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怎麼做」、「小資族的理財規劃心得」、「30歲理財規劃」、「理財方式有哪些」這是大家常見的搜尋問題,這篇文章我想跟你分享我怎麼做理財規劃,成為自己的財務規劃師。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可以著手自己制定自己的財務規劃囉。
財務規劃是什麼?
財務規劃(Financial Planing),或稱為理財規劃,是希望藉由「規劃」,來滿足我們人生不同階段想到的目標。
過程中我們會盤點我們現有及未來會擁有的資源,讓資源花在刀口上,產生最大效用。
做財務規劃有什麼效果?
最直觀的就是:
- 想要買車時,能夠有錢買車!
- 想買房時,能能夠買房!
- 想退休時,能能夠退休!
- 錢能夠穩健增長!
- 不用再為錢煩惱!
雖然短時間可能不會讓我們變成世界首富,但做好分配,錢是可以幫我們去賺錢的!
誰特別需要調整自己的財務規劃?
如果你曾經遇到以下的問題,那麼或許財務規劃的知識可以幫助到你:
- 萌懂族:剛畢業,剛拿到第一份薪水,完全沒想過自己的未來會怎麼樣
- 月光族:每個月入不敷出,不知道薪水都跑去哪
- 欠錢族:負債累累,不知道何時才能還清,被帳單追著跑
- 保守族:只有把錢存在銀行,完全沒有投資,後來才知道銀行存款面對通膨,只會越來越薄。
- 擔心族:投資之後,每天被漲跌搞的心驚膽顫,睡不著覺
- 意外族:因為發生意外,導致自己突然面臨一大筆的生活花費,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
- 壓力族:買房生小孩之後,不知道怎麼分配金錢,經濟壓力突然變大
- 想退族:想要提早退休,但是不確定自己的退休金夠不夠
釐清理想中的生活是怎麼樣?
除了你最近想買什麼之外,我希望你可以思考「你想過什麼生活?」。
可以具體到你希望你住的地方長什麼樣子?看出去有什麼?聽到什麼?
怎麼去上班?開什麼車?抑或是需要去公司嗎?還是在家就能工作?
下班之後你想做什麼?放假呢?你想做什麼?
這就是你的目標。
以下是我設計的表格,你可以逐一選擇:
情境 | 簡單 | 升級版 | 豪華版 |
食 | 在家簡單吃 1萬/月 | 老友常相聚 2萬/月 | 帶孫出去吃 3萬/月 |
衣 | 內衣偶爾換 2,000/月 | 特價就逛街 5,000/月 | 時尚達人 1.5萬/月 |
住 | 垃圾自己倒 1萬/月 | 包裹有人收 2萬/月 | 特勤警衛說早安 3萬/月 |
行 | 每日一萬步 2,000/月 | 機車常代步 3,000/月 | 轎車趴趴走 2萬/月 |
育 | 待在家看書 2,000/月 | 上普通大學 5,000/月 | 長春藤名校 1.5萬/月 |
樂 | 爬山健行 5,000/月 | 健身房桑拿 1萬/月 | 古堡或郵輪 3.5萬/月 |
總花費 | 3.1萬/月 | 6.3萬/月 | 14.5萬/月 |
上述費用加總,是維持一個理想生活,每個月所需要的生活費。
釐清是「想要」還是「必要」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財務規劃先求有,再求好。
我們要把原本不切實際的目標調整成依照自己能力能達成的。
填完我們夢想中的生活之後,可能我們想要的是豪華版,但因為預算的關係,我們只能達到升級版,這時候就得做出取捨。
