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在於能讓收入來源更廣泛,讓你不用單靠勞力獲得收入,廣泛的收入來源也可以降低意外所造成的財務重擔。
大環境下的「薪」情
從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來看,每人每月總薪資(新臺幣元)從1980年(民國69年)的8,843元開始持續成長,在2017年(民國106年)12月底最高達到4萬9,989元,每月總薪資一開始增長快速,1999(民國88年)開始,每人每月總薪資突破4萬元,但是至今都遲遲未突破5萬元。
薪資增長趨緩,加薪越來越少
民國85年開始,除了民國99年外,「每年薪資較去年增長率」的增長幅度便小於5%,增長逐漸趨緩,多數落在1%到3%之間,直接感受便是薪資增加的幅度都不如以往,讓人好想大喊:「我想有感加薪阿!」。
沒有投資理財,就只能單靠勞力賺錢
為什麼投資理財如此重要?因為人會老,不可能一輩子靠勞力賺錢。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很明顯的感受到體力不如以往,爆肝、熬夜、輪班對這副身體的負荷日以俱增,身體恢復能力就像疲乏的彈簧,每每熬夜完,就得花比年輕時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體力與精神。
搬重物容易閃到腰、容易腰酸背痛、眼睛不再能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雖然說我們不能輕易被年紀打敗,但說真的,有時候真的不得不服老。
沒有投資帶來的額外收入,我們就只能單靠勞力來賺錢,萬一生病了,就得請假休養,長久下來出缺席不正常很可能就會影響到自己的飯碗,被上司列入優先裁員名單。
只靠薪水,萬一失業很危險
如果我們能力所帶來的收入足夠,只靠上班的薪水來過生活肯定沒問題,但重點是萬一中年失業怎麼辦?萬一公司突然施行組織改造計畫,而自己剛好在裁員名單上怎麼辦?房貸要繳、家庭生活費要顧、子女學雜費哪裡來?
不是每個人都有完全不可取代的專業性,不是每個人都是頂尖人才,不是每個人都是公司無可取代的中堅幹部。
把生活的支柱壓在單一收入來源,非常危險,失業、景氣差、沒有妥適規劃的財務狀況都可能把家庭推向危險的懸崖旁邊。
收入成長不足,想辦法替自己加薪
2017年10月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2017年台灣人均所得大約是70萬7,190台幣(23573美元),除了兼差以外,還有什麼辦法能合法增加額外的收入?
透過買進持有金融資產,就能獲得現金流,長期下來獲得資本利得、賺價差的可能性也越高,持有時間越長,甚至是肯定能獲利。
以投入100萬購買股票來講,在8%的年化報酬情況下,第一年可以獲得8萬(每月6,700元)的報酬,第二年則增長為8萬6千元的報酬,除了老闆多給你8萬的年終獎金以外,再給自己加碼年終獎金!
你的100萬每年要乘以108%,持續20年下來,會變成460萬。8%的投資標的哪裡找?很簡單,不用出國,就在台灣。
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0050)自2003年7月1日到2018年3月2日提供了投資人7.93%的年化報酬率。
如果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現在會成長為149萬,而只需要投入本金53萬,總報酬是180%!
還不只這樣,這18張(18,363股)的0050每年還可以領取股息,以最近一次配息來講,你還可以拿到4萬元的股息!再把這4萬塊拿去買0050,又可以再買到將近半張(500股)的0050,生生不息,源源不絕。
用錢買股、用股生錢、再去買股,這一連串的流程就是用錢賺錢、複利的效果!
善用投資理財,二十年輕鬆存到一千萬
從現在開始,每個月存下1萬元,第一年你可以存下12萬,次年開始你再把加薪的1千塊多存下來,每年都比前一年多存1千,這樣你每一年存的錢都能有所成長、越存越多。
如果這錢沒有其他用途,例如不是你的頭期款、教育費用、急用金,屬於閒錢的話,你可以把這錢放到「時光機」裡頭,以後再領出來。
什麼是「時光機」呢?各種金融產品就是人類創造出的時光機,股票、債券、REIT、基金、ETF等等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都是,它們的神奇功能在於儲存價值,用時間來加工,最後產出不同價值的成品給你。
金融工具+時間複利=未來
你可以把閒錢拿去買進追蹤大盤指數的商品,持續二十年不間斷,買進投資全世界的基金,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代號VT,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保守估計幾十年下來能帶來6%的年化報酬率,二十年後,你就能累積了1,000萬元的資產,即使有差距,也相差不遠。
這是基於簡單的算術,重點是你要每個月堅持不放棄的提撥收入的一部分金額來儲蓄,接著把儲蓄的本金放到金融資產的時光機裡頭去加工,等幾十年後再拿出來。
當你需要用這筆錢的時候,搭配4%提領的法則,你能每個月從這一千萬領出3萬多元當作生活費,持續幾十年都足夠你花用。
現在開始每月存一萬,二十年後有千萬,如果你能每月存下三萬,二十年後就能有三千萬,我相信這筆錢肯定是很夠你過上富足的人生了。
如果已經退休,也可以把錢放在高評等的公債上面,
專注本業,妥善投資理財
工作絕對是基礎,你本身的賺錢能力能給你長久、即時的現金流,而投資理財則是雙面刃,能幫助你,也可能害了你。
如果你喜歡你的工作,那麼理財工具好好保護你暫時用不到的錢不受通貨膨脹影響而減損實質購買力。
如果你正在考慮轉換跑道,理財工具能成為你最好的後盾,好好地規劃資產,讓錢做自己的靠山。
善用投資理財,睡覺也能賺錢
善用金融工具,把錢依據你自己的狀況擺在適當的位置,長久下來回報會出乎你意料的好。
現在回想起來,踏入社會前幾年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便是買進大範圍指數型的ETF,我持續用閒錢買進會帶來收入的資產,一直買、一直買、一直買。
如果沒有投資理財的話,我就只能永遠靠我的勞力來賺取金錢,我的薪資成長速度變無法追上資產成長的速度,我永遠不會懂如何用錢來賺錢。
從起步到現在,前幾年的光景已經讓我的年化投資收益達到本業收入的一半,這是紮紮實實的被動收入,是在我睡夢當中仍然在運作的收入模式,真正的「睡後收入」,而且這些金額隨著時間還會持續增加,不消幾年,便能超越勞動所得。
具體效果之一,就是投資收益快等於我每年儲蓄的錢,讓我的存錢速度變成兩倍,更何況我根本不需要去研究什麼,我不需要看財報、不需要看線圖,因為這就是金融市場帶給我應有的報酬,是所有人本來就該拿到的報酬,我們稱之為「市場報酬」(Market Return)。
我要拿到我該拿的,然後去追求我應該追求的生活,去享受我應該要有的優閒時間,買進持有ETF,讓指數投資人有錢又有閒,擁有不看盤就能有的獲利模式,重點是這模式可以複製,只要你不急著吃棉花糖、不過度貪心,是值得分享的簡單、務實理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