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介紹所有文章

【台股ETF列表】22支台股ETF費用規模整理

本文羅列國內發行之22支國內成分證券ETF的總開銷費用、ETF規模以及ETF成立的日期,這些ETF投資台股市場,各依據不同的指數策略進行投資。

ETF英文原文是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稱為「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把指數證券化的一種金融商品,指數是一種可以衡量市場漲跌趨勢的指標,讓我們可以直接投資某個市場,參與市場的上漲或是下跌。

投資ETF之後,我們就不是親自去買數張股票或是一籃子的股票,而是投資受益憑證,透過持有憑證來證明持有指數內成分股的權益,想了解ETF,可以參考ETF相關的文章

台股ETF名稱對照

代號 ETF ETF簡稱
0050 元大台灣卓越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台灣50
0051 元大台灣中型10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中型100
0052 富邦台灣科技指數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富邦科技
0053 元大台灣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電子科技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電子
0054 元大台灣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台商收成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台商50
0055 元大台灣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金融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MSCI金融
0056 元大台灣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高股息
0057 富邦台灣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台灣摩根指數股票型基金 富邦摩台
0058 富邦台灣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台灣發達指數股票型基金 富邦發達
0059 富邦台灣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台灣金融指數股票型基金 富邦金融
006203 元大摩臺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MSCI台灣
006204 永豐臺灣加權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永豐臺灣加權
006208 富邦台灣釆吉50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富邦台50
00690 兆豐國際臺灣藍籌30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兆豐國際臺灣藍籌30 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兆豐藍籌30
00692 富邦臺灣公司治理10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富邦公司治理
00701 國泰低波動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臺灣低波動精選3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國泰臺灣低波動30
00713 元大台灣高股息低波動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00728 第一金臺灣工業菁英30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第一金臺灣工業菁英30 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第一金工業30
00730 富邦道瓊臺灣優質高息30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
00731 復華富時台灣高股息低波動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FH富時高息低波
00733 富邦臺灣中小A級動能50ETF基金 富邦臺灣中小
00742 新光特選內需收益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新光內需收益

台股ETF基本資料

代號 ETF簡稱 追蹤指數 管理費 保管費 總開銷 規模 上市日期
0050 元大台灣50 臺灣50指數 0.32% 0.04% 0.36% 新台幣793.28億元 92/06/30
0051 元大中型100 臺灣中型100指數 0.40% 0.04% 0.44% 新台幣3.00億元 95/08/31
0052 富邦科技 臺灣資訊科技指數 0.15% 0.04% 0.19% 新台幣3.52 億元 95/09/12
0053 元大電子 電子類加權股價指數 0.40% 0.04% 0.44% 新台幣2.14億元 96/07/16
0054 元大台商50 S&P台商收成指數 0.40% 0.04% 0.44% 新台幣2.81億元 96/07/16
0055 元大MSCI金融 MSCI台灣金融指數 0.40% 0.04% 0.44% 新台幣5.91億元 96/07/16
0056 元大高股息 臺灣高股息指數 0.40% 0.04% 0.44% 新台幣95.42億元 96/12/26
0057 富邦摩台 MSCI®臺灣指數 0.15% 0.04% 0.19% 新台幣2.64億元 97/02/27
0058 富邦發達 臺灣發達指數 0.15% 0.04% 0.19% 新台幣2.10億元 97/02/27
0059 富邦金融 金融保險類股指數 0.15% 0.04% 0.19% 新台幣2.15億元 97/02/27
006203 元大MSCI台灣 MSCI®臺灣指數 0.30% 0.04% 0.34% 新台幣2.93億元 100/05/12
006204 永豐臺灣加權 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0.32% 0.04% 0.36% 新台幣1.63億元 100/09/28
006208 富邦台50 臺灣50指數 0.15% 0.04% 0.19% 新台幣11.94億元 101/07/17
00690 兆豐藍籌30 藍籌30指數 0.32% 0.04% 0.36% 新台幣4.06億元 106/03/31
00692 富邦公司治理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100指數 0.15% 0.04% 0.19% 新台幣 27.64 億元 106/05/17
00701 國泰臺灣低波動30 臺灣指數公司低波動精選30指數 0.30% 0.04% 0.34% 新台幣4.95億元 106/08/17
00713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臺灣指數公司特選高股息低波動指數 0.35% 0.04% 0.39% 新台幣30.17億元 106/09/27
00730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 道瓊斯台灣優質高股息30指數 0.35% 0.04% 0.39% 新台幣 30.33 億元 107/04/18
00728 第一金工業30 臺灣工業菁英30指數 0.40% 0.04% 0.44% 新台幣4.15億元 107/02/08
00731 FH富時高息低波 富時台灣高股息低波動指數 0.35% 0.04% 0.39% 新臺幣28.91億元 107/04/20
00733 富邦臺灣中小 臺灣指數公司中小型A級動能50指數 0.30% 0.04% 0.34% 新台幣2.40億元 107/05/17
00742 新光內需收益 特選內需高收益指數 0.43% 0.04% 0.47% 新台幣10.2億元 107/06/22

