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到奧運金牌,獎金2000萬,我會想一次領還是月領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獎金的領取結構做分享,以及比較單筆領完以及分月領的優缺點,最後我想探討一下一次領到這麼大的金額,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何不要讓好運變厄運?
奧運獎金有多少?
「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中獎金等級分為三等,奧運前3名屬於第一等,拿到奧運名次可得獎金如下:
奧運名次 | 一次領 | 月領 |
金牌 | 2,000萬 | 12.5萬/月 |
銀牌 | 700萬 | 3.8萬/月 |
銅牌 | 500萬 | 2.4萬/月 |
第四名 | 300萬 | X |
第五名 | 150萬 | X |
第六名 | 150萬 | X |
第七名 | 90萬 | X |
第八名 | 90萬 | X |
奧運獎金可以怎麼領?
一次領、月領。
國光獎金規定第14條提到,原則上奧運獎金應一次領取,但是奧運獲得前三名可以按月領取。
第一名可以每月領的金額:12.5萬
第二名可以每月領的金額:3.8萬
第三名可以每月領的金額:2.4萬
台灣獎金多嗎?
台灣的奧運獎金可是名列全球第三名之高。
以金牌為例,第一名「新加坡」2,800萬元、第二名「印尼」2,088萬元、第三名「台灣」2,000萬元。
第三名之後或差懸殊就有點大,第四名「哈薩克」僅有700萬、第五名「亞賽拜然」695萬元。
獎金月領跟一次領的差異
一次領可以領一大筆錢,按月領細水長流,各有好壞。
以下列出我對於這兩種領取方式的思考。
一次領 | 月領 | |
說明 | 金額太高,好運可能變厄運 | 名次越高,越領月划算 |
優點 | 有大筆資金可以運用 ex.買房、換屋 | 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
缺點 | 理財不當 遭詐騙 | 無法做大額的運用 ex.房產頭期款 |
建議 | 增加急用金 單筆投資ETF 購置自用房屋 | 要做定期定額 長期投資ETF |
方案 | 提撥部分做全球分散ETF | 至少存1萬,退休累積千萬 |
這個問題跟在投資時類似,手中有一筆錢,該一次投入還是分批投資?
Vanguard在《Invest now or temporarily hold your cash?》研究中指出,過去的金融歷史資料顯示定期投入讓我們比較不會後悔,但最佳方式是依據我們能睡得著的資產配置一次投入,現在一次投入的報酬優於定期投資2%。
名次越高,選擇月領越划算
如果把月領視為一次投資收益,將月領金額x12換成每年領的金額,再除以本金,可以得到年化報酬率。
月領就像是買政府給錢的保證,每年獲得一定收益。
這種產生永遠的現金流是永久性的,也類似永久債券(Perpetual bond),永恆的、沒有到期日期。
政府會像永久債券按期支付債息直到永遠。
永久債券的例子是由英國政府發行的「consols」。
滙豐控股在2010年6-7月間曾發行34億美元8厘次級永久資本債券(perpetual subordinated capital securities),後增至38億美元。
這些債券大多數為可贖回,但由發行至第一次贖回的日期通常不會少於5年。
債券的評價是將每期的票息都折回現值即可得出價格,永續債券的價格公式=票面利息/市場利率。
選手不一次領,相當於用兩千萬去買一張政府給的永久債券,例如金牌是跟政府買一個利率7.5%的債券(2000萬=150萬/市場利率)。
奧運名次 | 一次領 | 月領 | 年領 | 市場利率 | 本金收回年數 |
金牌 | 2,000萬 | 12.5萬 | 150萬 | 7.50% | 13.3年 |
銀牌 | 700萬 | 3.8萬 | 45.6萬 | 6.51% | 15.3年 |
銅牌 | 500萬 | 2.4萬 | 28.8萬 | 5.76% | 17.3年 |
由此可知,在低利率、不考量通膨的狀況下,名次越高,選擇月領越划算,回收期也越快。
但是這樣做沒有考量到一次領進行投資的效益,也沒辦法做一次性的運用。
我們稍後假設另一種狀況,一次領之後單筆投資,去檢視可以產生多大的效益。
名次越高,月領超過一次領本金的時間越短
金牌:只要領超過14年就能回本。
銀牌:只要領超過16年就能回本。
銅牌:只要領超過18年就能回本。
要留意的是,一次領的本金原則上也會持續增長
奧運獎金月領好?還是一次領好?需要考量的思考點
這次要討論的是,從理財規劃的角度,獎金該怎麼領比較划算?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會考慮的因素有幾個,先列出來:
- 年齡:幾歲領到獎金,會影響後續使用的期間,以及可以複利增長的時間
- 選手對於獎金的期望:是希望將這筆獎金使用於何處?是否有想回饋的對象?
