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所有文章

複委託跟海外券商怎麼選?選擇ETF指數化投資的理由?資產配置的心路歷程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選擇用ETF的心路歷程,並介紹ETF的優勢、風險以及背後蘊含的投資哲學,複委託以及海外券商的選擇邏輯、成本分析,希望大家能透過指數化商品來累積自己的財富。

ETF的含意

ETF背後的概念是指數化投資,這是一個連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推薦很多次的概念,指數化投資很簡單,是一種簡樸的投資方法,買進指數型基金或是被動追蹤大盤的ETF後靜靜的待在市場上就好。

懶人包

海外券商在手續費價格上有優勢,提供友善的下單介面以及APP,複委託因為本地化的優勢對於喜歡實體券商的朋友還說也很適合,但是在價格透明度上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管是海外券商或是複委託都只是我們投資指數化商品的工具而已,我們應該著眼於自身買賣頻率以及買賣的標的,培養正確的觀念,減少買進賣出的頻率能節省手續費,選擇低總開銷費用的ETF亦或指數型基金節省投資成本。

如果一兩年下單一次,買賣標的只有一兩種,複委託以及海外券商的差異不大,那麼建議你可以先選擇採用複委託就好了,如果你想配置標的很多,甚至採用每個月、季、半年的方式定期定額,那麼採行海外券商就比較划算。

券商選擇的過程

2016年3月我嘗試海外證券TD ameritrade的開戶流程,首次寄出申請書後TD回信通知資料有誤,更正後重新寄出卻遲遲未收到開戶成功的通知,因此便暫時將海外券商擱置一旁。

這段期間因緣際會接觸Allan的Blog,得知原來也可以用複委託購買海外ETF,當時考量雖然複委託費用較高,但是在取得合理價位後仍可接受,且於資產調度上也很方便,便決定先使用複委託。

網路上許多文章比較海外券商以及複委託的選擇,這方面沒有標準答案,須就個人的情況做選擇,本文後續也提供比較以利大家思考。

2017年3月適逢TD ameritrade提高開戶推薦獎金,我就請我的好友推薦開戶,我們彼此間對分獎金,把ETF都轉到TD meritrade,使用過複委託以及海外券商,我覺得兩者各有優缺點,如果都有開戶,未來也能視情況隨時使用,因此我建議新開戶的朋友國內券商複委託與海外券商都開戶,如此一來便能截長補短,享有雙方的優點。

如何取得國內券商複委託方案?

建議大家主動上網徵求營業員,並參考目前我的手續費方案。不過券商於開戶時有權力決定是否提供以下方案,畢竟牌價並不是這樣,如果你得下單金額越大,就越可能得到這些費率。

我利用Email給Allen前輩的朋友,請這位前輩寄送富邦業務的資訊,在得到富邦的方案,我還另到PTT Broker版找到永豐的業務,請他提供永豐開戶資訊。

假若投資人本身有下單成交量達到一定金額,亦可嘗試與業務洽談優惠,我目前已不提供業務員的優惠資訊。

如何選擇海外券商方案

海外券商的好處在於牌告利率透明、價格十分低廉,甚至已經達到免手續費,我的投資方案最後是選擇複委託搭配海外券商方案。

採用國泰網路銀行電匯,配合TD ameritrade購買VT+BND

只要登入海外券商TD Ameritrade的網站,就可以看到公告的費率,而且是每個人真實使用的費用,不像複委託牌告費用1%,還要到處找尋優惠。

推薦首次選擇海外券商的朋友選擇Firstrade(第一理財),因為開戶最容易、有中文介面,下單免手續費,是新手無痛入門美股ETF的最佳選擇,常見的海外券商有Firstrade、TD ameritrade、IB等等,接下來就常用券商介紹:

海外券商TD ameritrade介紹

自2019年10月3日起,TD線上交易股票、ETF、選擇權皆不需要手續費。

下單買標地股票、ETF,皆不收取下單手續費收$0美金下單賣標地,每筆手續費收$6.95美金不管股數,買賣越大單越划算,均一價$6.95美金

101支ETF免傭金交易,風險是TD取消這個策略。2017年10月16日宣布變更優惠,增加至296支ETF,並刪除部分ETF優惠,詳情請參考「海外券商TD ameritrade變更免費交易ETF優惠總說明」

提供簡易的繁簡體中文介面,但部分介面尚未完成本地化,少部分介面仍為英文,但不影響用戶下單。

海外券商Firstrade(第一理財)介紹

目前最便宜的券商(2017年9月19日由4.95調降為2.95,2018年8月27日由2.95調降為0手續費)。

下單免手續費!