情境 | 簡單 | 升級版 | 豪華版 |
食 | 在家簡單吃 1萬/月 | 老友常相聚 2萬/月 | 帶孫出去吃 3萬/月 |
衣 | 內衣偶爾換 2,000/月 | 特價就逛街 5,000/月 | 時尚達人 1.5萬/月 |
住 | 垃圾自己倒 1萬/月 | 包裹有人收 2萬/月 | 特勤警衛說早安 3萬/月 |
行 | 每日一萬步 2,000/月 | 機車常代步 3,000/月 | 轎車趴趴走 2萬/月 |
育 | 待在家看書 2,000/月 | 上普通大學 5,000/月 | 長春藤名校 1.5萬/月 |
樂 | 爬山健行 5,000/月 | 健身房桑拿 1萬/月 | 古堡或郵輪 3.5萬/月 |
總花費 | 3.1萬/月 | 6.3萬/月 | 14.5萬/月 |
實際規劃後,你會發現每個階段我們想要的不一樣,我們的財務目標也不一樣。
把實際的目標分類成短、中、長期
人生是一個時間軸,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目標。
因此我們可以用專案管理的概念,把目標分成短中長期。
➊ 短期目標:眼前就要解決的財務問題。
想想未來的 12-18 個月內,自己有想買、想做的事。例如:繳清信用卡費、新電腦,或是存更多的錢投資。
➋ 中期目標:未來的 3-5 年內,想望達成的目標。
例如:準備舉辦婚禮、支付小孩的學費,或是住家整修。
➌ 長期目標:五年、十年後想達成的事,通常是為遠大的需求。
例如清償購屋房貸,或是擴大退休基金的規模,實際提升退休生活的水準。
以下是範例的表格,可以作爲參考:
分類 | 時間 | 舉例 |
短期目標 | 未來的 12-18 個月內 | 繳清信用卡費、買新電腦、存更多的錢投資 |
中期目標 | 未來的 3-5 年內 | 舉辦婚禮、支付小孩的學費、住家需要整修 |
長期目標 | 五年、十年後想達成的事 | 付清房貸、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環遊世界 |
這些目標需要多少錢呢?
大多數人的首要目標是「購屋」,其次的目標是「子女教育費用」以及生活費。
購屋的財務目標,這需要靠長期理財才能用自己的力量買一棟自用住宅。
養小孩二十年,粗估至少需要200萬至300萬元;
「長期生活費用」,以普通家庭的水、電、瓦斯、治裝費、吃飯、孝親、娛樂開銷,至少也需要3萬元至4萬元。
如果從25歲工作至60歲退休,不考慮通貨膨脹下,生活費至少需要1,260萬元。(60歲-25歲×3萬元×12個月)
如果考量2%不變的通貨膨脹率,生活費就需要2,588萬元,退休當年的花費將是剛工作時的2.3倍。
這還沒有考量到其他進修、學習、創業等資金需求,因此提早儲蓄,進行理財規劃,我們才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方式達成財務目標。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覺得壓力大,但這往往是因為資金運用不佳造成的,只要透過適當的投資分配,就可以改善。
目標 | 時間 | 預算 |
買電腦 | 3個月後 | 需要3萬元 |
買車 | 5年後 | 需要90萬元 |
買房子 | 7年後 | 需要頭期款300萬元 |
退休 | 我希望在_歲 | 退休每個月有5萬元 |
認識現金流
我們起初對於錢的概念並不強,認識現金流可以加深我們對於財務的掌握度。
什麼是現金流?