台股ETF依照規模排序

依照規模來看,前三大為:

  1. 台灣五十(0050)
  2. 元大高股息(0056)
  3.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00730)

除了0050,第2名到第5名都是主打高配息的ETF,顯見國內投資人對於高配息的偏好,至於高配息等於高報酬?仍有待追蹤。

0050囊括73%的市場,加計0056拿下超過82%的市占率,其他ETF佔比都落在3%以下。

代號 ETF簡稱 規模
(新台幣億元)
0050 元大台灣50 793.28
0056 元大高股息 95.42
00730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 30.33
00713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30.17
00731 FH富時高息低波 28.91
00692 富邦公司治理 27.64
006208 富邦台50 11.94
00742 新光內需收益 10.2
0055 元大MSCI金融 5.91
00701 國泰臺灣低波動30 4.95
00728 第一金工業30 4.15
00690 兆豐藍籌30 4.06
0052 富邦科技 3.52
0051 元大中型100 3
006203 元大MSCI台灣 2.93
0054 元大台商50 2.81
0057 富邦摩台 2.64
00733 富邦臺灣中小 2.4
0059 富邦金融 2.15
0053 元大電子 2.14
0058 富邦發達 2.1
006204 永豐臺灣加權 1.63

台股ETF依總開銷費用排名

富邦系列的ETF佔據最低的前6名,皆為0.185%,0050位於中段,落在第10名。

22支ETF平均總開銷為0.337%。

代號 ETF簡稱 總開銷
00692 富邦公司治理 0.185%
006208 富邦台50 0.185%
0052 富邦科技 0.185%
0057 富邦摩台 0.185%
0059 富邦金融 0.185%
0058 富邦發達 0.185%
00701 國泰臺灣低波動30 0.335%
006203 元大MSCI台灣 0.335%
00733 富邦臺灣中小 0.335%
0050 元大台灣50 0.355%
00690 兆豐藍籌30 0.355%
006204 永豐臺灣加權 0.355%
00728 第一金工業30 0.435%
00713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0.385%
00731 FH富時高息低波 0.385%
0056 元大高股息 0.435%
0055 元大MSCI金融 0.435%
00730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 0.435%
0051 元大中型100 0.435%
0054 元大台商50 0.435%
0053 元大電子 0.440%
00742 新光內需收益 0.465%

台股ETF簡評

從指數化投資的基本原則來看,選擇單純追蹤全市場股票的指數型基金是最好的,也就是必須捨去「預測」、「預期」、「挑選」等策略性指數的ETF,也必須捨去產業型的ETF。

可以選擇的剩下:元大台灣50、元大中型100、富邦摩台、元大MSCI台灣、永豐臺灣加權、富邦台50等6支ETF。

考量ETF規模後,依照低成本、追蹤大盤的指數投資原則,元大台灣50或是富邦台50是能考慮的ETF。

從交易量來看,元大台灣50的月均交易量為747萬7,850股,富邦台50為5萬1,422股,元大台灣50的交易量較佳。

責任聲明

本文僅為作者本人自行蒐集之資料,並不保證資料正確無誤,亦不構成投資的意見或建議,或招攬投資該類基金,任何人觀看本部落格之文章而欲從事投資行為,應自行考量本身財務狀況、投資目標、經驗、風險承受能力及理解相關基金、ETF及產品的性質與風險,並應自行對所有責任負責,與本人無涉。

14 Comments

    1. 從指數化投資的基本原則來看,選擇單純追蹤全市場股票的指數型基金是最好的,也就是必須捨去「預測」、「預期」、「挑選」等策略性指數的ETF,也必須捨去產業型的ETF。

      可以選擇的剩下:元大台灣50、元大中型100、富邦摩台、元大MSCI台灣、永豐臺灣加權、富邦台50等6支ETF。

      考量ETF規模後,選擇元大台灣50或是富邦台50是較佳的選項。

  1. 真正捨去預測的是定存,投資ETF是預測ETF所對應的市場指數未來報酬較定存來的好,依靠的理由不外乎也只是”過去歷史”而已,如果真的”過去不等於未來”使得”過去歷史”完全不可以相信,則應該只放定存就好又何必投資呢?所以我無法理解所謂全市場指數就是最好的說法,因為依靠”過去歷史”來看比全市場指數擁有更低風險、更高報酬的策略指數是存在的(例如低波動策略指數),某些人在投資全市場指數時稱”過去歷史”優於定存云云所以應該要投資,然而卻又對”過去歷史”比全市場指數表現還要更優良的策略指數稱”過去不等於未來”實在矛盾。