最親民的中文化界面。

快速簡單的開戶。

兩千多支免傭金交易的ETF。

有精美的資產變動圖。

有精美的手機APP。

海外券商投資成本分析

海外券商用購買特定ETF免手續費,基本固定成本就是每年匯款的費用。

2016年以國泰網銀電匯為例,600元台幣全額到匯,臨櫃800台幣。

海外券商每年利用國泰銀行電匯費用:

10萬台幣:佔總資金0.6%。

20萬台幣:佔總資金0.3%。

30萬台幣:佔總資金0.2%。

40萬台幣:佔總資金0.15%。

100萬台幣:佔總資金0.06%。

利用海外券商免傭金交易ETF,可以選擇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經常性地買進都不需負擔手續費,也可以低成本再平衡。

如果投資免傭金交易ETF,投資的成本就只剩匯款成本,但是如果買賣個股就要加手續費,不管金額多少價格都一樣。

另外要注意的是,賣出或是匯回國內也是有成本的,國外匯回來超過一定金額會被收取資本利得稅。如投資人死亡會面臨遺產稅的問題,如果家人英文不好將難以處理,這部分網路上有人採用壽險、或是聯名帳戶,詳細建議可以諮詢專業會計師或獨立財務顧問。

複委託投資成本分析(已過期)

利用複委託,假設我們的下單投資成本是0.2%,低消7.99,但是本金越大越吃虧,手續費最划算門檻約新台幣12萬。

單筆10萬購買,100,000 × 0.2% = 200,手續費不足低消,採計手續費低消成本約240元台幣(美金7.99)。

單筆20萬購買,200,000 × 0.2% = 400,手續費成本400元台幣。

單筆30萬購買,300,000 × 0.2% = 600,手續費成本600元台幣。

單筆40萬購買,400,000 × 0.2% = 800,手續費成本800元台幣。

單筆100萬購買,1,000,000 × 0.2% = 2000,手續費成本2000元台幣。

另一個方案本金大一點可以選擇0.1%,低消11.99美,手續費最划算門檻約新台幣36萬

單筆10萬購買,100,000 × 0.2% = 200,手續費不足低消,採計手續費低消成本約360元台幣(美金11.99)。

單筆20萬購買,200,000 × 0.2% = 200,手續費不足低消,採計手續費低消成本約360元台幣(美金11.99)。

單筆40萬購買,400,000 × 0.1% = 400,手續費成本400元台幣。

單筆50萬購買,500,000 × 0.1% = 600,手續費成本600元台幣。

單筆100萬購買,1,000,000 × 0.1% = 1000,手續費成本1000元台幣。

每年投資30萬元,代表每個月要存2萬5千元,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拿到OK的手續費,用複委託也行。以方案0.2%,低消7.99美金為例,單筆投入最划算是12萬臺幣,存到12萬就投資一筆,一年大概可以買三次以上。

純粹買Vanguard 全世界股票ETF(VT)的話,手續費花費大概是7.99X3=23.97,大約24塊美金(750臺幣),所以一年的手續費可以壓在800元以內,跟海外券商差異不大。

甚至會改成一年購買單筆30萬Vanguard 全世界股票ETF(VT),手續費成本600元台幣更省。

複委託的缺點

複委託下單手續費多數採用百分比計算,並設有基本消費額度,在性質上是屬於傭金,手續費為買賣皆收,賣出也有手續費,因此年老提領大筆退休金時會因為百分比計算而產生額外的花費。

此外由於手續費偏高,進行再平衡時會些許麻煩,利用複委託有下單買賣都會產生成本。

複委託,複風險。

複委託,是雙重的委託行為,存在於證券商與複受託證券商間,並就外國有價證券買賣之委(受)託。

簡單來講,就是你委託國內的證券商幫你向國外的券商掛單去買賣國外的股票。

做這個動作前,我們要先在具有海外證券複委託資格的國內券商開立複委託帳戶,再用這個帳戶來買賣外國股票。

國內券商接受我們委託單後,會再向國外券商下單,因此委託單經過國內及國外券商兩次動作。

用複委託有個點要注意,就是買的時候有百分比收費0.1%,並且有低消門檻。

賣的時候一樣,有百分比跟有低消。舉例來說,你買一千萬的話,0.1%等於收1萬的手續費。

如果你下單金額大,通常會超過,因此不用太擔心。

但是好處是股息提領不用錢,是直接到外幣帳戶,可以常常去刷存摺,給別人看對帳單的時候很方便。

國外券商要提領的話要加開跨國提領現金的卡。對於數字有強烈要求的人使用用國外券商,你可以每個月、隨時再平衡,可以要求就是要70%:30%股債比,股71%債29%時就要調整,至於有無必要,建議要自行衡量。

