看壞後續的走勢,認為壞還會更壞。
是否是底部,往往只有事後才知道。
例如股市在2020 年 3 月的底部上漲了 9.4%,並且在那之後一路不回頭。
在2022年1月間,一個人跟我一天講了三個小時的電話,在通話中盡是各種悲觀的行緒,諸如:「市場已經進入空頭」、「未來將持續下跌好多年」等等。
在這樣負面情緒的轟炸下,他往往覺得自己不應該繼續投資的,接著他會做出撤出市場的決策。
可是這個決策很可能讓他錯過接下來的最大上漲,這種依據市場變動做出的投資決策往往對報酬造成傷害。
(備註:我並不能說這個決定是否是好與壞,也許這樣的決策會讓舒服、安心,因為我不確定如果不賣出,他後續是不是會影響他的健康。)
待在場內,比起擇時進出往往來得更好
下圖顯示了在過去幾個成熟的股票市場當中,錯誤的擇時進出對報酬的損傷,即使是錯過短短20個交易日也會讓報酬率下降一半,在一些投資市場僅僅錯過40個最好交易日就會讓投資報酬變成負數。
面對市場的行為風險
投資的風險除了市場下跌以外,也包含了我們在面對市場下跌時的「行為」。
因為市場下跌,我們往往會想要「做些什麼」,這個背後的成因叫做「行動偏誤」(Action Bias),行動偏誤描述了我們傾向於採取行動而不是不行動的傾向。
行動偏見描述了我們傾向於採取行動而不是不行動的傾向。
即使沒有充分的理由來支持有作為會帶來更好的結果,我們還是傾向於把有作為設定成預設的自動反應。
The Decision Lab所撰寫的《Why do we prefer doing something to doing nothing?》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原因。
在文章中的圖片很有意思,是一張塞車的手繪圖。
以塞車為例,塞車的過程應該是停下來,然後靜靜等待,但你有沒有印象,有些駕駛者會按喇吧?除非前車是沒有注意到已經綠燈,否則按喇吧並不會讓車流變得更順暢。
另一個例子是足球員,先前我們在《股市下跌時,該賣什麼?該買進什麼?》寫到《經濟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Action bias among elite soccer goalkeepers: The case of penalty kicks》的研究。精英足球守門員即使知道不動是守住球機率最高的方式,但專業足球員還是想左撲或是右撲。
選擇不作為、不是行動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更有效率
在投資市場上,也充斥著大量行動偏誤的例子,這是因為過度自信、控制欲以及恐慌等因素導致我們產生這樣的偏誤,但如果除去這個偏誤,認知到投資市場價值的下降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這時候不做什麼往往是控制損傷的一種行為。
特別是當我們已經持有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最重要的投資決策往往是在進場前就已經決定,比如股債比、投資目標以及投資策略,而投資後所需要的僅僅是「耐心」。
耐心比起行為更重要,選擇不作為、不是行動並不意味著放棄,事實上,這樣做更有效率。
在金融市場不作為,透過廣泛分散的投資組合參與市場成長,以被動投資、指數投資方理念去進行長期投資,是獲取投資報酬更有效的方式。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給了四個建議:
一、由於市場在幾天內很容易就會劇烈波動,沒必要的話,不要監看投資組合
二、如果需要做決策,確保自己是在意識清楚、情緒冷靜的狀況下做決定,或許也可以明天再來做。
三、做決定前,可以與朋友或是投資顧問談談看,了解他們有沒有不同的觀點是自己沒有留意到的,旁人往往不那麼緊張,也更容易保持長遠的視野。
四、波動是入場券,在市場波動的期間進行再平衡。
投資界有個像廢話般的鐵律:「買低、賣高」,在市場下跌時不正是執行這條鐵律的時間嗎?
金錢像肥皂,你越常碰它,你擁有的就越少,所以,把你的投資組合放到抽屜裡面吧!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