- 一次領用的使用方式:一次領完後,是否全部投入資本市場?是否進行消費?是否捐贈?
- 按月領取的投資方式:每個月的收支情形?是否要儲蓄一部分?是否要提撥定期定額?
- 投資理財方式:採取何種投資方式以及資產配置,影響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以及應當承擔風險
- 通貨膨脹率:獎金是否依照通貨膨脹率調整?
一、年齡
年齡決定幾歲領到獎金,會影響後續使用的期間,以及可以複利增長的時間。
股神巴菲特說:
人生就像滾雪球,而影響雪球大小的因素有二,一是夠長的坡道,二是充足的雪量。
夠長的坡道:代表的是時間,越早開始越好。
充足的雪量代表適當本金與投資產品,波動過大的產品像太濕的雪,可能會將雪球完全融化,報酬率、本金不足像是太乾的雪,又不容易沾附。
運動員大多在22~30歲左右,本屆東奧選手最老66歲、最年輕12歲,以「舉重女神」郭婞淳為例,現在奪牌年紀為27歲(2021年)。
基本上越早領到越好,但疑慮是由於平常專心訓練,對於資金運用上沒有太多規劃想法以及資源,容易誤入歧途或是未能資金最有效運用。
例如朱木炎接受吳淡如Podcast節目專訪,坦言自己金牌獎金是按月領的,銅牌獎金500萬元是一次領的,17年後才發現自己的理財有問題。
當時銅牌獎金500萬元一次領,是因為想要投資,但自己根本什麼都不懂,所以錢最後都付諸流水,甚至曾經遭詐騙集團恐嚇取財,當時被騙走110萬元,最後報警處理。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要辭去公職警察轉換跑道?
延伸閱讀:我如何成為財務顧問(FA)?
二、選手對於獎金的期望
在目標式導向規劃中,規劃者對於資金用途的期望是規劃時的首要考量。
例如來自台灣東部阿美族原住民社區的郭婞淳出身貧困。
她告訴台媒天下雜誌,自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沒有見過親生父親,也因此常被鄰居同學嘲笑。
她說,母親因為要在外工作,自己由外婆扶養長大,小時候全家在不同親戚家居住,印象中有一次,因為繳不出房貸,舉家連夜搬到工地居住。
在台東就讀中學時,郭婞淳加入了田徑及籃球隊,之後專攻舉重,現在就讀台北輔仁大學體育系。
郭婞淳透露想把獎金用來照顧家人、回饋社會。
這筆錢在規劃時也必須尊重選手的想法,並非所有資金都適合用於投資,甚至能提撥部分預算提升本身的技術,保有自己的競爭力。
三、獎金一次領,會怎麼使用?
一次領取,是能讓獎金在領取後發揮效用,例如買房、裝修、買屋、買車,但也最容易讓資源被浪費。
前面提到,朱木炎一次領銅牌獎金500萬元是,17年後才發現自己的理財有問題。
當時銅牌獎金500萬元一次領,是因為想要投資,但自己根本什麼都不懂,所以錢最後都付諸流水,甚至曾經遭詐騙集團恐嚇取財,當時被騙走110萬元,最後報警處理。
這是典型的手中突然有大筆錢造成的災難,稍後我會分享突然有筆錢,是福?還是禍?
四、獎金按月領取,會如何使用?
按月領取後,要思考的是每個月的收支情形?是否要儲蓄一部分?是否要提撥定期定額?
奧運獎金月領相當於獲得國家終身月退俸。
奧運名次 | 月領 | 年領 |
金牌 | 12.5萬 | 150萬 |
銀牌 | 3.8萬 | 45.6萬 |
銅牌 | 2.4萬 | 28.8萬 |
我這邊會建議如果扣除生活開支後,多餘的金額最好儲蓄起來,做定期定額投入全市場的ETF。
只要投入一點點金額,退休時就可以輕鬆累積上千萬,多給自己一份獎金。
五、投資理財方式
採取何種投資方式以及資產配置,影響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以及應當承擔風險財富累積。
投資方式百百種,有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動能策略、指數投資、房地產,對於選手來說,選擇自己能安心的方式,可以換取穩健收益。
除了房地產,巴菲特、希拉蕊都在推薦用的指數化投資是我非常推薦的投資方式,不用花時間,不看盤也能賺取收益,我自己、客戶都是這樣投資。
六、原有的理財方式,能否對抗通貨膨脹率?獎金是否依照通貨膨脹率調整?