但對於複委託投資人,過於頻繁地再平衡會產生成本,本金不大時期(大約NTD$400萬以下),你每投入一筆都會對於股債比產生相當的影響,可能股債70%:30%會變成76%:24%,下次再買又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對於複委託投資人,我的建議是:下單頻率要長於半年甚至一年、兩年都可以,這樣手續費比較省。以5年以上的投資週期來看,也不會過於頻繁。

擔心「資產」變「遺產」?

遺產稅免稅額是新臺幣1,200萬元,課稅級距金額:

  1. 遺產淨額5,000萬元以下者,課徵10%。
  2. 超過5,000萬元至1億元者,課徵500萬元,加超過5,000萬元部分之15%。
  3. 超過1億元者,課徵1,250萬元,加超過1億元部分之20%。

首先資產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後才需要進行節稅的規劃。

遺產處理,我的法律法官老師講過一句話:

先講求合法,再講究方法。

這是面對法律的處理方式,活在這片土地上,你就該遵守群體制定的規則。

很多人想利用「小技巧」節省遺產稅,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遺產處理,建議利用生前免稅額度的贈與,以時間換空間,是最便宜的作法。

許多人擔心遺產稅問題,我覺得年輕時可以用海外券商累積資產,先善用海外券商再平衡、再投資、自動退稅的功能,對於累積資產很有助益。

待資產超過一定額度後,逐步把資產分散到複委託,搭配壽險,然後留一份海外操作SOP,另外教育讓家人有基本的資產配置概念,是必要的。

基於分散投資的原則,海外放一些資產,國內放一些資產

出國時用現金卡可在國外領錢,國內也可以領錢,如果使用複委託,股息直接回台灣,而海外券商則可以股息自動再投入,讓資產源源不絕的複利。另外,資產並非全數掛在自己名下,幫家人開個帳戶,部分置於家人的帳戶亦可,拍一支影片教他們怎麼用、一起寫一份清單,一起操作,一起理財,建立一個家庭理財的概念。

家人看不懂的問題,必須解決,如果只有自己有資產配置的概念,但家人沒有,那麼徒留一堆資產怕也守不住,個人理財、家庭理財、甚至國家理財的概念都必須建立,好的觀念能讓他們受用終身,這方面的教育也必須下工夫。

假如一家四口,一個人各放25%,也是可以考慮,大多數人都很有責任感,擔心自己突然死亡怎麼辦,這方面我目前想到的方法是這樣,就是分散再分散。

英文看不懂,就去學,不要讓英文成文學習的障礙,網際網路讓資訊流通的成本變成零,但不要因為自己看不懂,就喪失了接觸資訊的機會,多麼可惜。

再不濟,用Google翻譯,或是請人翻譯也可以,總之,如同Randy Pausch教授所說,也是我很愛的一句話:

「磚牆的存在不是為了阻擋你,而是為了測驗你多想要一個東西」。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Because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the people who don’t want it badly enough. They’re there to stop the other people.”

遺產稅問題,可以諮詢會計師以及財務顧問,可以得到精確的計算。

資產配置的選擇 

一開始投資我採用複委託,當時考慮標的有幾種:

iShares核心積極配置ETF(AOA)

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

Vanguard總體債券ETF(BND)

鑒於複委託每個標的都需要收手續費,因此標的不宜多,我採用80%VT + 20%BND + 區塊鏈資產 + 現金 + 保險的配置。

觀察半年左右的iShares核心積極配置ETF(AOA)以及VT,AOA內扣費用0.34%優惠後0.2%,VT則是0.14%,但是AOA費用優惠今年後不確定是否持續,因此決定使用VT與BND。

AOA股債8:2簡單明瞭,很適合複委託的策略,可惜手續費優惠2017年不確定是否持續,不然AOA也是很好的標的。

2017年3月2日網友補充:

