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

《柏南克的四堂課:聯準會與金融危機》閱讀筆記:美聯準的第一次挑戰-大蕭條(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2006年,伯南克(Ben S. Bernanke)就任聯準會主席,然而就在次年,美國就爆發了金融危機,經濟學者出身的伯南克一上任就要面對來勢洶洶的局勢。

當危機來臨之際,伯南克他果斷採取措施,實施有效的政策,進一步遏制了金融危機的蔓延。

在這場金融危機過去幾年之後,伯南克把聯準會九十多年的歷史和他對於這次金融危機的理解集結在了一起,寫成了這本書《金融的本質》,英文書名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這本書裡面主要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講的是美國聯準會的起源以及使命。

第二部分作者講述二戰以後到最近一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的聯準會。

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作者在金融危機以及聯準會的應對措施,而第四部分在講述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

這篇文章是我閱讀這本書後的紀錄,我想從這本書了解作者對於央行歷史的解讀,也從本書去了解聯準會的使命,並瞭解通貨膨脹對於經濟、投資的影響。


前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聯準會的成立以及他的使命,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聯準會面臨的第一次挑戰以及他的應對策略與結果。

延伸閱讀:《金融的本質》閱讀筆記:聯準會的起源以及使命(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聯準會的第一次挑戰

在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其實美國央行運作的還算良好,也在平穩的過程中累積一些經驗。

20世紀20年代,被稱為「咆哮的20年代」,這段時期由於多數歐洲國家還沒有從一戰恢復過來,美國經歷了極度繁榮的時期,在經濟上也佔據了世界領導地位。

這個時期也出現許多發明,例如無線電、汽車、許多耐用的消費品。

但是當1929年大蕭條發生,美聯準出現第一次挑戰。

1929~1933年間標準普爾綜合股票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證券價格研究中心,標準普爾500指數索引文件

美股在1929年10月29日崩盤,美國乃至於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大型金融機構紛紛倒閉,許多股票經紀人承受不住而跳樓自殺。

1931年奧地利一家大型銀行安斯塔特信用社倒閉,引起更大的連鎖反應。

經濟收縮,蕭條了很長一段時間。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到了1932年,指數已經從高檔下跌85%,這種漫長的痛苦遠比短期劇烈下跌更令人難受,堪比凌遲。

除了金融服務以外,實體經濟也受到影響。

作者在書中列出了1925~1934年間,美國實際GDP的增長情況,陰影部分代表「大蕭條」的年份。

在1929年,經濟增長率超過5%,並且都是持續增長。

1930-1933年間,經濟每年出現大幅衰退,這期天美國GDP下滑接近1/3,同此時還經歷著「通貨緊縮」,物價下跌。

1925-1934年間美國實際GDP變化百分比
資料來源:《美國歷史統計數據》,千禧年版(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表Ca9

在1931年到1932年間,物價下跌將近10%。

如果我們活在那時候,那麼我們會發現我們生產的東西賣出的價格沒有以前高,甚至下跌一半,但是要還給銀行的貸款還是一樣,此時我們會作何感想?

1925~1934年間消費者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美國歷史統計數據》,千禧年版,表Cc1

根據估計值,30年代早期美國的失業率峰值接近25%,在經濟一團糟的情況下有許多存戶到銀行擠兌,許多銀行因而倒閉。

1910~1960年間失業率
備註:陰影部分代表「大蕭條」的年份。
資料來源:《美國歷史統計數據》,千禧年版,表Ba475
1910~1940年間銀行倒閉數量資
料來源: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銀行和貨幣統計》,1914~1941年,表66

什麼原因導致大蕭條的發生?

什麼原因導致大蕭條的發生?

這是許多經濟史學家關注的議題。

事件的背後有不同原因,是一系列的因素導致了大蕭條的發生,包含一戰帶來的影響、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問題、20年代晚期的股市泡沫以及全世界瀰漫的金融恐慌等等。

另一部分是認知層面,也就是當時所採行的理論。

在20世紀30年代,主流思考經濟運行的方式是清算主義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美國經濟在20年代過度繁榮,經濟擴張過快、增長過多、信貸過度膨脹,股價過高。

因此經濟需要經歷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將過去這些過度發展的部分做一個清洗。

這樣的理論認為大蕭條雖然很不幸,但卻是必要的。


當時的政府如何應對大蕭條?

作者引用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的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說過一句著名的話:

「清算勞動力市場,清算股市,清算農場主,清算房地產市場。」

這句話很無情,他傳達的是我們需要擺脫20年代的過度發展,使美國經濟重新回到一個合理的健康狀態。

聯準會面對這樣的挑戰,反應並不如現在我們的想像。

當時它想防止股票市場投機,又想維持國際金本位制度,同時還信奉清算主義理論,因此他沒有使用貨幣政策來防止經濟下滑。

通貨緊縮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為緊縮會使得農民、生產者或是其他需要依靠出售來償還債的人面臨困境,甚至破產(無力償還貸款)。

在當時金本位的制度下,匯率是固定的,也連動到其他國家。

因此美國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必然傳導到其他國家,從而導致經濟崩潰。

聯準會想保持貨幣緊縮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擔心美元受到像英國在1931年就經歷過的投機性攻擊。

如果受到投機性攻擊,那麼美國也可能被迫脫離金本位制度。

在這樣的思路下,為了維持金本位制度,在緊縮且經濟不好的狀況下,美聯準提高利率(而非降低),它認為高利率有利於吸引外商來投資,同時防止資本外流。

但結果我們也都知道,對於挽救實體經濟來說,這是錯誤的做法。

從先前的文章我們提到,聯準會的一項職責是充當最後貸款人,然而在這段期間它並沒有履行這一項職責,凡而任由這些銀行倒閉。

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有近萬家銀行倒閉,直到1934年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建議,這種現象才得以終止。

作者認為,聯準會在應對這次挑戰時,沒能積極運用貨幣政策來防止通貨緊縮以及經濟衰退,也沒有履行經濟穩定的職能,也沒有很好的擔任最後貸款人,導致許多銀行倒閉,並引發信貸以及貨幣供給的萎縮。


你好,我是蔡至誠PG,《阿爾發證券投顧》教育長,《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定期定額投資美股ETF增加被動收入,我們公司推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ETF投資組合,投資之後24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官方LINE@預約諮詢,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