由於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例如今天的一塊錢和一年後的塊錢在價值是是不能等同的。
如何把一年後的一塊錢和今天的一塊錢在價值上進行比較呢,那就要把一年後的一塊錢折成今天的價值,這叫折現。
我們按照2%的利率去折現,會發現月領的獎金其實會慢慢縮水。
這裡我將月領的金額加總變成每年領的金額,從下表可以看到,時間越久,縮水比率越高。
幾年 | 表面上 | 實際 | 縮水 |
1 | 1,500,000 | 1,500,000 | 0% |
2 | 1,500,000 | 1,470,588 | 2% |
3 | 1,500,000 | 1,441,753 | 4% |
4 | 1,500,000 | 1,413,484 | 6% |
5 | 1,500,000 | 1,385,768 | 8% |
10 | 1,500,000 | 1,255,133 | 16% |
20 | 1,500,000 | 1,029,646 | 31% |
30 | 1,500,000 | 844,668 | 44% |
40 | 1,500,000 | 692,922 | 54% |
50 | 1,500,000 | 568,438 | 62% |
60 | 1,500,000 | 466,317 | 69% |
突然得到一筆錢,是好事還是壞事?
仔細想想,突然得到一筆財富,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當然會直覺想,有錢當然是好事啊!
但太大筆的錢,是福還是禍?
在《Don’t Win the Game Too Early》這篇文章寫到:
當一位朋友最近問我如果給我 1000 萬美元我會做什麼?我會辭職嗎?我會環遊世界嗎?我會改變我的生活方式嗎?
想了想,我告訴他,我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大部分錢都會捐出去。
我會還清我直系親屬的債務(抵押貸款、學生貸款等),但在那之後,我會把剩下的都捐出去。
作者舉傑克·惠特克 (Jack Whittaker )中樂透的故事 ,惠特克贏得了 3.14 億美元的頭獎(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頭獎)後,從一個去教堂的家庭男人變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酗酒好色之徒。
傑克惠特克在中彩券就很富有,但他為了「不需要的錢」而迷失了自己,毀了他之前的生活。
密蘇里州的兒童服務工作者 Sandra Hayes在與同事分享 2.24 億美元的頭獎後艱難地了解到這一點:
我不得不忍受人們的貪婪和需求,試圖讓你把錢交給他們。
這造成了很多情感上的痛苦。
這些人是你深愛的人,他們正在變成吸血鬼,試圖從我身上吸取生命。
經過一些思考後,作者得出的結論是:
大筆意外之財(尤其是不勞而獲的意外之財)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不值得這些好處。
如何不要讓榮譽帶來的好運變厄運?
今天既然得到這筆錢,就必須妥善運用資源。
選手多數時間都在訓練,對於研究投資理財或許需要時間養成,選擇按月領取相當於確保自己有穩定的薪資收入,甚至可說是月退俸。
銅牌、銀牌保障了基本生活開銷,而金牌則是能帶來優渥的生活條件,但是要注意不要馬上讓生活花費急速膨脹,例如馬上升級名車、花天酒地。
可以將部分獎金提升生活品質,讓自己的訓練更全面,一部份用作儲蓄。
在扣除基本必要開銷之後,按月進行儲蓄更可以發揮這筆錢的功用。
兩種獎金的運用方式
根據我的經驗,以下兩種方式是較穩健的方式:
- 按月領+支付生活固定開銷+定期定額ETF
- 一次領+實現部分理財目標+部分單筆投資ETF
為什麼會推薦使用ETF呢?
成立於1940年,定期會發表關於資產管理業者發行的共同基金、ETF或封閉式基金的發展狀況的「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在2021年發表的報告中指出:
以收取資產管理費模式的美國財務顧問漸漸轉向建議ETF投資組合為主,從2011年的10%提升到33%。
根據美國嘉信證券針對ETF投資者的研究報告顯示:
- ETF投資者已經廣泛的接受這樣的商品且把ETF當成主要的投資工具
- 大約70%的年輕人把ETF當成主要的投資工具
- 大多數的ETF投資人都準備在未來加碼更多的資金到ETF產品上
其中的原因在於:
ETF的內涵費用率更低,不管是對投資人、顧問來說,都是更好的工具。
為什麼ETF要搭配指數化投資?