楊明翰 :AOA的費用應該還是有減免到2021/11/30,總費用0.25%複委託進行再平衡成本高,可以選擇iShares核心積極配置ETF(AOA)一檔,由基金公司幫忙再平衡以及市場配置,只要專注於買進並持有即可,不需費心思去進行配置,越簡單的東西越能專注於紀律的執行。

有空點開Google Finance看一下損益,剩下的時間拿去閱讀、運動以及自己所喜好的事物上。

投資前,我一直在思考應該著重在配息還是資產的成長,但開始用ETF進行指數化投資後,我發現投資的報酬應該是兩者兼具,總報酬包含價格的上漲以及利息的配發。

配息必須再投資才能享受複利的果實,如果把配息花掉,那麼本金永遠無法增加;如果股價上漲後馬上獲利了結,除了必須付出資本利得稅以外,也無法繼續獲利。

因此應該著眼長期,長期持有,並將獲利、配息持續滾入原有的投資。

現金流藉由每月的龐大配息讓自己能堅定地持有部位,配息再投資,買進越來越多的部位。有疑慮的是,配息並非穩定發放,過去也曾有過一段配息減少、無法發放的時期。

資本利得是參與價格的上漲,著重於資產的累積,其實兩者的差別只在於切入點、著眼的地方不同。

追根究柢,應該專注於「總資產的累積」,本大、利小、利不小。

藉由投資自己、專注本業、發展被動收入,起初自己的薪資就是最大的現金流,透過儲蓄、投資,配合資產配置、定期投入分散風險,長期下來便能獲得市場的平均報酬,讓資產持續增長。

簡單來說,資產水庫的來源一開始是薪水,但漸漸的會有越來越多的活水(其他收入)流入,讓水庫的水越來越多。

心路歷程

去問問採用指數化投資人的,有些人心中總有個遺憾,為什麼沒有早點開始?為什麼沒有在一開始投資時就接觸指數化投資?

為什麼沒有早點認是約翰‧柏格(John Bogle)、伯頓‧墨基爾(Burton Malkiel)、綠角等人?不然早就在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的這條路走上幾里路,事實上,時間不會重來,事後諸葛毫無意義,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當前。

對於還沒有開始指數化投資的朋友我會說:「現在還來得及」。

我從2016年開始記錄、分享指數化投資,接下來的如同馬拉松一般,一步一腳印地穩健向前邁進。

如果無法投入相當時間研究產業、公司,無法抱住個股龐大部位,那麼投資一檔全世界股票ETF(VT)也許可以讓你感到很心安,買了就快忘記他的存在,盼往後自己看到這篇文章,也能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負責任,是對自己的交代,人生是自己的,每個人有屬於自己的道路,最好決定後對自己負責。

ETF指數化投資使用心得

使用ETF投資半年有餘,Vanguard 全世界股票ETF(VT)最初投資的單筆漲幅20%以上,第二、三筆也有10%以上。漲跌互異,升息循環中,許多人避開債券,我仍然按照規畫買進持有Vanguard 總體債券ETF(BND),目前報酬率約呈現-2%,內心其實不會鬱悶到哪裡去,畢竟債券在風暴中才能顯現出他的功用。

目前資產的成長主要依靠薪資收入,每次再投入都是很大的漲幅,遠比投資報酬來得多,這是必經之路,我相信多年後持續投入資金的效果將逐漸減少。

多元地資產配置,透過ETF進行指數化投資是最適合我的方式,省時、省力。

簡單投資術,我不需追求短期投資報酬率,而是著眼長期資產的穩健成長,投資年限也是拉很長,長期來看,總能樂觀面對未來。

2017年3月,PG

我的出版作品:《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你好,我是蔡至誠PG,目前在金融業從事投資顧問工作,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一書,也曾擔任政府機構、多家企業和大學的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37 Comments

    1. 你的文章寫的非常仔細,首先感謝,帶來很大的參考價值。另外想請問,用複委託方式是否就無法股息再投入?

  1. 您好,謝謝您的文章分享,最近想開始買進VT,是否方便介紹永豐與富邦的複委託營業員呢?mail:landyshow0325@gmail.com 謝謝您

  2. 拜讀貴站文章數十天,感謝你的分享
    對於複委託很有興趣,是否能夠引薦高雄的富邦/玉山兩間證券的複委託營業員供參考呢?
    謝謝。

  3. 單筆10萬購買,200,000 × 0.2% = 200,手續費不足低消,採計手續費低消成本約240元台幣(美金7.99)。
    這邊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100,000 × 0.2% = 2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