現金流把「錢比喻成像水一樣會流動」,所以現金流被用來比喻現金的流入以及流出。
流入的現金流=賺錢=進入錢包的錢,如:薪資、股息、投資收益、房租、版稅。
流出的現金流=花錢=離開錢包的錢,如:生活費、保養費、房租、養車費、信用卡分期。
管理現金流的重點在於「認識收入支出」,進而「增加收入、減少開銷」。
認識收入支出
主動收入:需要付出許多時間、勞力、技能,錢才會進帳
透過專注本業,發展副業來增加主動收入,如果本業以及副業能夠相輔相成更好。
例如醫生、律師搭配行銷、自媒體等管道增加曝光,同時也能宣傳自己的專業。
被動收入:不需要做太多,錢就會自己進帳
人會老、會累,但錢不會,被動收入可以讓自己不用工作也會有收入。
例如投資ETF每年可以賺到6-9%的報酬率,投入一百萬,每年就可以賺6-9萬,這相當於每個月自己存5000-7500元。
類別 | 舉例 |
主動收入 | 薪資、獎金、分紅 |
被動收入 | 股息、房租、版稅 |
主動支出:可以選擇性的消費,未必一定要花的錢。
被動支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費,基本上不能省掉的。
類別 | 舉例 |
主動支出 | 旅遊費、娛樂費 |
被動支出 | 生活費、學雜費、奶粉、尿布錢 |
想增加收入,可以透過提升自己專業能力帶來的「主動收入」以及不太需要花時間的「被動收入」。
收入不高時,重點可放在開源上,透過兼職、副業、進修去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本,把自己的收入變高。
想減少開銷,可以通過追蹤2-3個月的記帳,來了解自己的開銷是用在哪邊。
減少花費時,只要不要有過度消費的情形即可,畢竟人再怎麼省是有限的,同樣花費一萬元的基本生活費,省過頭可能把自己的健康跟時間都浪費掉,不如透過創造幾千元的收入更有效率。
先消費再儲蓄 ➜ 先儲蓄再消費
我在剛領到薪水時,每個月領到薪水我是「先消費」,等到月底帳戶剩多少,就代表我儲蓄多少。
因此這個階段我是:
⚠ 薪水-花費=儲蓄
這種儲蓄有一個缺點是當我某個月突然想買什麼東西,我很容易就衝動購買,導致到月底就變成月光族,沒而沒有存錢。
這種方式每個月儲蓄的金額也不固定,導致我沒有固定的儲蓄金額 ☠。
後來我改為「先儲蓄再消費」,這樣子會變成:
☘ 薪水-儲蓄=花費
每個月我會強迫自己存下一定數量的資金,剩下的才是我的生活費。
這樣做之後,我每個月儲蓄的金額都是固定的,我也可以很好的預估我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可以存多少,拿多少投資。
在花費方面,因為儲蓄設定好後,我反而可以放心的把錢花掉,當一個能夠存錢的月光族!
盤點現有資源
先看看我們有什麼資源,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類別 | 項目 | 注意事項 |
實體資產 | 銀行存款、股票、黃金 房屋土地、基金、ETF | 妥善分配,不要讓資源白費 |
無形資產 | 技能、知識、興趣、體能 | 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賦 |
時間 | 目前年齡 | 要把握時間 |
這三個類別環環相扣,我來說明一下:
我們擁有的實體資產
包含銀行存款、股票、黃金、債券、房屋、土地、基金、ETF等等,來源可以是遺產、贈與、自己賺來的。
金錢是大家直覺做規劃的要素,但下面兩個是大家常忽略的。
無形資產能力
有許多資產雖然我們看不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例如我們工作是用體力、知識、技術換取收入,因此提升自己的無形資產也可以增加未來收入。
因此盤點無形資產,也是盤點我們創造財富的能力(Earning Power)
時間
時間,是最貴的資源。
時間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資源,這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我們可以花時間學習、賺錢、生活,但有沒有注意到25歲、30歲轉眼過去,我們沒辦法回到過去。
時間可以相信專業來獲取,例如把工作外包、透過專業分工來節省時間。
想看並不需要去念六年醫學系,只要去醫院、診所,現在的社會並不需要事必躬親,相信專業,反而是把資源做有效運用,
在投資上,最能節省時間的投資方式就是被動式投資。
(延伸閱讀:被動投資是什麼?被動投資適合誰?工具與主動投資的比較)
(延伸閱讀:花越多時間研究投資理財越好嗎?)