採取指數投資的操作策略,相比基本面分析或是技術分析、量化交易等等,指數化投資結合股債分散的被動式資產配置能兼顧選手訓練,心神時間的分配。
下表為獎金表,取得奧運前四名才會有明顯較可分配的預算。
奧運名次 | 一次領 | 月領 |
金牌 | 2000萬 | 12.5萬 |
銀牌 | 700萬 | 3.8萬 |
銅牌 | 500萬 | 2.4萬 |
第四名 | 300萬 | X |
第五名 | 150萬 | X |
第六名 | 150萬 | X |
第七名 | 90萬 | X |
第八名 | 90萬 | X |
方案一、按月領+支付生活固定開銷+定期定額ETF
按月領取,搭配定期投資我覺得是較為穩健的做法。
一來不會因為大筆預算而浪費,二來可以慢慢習慣處理這樣的預算,心裡不會膨脹的太快。
如果從30歲開始,定期定額投資ETF,分別投入不同的金額,我用蒙地卡羅模擬一萬次資產增長,在60歲可以累積多少跟創造退休收入?
定期定額 | 累積金額 | 退休收入/月 |
1萬元 | 1,219萬 | 4.7萬 |
2萬元 | 2,412萬 | 8.5萬 |
3萬元 | 3,620萬 | 14萬 |
5萬元 | 6,120萬 | 21萬 |
7萬元 | 8,514萬 | 30萬 |
其實只要趁年輕,定期定額1-2萬,就可以在退休時給自己多一份金牌獎金的資產,每個月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只要拿出至少兩萬,在退休後就多一領一份金牌獎金。
拿七萬定期定額全球ETF,退休後多領四份金牌獎金。
方案二、一次領+實現部分理財目標+部分單筆投資ETF
如果領到獎金後有其他規劃,再扣除想達成的目標之後,剩下的就能進行穩健投資。
如果從30歲開始,一次投資ETF,分別投入不同的金額,在60歲可以累積多少資產跟創造退休收入呢?
單筆投資 | 60歲累積金額 | 退休收入/月 |
50萬 | 431萬 | 1.2萬 |
100萬 | 870萬 | 2.5萬 |
300萬 | 2,644萬 | 9萬 |
500萬 | 4,210萬 | 14.5萬 |
800萬 | 6,892萬 | 21萬 |
1000萬 | 8,387萬 | 24萬 |
1500萬 | 1億3,076萬 | 36萬 |
2000萬 | 1億6,496萬 | 48萬 |
奧運獎金翻倍時間點:十年
單筆投資2000萬後,模擬一萬種走勢,一般在第十年可以創造出第二筆奧運獎金。
奧運獎金三倍時間點:16年
單筆投資2000萬後,模擬一萬種走勢,一般在第16年可以創造出第三筆奧運獎金。
奧運獎金四倍時間點:20年
單筆投資2000萬後,模擬一萬種走勢,一般在第20年可以創造出第4筆奧運獎金。
總結
先前在閱讀《夠了:約翰‧伯格談金錢的最佳策略》這本書時,我的反思是「超級多的財富,是福,還是禍?」
作者約翰‧柏格(John Bogle)引用超級富翁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嘲笑作者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一天賺取的財富遠多於他的版稅,但海勒只回了:
這話沒錯,但我擁有他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夠了(Enough)。
金錢雖然能帶給我們幸福,但我們很快就會提高我們的物質標準,最後使得財富帶給我們的幸福十分短暫。
人生這場遊戲,關乎的不是金錢,而是你如何盡全力,改變自己、國家與世界。
看過這些文章以及思考過後,在沒有投資管理的協助下,我會覺得分月領反而是對於選手的保護,能夠保障選手生活無虞,繼續專心在本業上。
在此,感謝所有運動員在場上替國人爭光,也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未來每一位在專業領域拼搏的朋友,僅此以本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如果真的獲得這項榮譽,該如何妥善運用這個資源,做好當下與未來的保障。
你好,我是蔡至誠PG,任職於《阿爾發證券投顧》投資事業處,《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提早五年退休:PG 財經個人財務調配術》講師。
從現在起算
20年長期投資的年化報酬率8.28%
Are you kidding me?