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整理以前的相簿,發現了這張圖片。
當時我記得我還坐在辦公室,看著下跌的股市想著:「發生什麼事?」「會不會再跌呢?」
2015 年 8 月 24 日是台股難忘的一日。
這一天,台股開盤上演跳空秀,只盤指數不斷向下探底,盤中一度跌逾 580 點,創下台股有史以來跌幅、跌點最大記錄。
另一邊,台指期跌幅更加慘烈,一開盤就直接尋求 7000 點支撐,盤中來到 7010 點,下跌 734 點,跌幅超過 9%,同樣史上最慘。
一轉眼時間來到,2022年的1月7日,現在台灣加權指數已經來到1萬8,0050一股146。
看著這張圖的價格,我們會覺得能夠有這樣的持有成本該有多好?
這樣的價格真是「挺甜、挺便宜的」。
你想想,假如0050持有成本是60元,從2016年到現在,持有的殖利率如下:
股利 | 殖利率 | |
2016 | 1.28 | 2.13% |
2017 | 3.05 | 5.08% |
2018 | 3.55 | 5.92% |
2019 | 3.61 | 6.02% |
2020 | 3.71 | 6.18% |
2021 | 2.48 | 4.13% |
然而,假設要回到那個時候,有幾種方式:
- 可以搭乘時光機
- 股市因為利空回檔40%。
時光機很難,第二個稍微可能。
但仔細想想,得發生多大的事件才能讓台灣的權值股下跌40%?
從2001年到2021年,只有2001年以及2007年這兩次讓股市下跌超過40%。
大家都知道投資就是買低賣高、別人恐懼時我們要貪婪,但有時候往往在等別人恐懼的時候,投資人卻錯失了市場一點一點累積的報酬。
在這段時間中,台灣股市帶來了每年8%的回報率,讓一萬元的財富變成五萬元。
金融市場有許多獎勵,其中一項是把財富轉給願意耐心等待,願意長期持有的投資人。
過程中股市時不時就下跌,就像打球的時候對手有一堆假動作。
從事後回顧,我們會發現這只是上漲過程的一小段回憶,往後我們面對市場下跌時,如果能夠把眼光放的長遠,短期的下跌都可能是過眼雲煙。
面對股市時,可以像航海王揮一大棒全壘打賺十倍,也可以用安打慢慢推進得分,知道自己適合哪一種投資方式,專心讓自己成長。
執行指數投資、被動投資就像是安打慢慢推進,把投資理財的每一個環節顧好,生活顧好。
我們不會花太多心力試圖預測市場,不猜測市場漲跌的好處是,我們不會受到太多價格的影響,不會因為現在「貴」或是「便宜」做出進出場的判斷。
經歷過這幾年的變動,我深刻體會抱持著這種投資原則的好,我也更能體會到「即使是從現在開始,也來得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 年前, 其次是現在。
“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is 20 years ago. The second-best time is now.”
非洲經濟女學家Dambisa Moyo 《dead aid》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