圖解資源的轉化
金錢、能力、時間三個資源結合再一起,我想讓你看看這張圖:
你看,從25歲開始,我們的「財務資本」一開始比較少,但是我們的「人力資本」很高,我們也有很多的時間去累積,這段時間是A階段。
在B階段,約是我們40歲~50歲左右,我們面臨中年,體力沒年輕時好,但財富累積變多,被動收入甚至接近主動收入,投資賺的錢開始高於工資。
在C階段,我們的財務資本帶給我們的收入高於工資,這時候我們就能開始思考,我們是否要退休?或是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人生財務規劃圖=金錢+能力+時間+幸福
財務規劃是追求「幸福值的最大化」,不是「金錢的最大化」。
我更想跟你分享其實這張圖還可以加上一條線,被我稱為「幸福值」的虛線。
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注意別迷失自我,我們賺錢、工作,為的是要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不要為了追求卓越,而忘記了這個初衷喔!
認識資產負債
可以帶來收入的是資產,會讓你產生現金流出的是負債。
規劃風險轉嫁保障,打造財務城牆
即使我們有一個完美計畫,有哪些是會導致計畫中斷的?
想一下,如果此時此刻發生死亡、殘廢、疾病、天災、竊盜等風險時,我們以及我們的家庭會發生哪些財務需求?
再根據這些需求,以各種保險產品為工具,解決我們的財務保障需求。
保險就像是我們的城牆,可以幫我們把大風險隔絕在外。
保險是用來把我們無法承受的風險移轉出去,由保險公司去幫我們承擔,讓保險分攤大問題,小問題自己處理。
做好保障財務的安排,整體規劃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其次才是依照財務目標、投資風險的高低以及財務實力決定投資策略。
準備緊急預備金,挖出自己的財務護城河
你覺得會有什麼打亂你的規劃呢?是你不想發生的事情。
保險能把大問題丟出去,剩下的小問題就可以由緊急預備金來解決。
一般來說,我們會建議先有 6 個月到 12 月生活費的現金。
這部分不要投資,就放在銀行現金或是做短期定存即可。
有了急用金之後再投資,也才會讓我們投資更安心,不會在市場不好後臨時用錢,被迫賣在相對低點。
打造部隊,準備攻城掠地
當完成後,接著要用成長型的理財工具,以可以接受的投資風險與報酬率,達成一生中各種階段的財務目標。
人生各階段的財務目標建議參考
階段 | 背景描述 | 大部分人的目標 | 建議 |
學生時期 (18歲前) | 還在建立金錢觀念,對於理財的觀念可能只有儲蓄或是記帳 | 單純買手機等物質上目標 | 及早建立理財觀念,區分想要與必要,為未來做準備 |
大學到入社會 (18-25歲) | 財務開始獨立,但基本薪資、房租和助學貸款可能使其無法減少開銷與進行儲蓄 | 存第一桶金 | 設定短期目標的同時,可以開始規劃中長期目標,並及早開始享受複利效果 |
成家立業 (26-45歲) | 財務變成一個家庭的事,必要的支出增加 | 結婚、買房、小孩教育金 | 因為固定開銷變多(房貸、車貸等),緊急預備金顯得更加重要 |
退休規劃 (46-60歲) | 小孩步入社會,且工作上年資也較高,因此淨收入可能較前一階段高 | 理想的退休生活 | 離退休只差一步,做退休規劃的最後衝刺 |
正式退休 (60歲後) | 收入開始變得有限,以前面階段所創造的被動收入來過退休生活 | 有穩定的現金流 | 若無法成功退休,可以嘗試延後退休時間,或減少提領金額 |
我怎麼會接觸到財務規劃?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我怎麼會接觸到財務規劃?