    1. 全市場指數的確不是最佳的投資方法,但是是適合一般投資人低成本、最少管理的長期投資方式。

      所謂的低波動指數,相較於買進並持有投資組合策略,最後都會有個不那麼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

      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往往會集中在公用事業股票與大型醫藥類股。這也是Smart Beta策略的特徵─不完全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

      以下是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教授在漫步華爾街提供的見解:
      一、Smart Beta策略基金確實能創造超額報酬,往往是因為他們承擔更大的風險。例如:選擇小型股這種傾向某個方向的選股策略,投資人變得不那麼分散投資,而且比市場投資組合有更大的投資風險。

      二、Smart beat基金需要定期再平衡。例如:相同權重基金為了讓股票維持相同的權重,漲幅超過平均水準的股票就必須減碼,在一個正在上漲的市場,交易會產生轉換成本和短期資本利得稅負,Smart Beta基金和ETF也要比傳統市值加權的指數基金承擔更高的管理費用。

      三、所有的Smart Beta投資組合都會經歷長期表現不佳的情況,有相當多「回歸均值」的證據,而且在超額報酬時期之後常常在接下來的時期出現過度失望的結果。

      四、不論Smart Beta策略未來表現很好的仰賴關鍵是在策略實行時有市場價值存在。價值投資策略都在網路泡沫時期脫穎而出,當時高科技「成長股」的股價顯著高於「價值股」。相同地,小型股相對於大型股不那麼貴的時候,績效表現也特別好。特別是這些策略變得愈來愈熱門時,這些投資策略偏好的股票就變得更貴,投資結果證明也令人失望。如果不考慮價值評估關係(valuation relationship),沒有一個策略有效。

      1. 感謝回復,但是我的看法如下:

        關於分散風險的問題我在過去的研究中查出:當分散超過50到100檔股票以後分散效益便不明顯,只為了降低風險而一昧分散似乎並沒有其必要。

        一、Smart Beta策略有可能承擔更大的風險而創造超額報酬,但也有可能並不會承擔更大風險而創造超額報酬,”往往”這個用詞並不精確,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教授並沒有提出證據來證明他的論點,這只是他的猜想或一廂情願而已。

        二、市值加權的全市場指數基金也需要再平衡,並沒有證據顯示所有Smart Beta策略的再平衡費用或管理費用都高過市值加權的全市場指數基金,就算都高過也並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超額收益無法將其費用給覆蓋。

        三、我認為只要回測的時間夠長,那麼就能夠排除所謂回歸均值的影響,在過去所有時間的總和中,直到現在能勝過總體指數的Smart Beta策略在未來依然能夠勝過總體指數;然而如果認為過去不可信,那麼未來也就不應該投資,而是應該定存。

        四、沒有看懂價值評估關係(valuation relationship)是什麼意思?但是我認為每一種策略都有可能相對於另外其它的策略存在表現不佳的時候,所謂全市場的市值加權也不過是這些策略中的其中一種策略罷了,並沒有證據顯示它會是最佳或最完美的策略。反而目前現有的回測證據是:在過去的歷史中低波動策略優於所謂全市場的市值加權策略,而過去不等於未來的論點對於全市場的市值加權策略和低波動策略都是同樣有效的,不過由於在過去長時間的歷史中低波動策略確實優於全市場的市值加權策略,因此我相信其未來低波動策略的表現會較全市場的市值加權策略要好,無法理解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教授稱全市場的市值加權策略會是最好的策略?關於這一點,難道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教授不是所謂”過度自信”了嗎?

        1. 張先生的思考很好,感謝討論。

          我也看過一些關於分散的效益,是如你所說的到最後效益並不高,然侯,我本身持股較高的原因乃投資區域的資產配置,避免單一市場、國家的變動影響投資組合。

          從費用來看,如果這些非全市場指數的基金能提供相同的低收費,目前最低到0.04%,那麼也許能夠納入考慮。

          沒錯,指數化投資只是投資策略的一部分,我有空也會追蹤低波動的策略是否能夠拿到夠優異的報酬。但也要提醒的是,追求超額報酬的同時,也可能落後指數,不得不注意。最後,穩健的儲蓄累積本金,我認為是最基本的理財原則,本大利小利不小,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最重要。

          1. 請問分散到美國以外的其它國家是否真有其效益?究竟是分散出更多風險還是相反?有相關的研究或回測數據嗎?因為VT這近10年來已經落後了VTI每年將近4%的報酬率,此外VT的波動率和最大跌幅也都超過了VTI,說明了按照市值加權分散到美國以外國家的VT只得到了更多的風險和更少的報酬,既然如此除非有更長時間的研究回測證據,否則為什麼我們能夠期待VT未來會比VTI好呢?

          2. 我選擇VT不是期待報酬可以比VTI好,我是為了避免一個國家的動盪影響到整體的投資報酬,況且VT也持有一半的美股,所以我也能得到美股的投資報酬,也不是說投資全球就漏了美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