其實我在一開始並不知道什麼財務規劃,相反的我只是想讓我自己變得更有錢一些。
想要更有錢,我想到的是「存更多錢」、「賺更多錢」。
比如說我剛出社會時,警察的薪水是 6 萬多,扣除一些必要開銷,我每個月希望自己可以存下 2-3 萬元。
接著我想:
「如果我在一年中每個月都可以存 2 萬,那麼是不是只要 x 12 就代表我一年可以存下來 24 萬?」
「如果我一年存下來 24 萬,十年是不是就存240萬?」
「如果我工作 30 年,每年都存24萬,不就是720萬?」
這樣算出來後,我就想從 22 歲畢業工作30年,到52歲存款只多720萬,如果我想要買車、出國旅遊、買房子、結婚、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好像不太夠用?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達成。
有沒有什麼辦法是能幫我同時達成這些目標呢?
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讓我存固定的錢,可是結果可以比720萬更多呢?
在這樣的契機下,我接觸到了財務規劃。
在我自己的例子當中,我自己原來有個「財務目標」,這個財務目標是希望讓自己的資產長大。
股票投資,發現原來靠著投資,承擔自己能接受的風險可以「賺到一些報酬率」,這些報酬率可以讓我們的錢穩定每年長大6-9%。
在投資的時候,我發現需要有一定的本金來投資,因而發現「儲蓄」的重要性。
要有儲蓄,我發現原來我來我需要管理自己「收入以及支出」,學會編制自己的收入支出表,「管理自己的現金流」。
在管理現金流的時候,發現「開源節流」的重要性,一般人可以透過專注本業、副業的方式來拓展收入,另一方面是控制自己的支出。
財務規劃對我的效果
以我自己為例,我本來自己的目標是儲蓄兩三千萬才能退休,但透過理財規劃,我自己達到以下的成果:
- 在30歲時累積了接近1000萬的淨資產
- 在30歲前買下自己一間自己住的房子
- 在30歲前準備好,65歲的退休金,65歲退休可以每個月領7萬元的退休金(不含政府給付)。
這些都是我剛畢業時沒有想像,但我卻做到了。
財務規劃並不是說每個目標都能達到,實際去做才會知道有些目標不切實際。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了解:
財務規劃並不可怕,有在路上總比沒在路上,或是走錯方向好。
透過持續檢視自己的財務計畫,我想你也能做出屬於自己的計畫。
做好財務規劃,讓我們可以多掌握人生
財務規劃是追求「幸福值的最大化」,不是「金錢的最大化」。
沒有進行財務規劃的人生始終會處於渾沌不確定的狀態,對未來沒有信心、沒有前瞻性。
這種不安感會讓自己很焦慮,永遠覺得自己存錢存不夠。
我們對於不確定的未來常常充滿憂慮,擔心自己能成功嗎?能退休嗎?其實只要做好財務規劃,都能透過具體的試算掌握自己的未來,降低自己的焦慮感。
透過檢視現況,依據目標,製作計畫,做好財務規劃,可以排除人生中的不確定,就可以將未來不確定的變數盡可能地掌握在手中。
進行財務規劃,為的是能夠成功地達成每一個的財務目標,不過這些目標很可能會彼此牴觸,甚至毫不實際,這時就要做出調整,必要時可以和你信任的財務規劃師預約諮詢,討論優先順序。
總結一下,一個成功的理財規劃其實都脫離不了以下幾個關鍵原則:
- 持續投資自己,增加主動收入
- 控制消費,收入增加的同時消費不增加太多
- 事先替意外做準備,準備保險與緊急預備金
- 清楚金錢的流向
- 讓資產隨著時間增長,跟時間當朋友
- 抱持長遠的眼光,適當的投資
- 擁有能帶來被動收入的資產
- 循序漸進,別想一步登天
- 跟自己比就好,自己最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 及早進行財務規劃,定期檢視計畫的執行狀況
- 享受人生的每一個當下,同時讓美好的未來如期發生
做好規劃之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投資
投資觀念
關於投資策略,我建議先從這些被動策略開始。可以閱讀:
實戰工具篇
如何用複委託投資美股ETF?複委託費用是多少?複委託的優缺點比較
複委託跟海外券商怎麼選?選擇ETF指數化投資的理由?資產配置的心路歷程
資源篇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